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张商英生于仁宗庆历三年(1042),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及第,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他经历了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仕宦生涯多有起伏。北宋中后期,政治局势错综复杂。熙宁时期,围绕着宋朝是否需要变法这一问题,变法派和反变法派针锋相对。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斗争,无论哪一派上台,都极力排斥异己,党派斗争持续不断。过多的政治斗争使宋朝统治者无法致力于解决内忧外患的困局,长期积累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爆发开来,导致北宋灭亡。这就是张商英所处的时代背景。张商英和兄长张唐英都是颇具才华的人物,这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亲张文蔚比较有远见,很重视对子女的培养,为两人走向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商英曾经受到变法派的赏识和提拔,却很少发表支持新法的言论,也没有直接参与变法运动,反而对许多保守派官员评价很高。因此,他不能算作变法派的成员。“元祐更化”初期,张商英主要在地方上担任要职。他因主张谨守神宗法度而与当权派产生分歧。张商英主张谨守神宗法度,这与当时“以母改子”的基调不合拍,加上一些旧党官员的反对,他难以在中央政府做官,一直辗转于地方。张商英的思想有前后矛盾之处。在《嘉禾篇》和《司马光祭文》两文中,他对宣仁太后和司马光有很高的评价。限于史料,这种矛盾思想的脉络还不能清晰地呈现出来。宋哲宗亲政之后,以章惇为代表的新党上台执政,掀起了“绍述”的政治风暴,使元祐旧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作为台谏官的一员,张商英不遗余力的弹劾旧党官员,同时在风俗和礼仪等问题上借题发挥,有力地推动了“绍述”的进程。宋徽宗统治时期,宋朝政局风云变幻,党派斗争愈演愈烈。张商英与章惇关系密切,而章惇曾经反对立徽宗为皇帝,所以元符三年新君即位后,张商英受到贬斥。随着曾布势力的削弱,张商英开始得到皇帝的器重,先后任翰林学士和尚书右丞。由于蔡京等人的排挤,张商英很快被罢去执政之职,并且不断受到贬降,还被列入“元祐党籍”。大观三年蔡京致仕后,宋朝政局出现新的变动。在这种背景下,张商英官拜宰相,达到了仕宦生涯的顶峰。他任宰相的时间短暂,却能够对当时的弊政进行变革,尽管成效不大,其精神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