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对产钳助产会阴切口的皮内连续缝合与经皮间断缝合效果进行临床比较。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产钳助产分娩的产妇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间断缝合方法,观察组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3.7±7.5)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7±8.3)min,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2±2.7)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7±1.3)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钳助产会阴切口临床治疗中,经皮间缝合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皮内连续缝合治疗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钳助产;会阴切口;皮内连续缝合;经皮间断缝合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49-02
产钳术作为分娩困难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产科手术中。在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会阴侧切,侧切产生的伤口通常被称为是Ⅱ类伤口,由于伤口的部位处较为特殊,会增加患者会阴处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现阶段,在产钳助产会阴切口治疗中,主要采用皮内连续缝合与经皮间断缝合治疗方法,有助于提升产钳助产会阴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本文将60例行产钳助产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钳助产会阴切口的皮内连续缝合与经皮间断缝合效果进行临床比较,现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共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产钳助产分娩的产妇共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46岁,平均年龄为(35.2±2.6)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48岁,平均年龄为(36.5±2.8)岁。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经皮间断缝合方法,使用2-0可吸收羊肠线,对患者的盆底肌层、阴道黏膜及皮下层组织进行间断缝合,使用1号丝线对患者会阴处的皮肤进行间断缝合。
1.2.2观察组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方法,使用4-0可吸收缝线对患者的会阴切口深层组织进行间断缝合,使用4-0可吸收缝线对患者进行皮内连续缝合,在缝合后无需拆线。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疗效判定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切口快速愈合;有效:患者出现积液、硬结、红肿等不良反应,但未化脓。无效:患者的切口处化脓严重,需对患者做切开引流处理。
1.5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3.7±7.5)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7±8.3)min,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2±2.7)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7±1.3)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为21例,有效例数为3例,无效例数为6例,总有效例数为24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为25例,有效例数为4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有效例数为29例。总有效率为96.67%。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现阶段,在产钳助产术后,需要对皮肤进行缝合,目前最有效的缝合方式为皮内连续缝合及经皮间缝合方法。相关的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在产钳助产会阴切口治疗中应用皮内连续缝合,会引发患者出现脂肪液化现象,导致患者的切口处出现愈合不良等情况,不利于患者伤口的快速恢复,增加了临床治疗工作的难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表1中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3.7±7.5)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7±8.3)min,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2±2.7)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7±1.3)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产钳助产会阴切口临床治疗中,经皮间缝合临床治疗方法的住院时间较短,疾病临床恢复效果较好,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本文表2中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经皮间缝合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皮内连续缝合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伤口。
在皮内连续褥式缝合中,主要是使用保护性可吸收缝线4-0可吸收线,该类缝线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表面涂有脂酸钙,展现出了如下优点:第一,能够快速消除掉粗糙的边缘,缝线较为平滑,并且能够快速的通过皮肤。第二,皮内缝合效果较好,有助于加速伤口的快速愈合,不在伤口上留针眼,伤口的外观更为美观。第三,未出现任何的异物残留,不会轻易的形成硬结,降低了患者切口的感染概率。通过在产钳助产会阴切口临床治疗中,使用经皮间缝合技术,缓解了患者伤口处的疼痛感及肿胀感,为产妇的坐式哺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降低了切口感染发生概率,加速了伤口的快速愈合。
综上所述,在产钳助产会阴切口临床治疗中,经皮间缝合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皮内连续缝合治疗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小川,樊丽丽,袁宁霞.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安阴液在产钳助产中的临床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0):1311-1312.
[2]钟超,胡超峰.产钳助产会阴切口皮内连续缝合与经皮间断缝合临床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1):14.
作者简介:
汪锦学(1987.10-),女,安徽滁州人,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产科自由体位分娩;
汪锦福(1985.08-),女,安徽滁州人,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本科,护师,研究方向:肿瘤护理;
汪锦幸(1984.11-),女,安徽滁州人,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本科,护师,研究方向:心胸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