污泥臭氧化影响因素及组合工艺污泥减量化效果研究

污泥臭氧化影响因素及组合工艺污泥减量化效果研究

论文摘要

活性污泥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势必将产生大量的剩余活性污泥,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针对活性污泥工艺的这一弊端,结合臭氧溶胞隐性生长理论,围绕臭氧化过程的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动力学分析和优化方法等方面展开基础研究,设计了可与活性污泥工艺结合的臭氧减量单元,并考察了将臭氧化减量单元与CAS工艺和MBR工艺结合后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设计方法和运行效果。考察了不同浓度污泥混合液在臭氧化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溶胞过程中MLSS和rCOD均呈准线性变化;单位污泥溶解释放出的rCOD的量在0.96-1.04之间;活细菌总数呈指数下降趋势,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杀菌过程;混合液中溶解性的N和TP均呈增加趋势,而pH值则由8下降至5左右。对试验结果的讨论发现:合理控制氧化反应时间、提高溶胞比有利于维持活性污泥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分别研究了氧化过程和传质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有臭氧进气浓度、臭氧投量、混合液初始污泥浓度、胞外聚合物含量、还原性物质的浓度、pH值以及减量单元的运行方式等。其中臭氧进气浓度、混合液初始污泥浓度及操作方式为臭氧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溶胞速率相应增加;而在相同的臭氧进气浓度条件下,低初始MLSS将更有利于臭氧溶胞;就操作方式而言,在相同能耗的条件下,连续操作的溶胞效果好于间歇操作。研究发现臭氧传质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污泥浓度、进气臭氧浓度、混合液的高度、表观气速及平均气泡直径,并通过数学模型获得了传质效率与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对污泥臭氧溶胞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发现,在一定臭氧投量下,MLSS浓度和活细菌总数可分别用线性方程和指数方程描述。对不同初始MLSS的混合液的杀菌率的研究表明混合液中氧化残余的污泥不适宜再次返回曝气池内;溶胞释放的rCOD与反应时间可用线性方程描述。在减量工艺的优化方面认为低污泥产率工艺有利于降低能耗,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费用;低污泥浓度条件更有利于臭氧氧化溶胞;臭氧化时间的选择应兼顾溶胞比和经济性两项指标,当溶胞比在0.72-0.8之间可取得较好的减量效果;对于同一浓度的污泥来说,选择较大溶胞比和较低能耗的投量是最经济的;臭氧利用效率为0.9以上的混合液高度为优化高度,反应器的总高取值宜为1.5-2.0倍优化高度。进入SO(Sludge ozonation)单元的污泥混合液的流量可以通过q/Qmax来确定,相应的主要工艺设计参数为:污水流量Q、进水和出水中SCOD浓度变化(S0-Se)、进水中有机物的表观污泥产率Yobs、溶胞比ξ、单位污泥溶解释放的rCOD值η和产率系数Y2;在进行CAS-SO工艺(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CAS)或MBR-SO工艺(Membrane Bioreactor, MBR)实验研究时应首先确定这些参数,然后再确定设计污泥流量q,本研究中q值分别为9 L·d-1和2 L·d-1。在设计参数的控制下,两套工艺连续运行80天均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与控制阶段相比,出水指标中悬浮物浓度、COD以及氨氮的浓度均未受到明显改变,而其他指标如硝酸盐氮、TN和TP则差别较为显著,原因是两套工艺氮的转化途径不同且均无污泥排放,导致出水氮磷含量较高。分析CAS-SO工艺污泥性质发现:SO单元的引入对胞外聚合物浓度、沉降性能、活细菌数量、脱氢酶活性及比耗氧速率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大,SO单元的引入没有恶化系统内的污泥性质。比较CAS-SO工艺和MBR-SO工艺发现:MBR工艺无论是在技术指标上还是经济指标上均略高于CAS工艺,而在运行效能方面二者则各有优点。对运行费用的估算发现MBR-SO工艺处理单位体积废水产生的污泥所需要的费用较少,约为CAS-SO工艺的一半。两种工艺处理单位体积废水产生的污泥所需的费用分别占污水处理费用的9.5%和5.8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污泥产生量现状
  • 1.1.2 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
  • 1.2 国内外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污泥减量技术的基本原理
  • 1.2.2 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3 污泥减量工艺的比较
  • 1.3 臭氧化污泥减量技术
  • 1.3.1 概述
  • 1.3.2 国内外臭氧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2.1 臭氧污泥减量影响因素研究试验装置
  • 2.1.1 试验装置
  • 2.1.2 实验设计
  • 2.1.3 污泥的培养与原水水质
  • 2.2 组合工艺污泥减量化效果研究试验装置
  • 2.2.1 CAS-SO 工艺试验装置
  • 2.2.2 CAS 系统的实验原理
  • 2.2.3 SO 系统的实验原理
  • 2.2.4 CAS-SO 工艺进水水质特征
  • 2.2.5 MBR-SO 工艺的实验装置及原理
  • 2.2.6 MBR-SO 工艺进水水质特征
  • 2.3 臭氧的性质
  • 2.3.1 臭氧的物理性质
  • 2.3.2 臭氧的化学性质
  • 2.3.3 臭氧的分解
  • 2.3.4 臭氧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途径及原理
  • 2.4 臭氧发生器
  • 2.5 臭氧的尾气破坏器
  • 2.6 分析方法
  • 2.6.1 取样方法
  • 2.6.2 常规指标
  • 2.6.3 其他方法
  • 第3章 污泥臭氧化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 3.1 污泥臭氧化过程主要参数变化
  • 3.1.1 混合液中污泥浓度变化
  • 3.1.2 混合液中活细菌总数变化
  • 3.1.3 混合液中COD 变化
  • 3.1.4 混合液中溶解性N 变化
  • 3.1.5 混合液中溶解性TP 变化
  • 3.1.6 污泥混合液中pH 变化
  • 3.1.7 臭氧利用效率U 变化
  • 3.2 活性污泥性状的显微镜检验
  • 3.3 臭氧溶胞过程影响因素
  • 3.3.1 臭氧进气浓度的影响
  • 3.3.2 初始污泥浓度的影响
  • 3.3.3 胞外聚合物浓度的影响
  • 3.3.4 混合液初始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 3.3.5 pH 值的影响
  • 3.3.6 不同运行方式的影响
  • 3.4 臭氧传质过程的影响因素
  • 3.4.1 传质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
  • 3.4.2 传质模型的理论推导
  • 3.4.3 传质过程的影响因素
  • 3.4.4 臭氧利用效率模型的确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污泥臭氧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及优化控制
  • 4.1 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
  • 4.2 活细菌消减动力学模型
  • 4.3 污泥溶胞动力学模型
  • 4.4 有机物释放动力学模型
  • 4.4.1 有机物释放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 4.4.2 有机物释放的理论近似模型
  • 4.5 臭氧污泥减量工艺的优化控制原则
  • 4.5.1 活性污泥工艺的优化
  • 4.5.2 SO 单元接入位置的选择
  • 4.5.3 SO 单元操作时间的优化原理
  • 4.5.4 臭氧投加浓度的优化控制
  • 4.5.5 臭氧传质的优化控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减量单元与活性污泥组合工艺污泥减量化效果的研究
  • 5.1 CAS-SO 工艺的设计
  • 5.1.1 CAS-SO 工艺运行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
  • 5.1.2 CAS-SO 工艺主要运行参数的设计
  • 5.2 CAS-SO 工艺的运行效果
  • 5.2.1 CAS-SO 工艺污泥浓度
  • 5.2.2 CAS-SO 工艺出水水质
  • 5.2.3 CAS-SO 工艺污泥性质
  • 5.2.4 CAS-SO 工艺物料衡算
  • 5.3 MBR-SO 工艺的设计
  • 5.3.1 MBR-SO 工艺运行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
  • 5.3.2 MBR-SO 工艺主要运行参数的设计
  • 5.4 MBR-SO 工艺的运行效果
  • 5.4.1 MBR-SO 工艺污泥浓度和系统表观污泥产率
  • 5.4.2 MBR-SO 工艺出水水质
  • 5.4.3 运行期间板式膜性能评价
  • 5.4.4 MBR-SO 工艺MLSS 的理论衡算
  • 5.5 CAS-SO 工艺与MBR-SO 工艺的比较
  • 5.5.1 CAS 工艺与MBR 工艺技术经济比较
  • 5.5.2 CAS-SO 工艺与 MBR-SO 工艺运行参数及效能比较
  • 5.5.3 CAS-SO 工艺与 MBR-SO 工艺的 SDN 值
  • 5.5.4 SO 工艺运行费用
  • 5.5.5 SO 工艺存在的问题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符号说明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戴晓虎:污泥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资源化现状、瓶颈与解决途径[J]. 给水排水动态 2017(04)
    • [2].多层烧结工艺在冶金污泥上的应用[J]. 柳钢科技 2019(03)
    • [3].污泥资源利用研究新进展[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9(04)
    • [4].一种用于污泥干燥的热发生系统设计[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12)
    • [5].添加餐厨油脂对高含固污泥热水解及厌氧消化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12)
    • [6].蚯蚓粪对城镇污泥降解的影响[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0(01)
    • [7].乳化污泥固液分离设备的研制[J]. 矿冶 2020(01)
    • [8].制革含铬污泥制备陶粒的性能研究[J]. 低碳世界 2020(01)
    • [9].污泥中有机质及微生物对混凝土长期稳定性的影响评估[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2)
    • [10].委内瑞拉油田污泥脱水橇设计[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04)
    • [11].暂存库填埋调质污泥的压缩与固结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4)
    • [12].白酒废水污泥特征及资源化利用思考[J]. 区域治理 2020(03)
    • [13].燃煤机组污泥掺烧项目工程设计[J]. 热力发电 2020(04)
    • [14].污泥掺混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适应性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20(02)
    • [15].制革污泥铬形态表征[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3)
    • [16].制革厂污泥改良土壤对四种芳烃农作物的影响[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4)
    • [17].制革污泥中铬的提取及测定方法分析[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2)
    • [18].制革污泥对两种不同土壤中生长的罗勒叶油的产量的影响[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4)
    • [19].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泥掺烧技术研究[J]. 电力设备管理 2020(05)
    • [20].周期性污泥调堵技术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2)
    • [21].城镇污泥对麦地农田土壤环境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1)
    • [22].乌鲁木齐市城市污泥保水特性的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20(04)
    • [23].掺烧污泥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泥给料及配风系统设计与应用[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20(02)
    • [24].蚯蚓处理造粒污泥的实验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6)
    • [25].含氟污泥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水泥性能和环境安全性的影响[J]. 硅酸盐学报 2020(08)
    • [26].超声与溶菌酶协同强化印染污泥溶胞效果研究[J]. 应用化工 2020(08)
    • [27].废水处理中污泥减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智能城市 2020(17)
    • [28].基于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污泥原位减量技术进展[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9)
    • [29].EDTA滴定法快速测定粘胶污泥含锌方法探讨[J]. 人造纤维 2020(04)
    • [30].含有毒有害组分有机污泥的湿式氧化减量技术[J]. 净水技术 2020(10)

    标签:;  ;  ;  ;  ;  

    污泥臭氧化影响因素及组合工艺污泥减量化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