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研究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产业集群是提升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良好方式;汽车产业又具有对相关产业及就业的强大带动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汽车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战略方式。我省更是将汽车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发展的集群产业来打造。作为我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所在地,湖北汽车产业在全国来讲,占有比较大的份额,产业基础好,完全可以把湖北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集群地,使其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效应。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的经典理论、产业集群效应理论、国内外汽车产业集群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和梳理。其次,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外部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交易费用、创新经济、竞争经济、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中关于集群及其集群效应的理论,从微观层面、网络层面、宏观层面等全新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效应进行诠释,并结合汽车产业的行业特征进一步诠释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再次,从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总体概况、地区规模、行业规模、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对我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论展现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规模和质量。在阐述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态势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度了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集聚度,分析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效应、产业竞争力效应、工业经济增长效应。在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上,根据国内外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汽车产业的特点,建立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对工业经济增长的相关度指标体系。最后,针对湖北省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等发达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湖北汽车产业战略优势创建的行为选择方式:扩大内在规模与获得外围经济相结合,发挥集群经济效应。并从政府、企业与市场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和措施,以期对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所启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经典的产业集群理论
  • 1.2.2 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 1.2.3 汽车产业集群研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效应诠释
  • 2.1 产业集群的内涵
  • 2.1.1 产业集群的定义
  • 2.1.2 产业集群的特征
  • 2.2 产业集群的效应
  • 2.2.1 产业集群的微观层面效应—企业成长效应
  • 2.2.2 产业集群的网络层面效应—产业竞争力效应
  • 2.2.3 产业集群的网络层面效应—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 2.3 基于行业特征的汽车产业集群效应
  • 2.3.1 汽车产业适于集群发展的行业特征
  • 2.3.2 行业特征下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
  • 第3章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 3.1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 3.1.1 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 3.1.2 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 3.2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
  • 3.2.1 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前茅
  • 3.2.2 产业基础好,发展速度快
  • 3.2.3 大企业实力雄厚
  • 3.2.4 对外合作积极
  • 3.3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规模分析
  • 3.3.1 行业规模分析
  • 3.3.2 地区规模分析
  • 3.4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集群规模不高
  • 3.4.2 生产配套层次低
  • 3.4.3 创新能力不足
  • 3.4.4 市场化程度不够
  • 3.4.5 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
  • 第4章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效应的计量分析
  • 4.1 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集聚度的测算
  • 4.1.1 产业集中度法
  • 4.1.2 LQ系数(区位商)法
  • 4.2 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效应分析
  • 4.3 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力效应分析
  • 4.3.1 主成分分析法的选用和介绍
  • 4.3.2 主成分分析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 4.4 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 4.4.1 地区劳动生产力效应分析
  • 4.4.2 工业产值增长效应分析
  • 4.5 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分析的结论
  • 第5章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 5.1 进行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
  • 5.2 促进产业内的横向联系,形成产业横向一体化
  • 5.3 加快零部件企业的整合,增强规模和技术实力
  • 5.4 开展企业自救,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 5.5 加速技术创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 5.5.1 加强机制建设,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 5.5.2 加强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 5.5.3 加强学习吸收,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
  • 5.5.4 官产学研结合,搭建公共的技术平台
  • 5.6 明确政府的功能和定位
  • 5.6.1 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服务
  • 5.6.2 强化政府规划引导作用
  • 5.6.3 健全配套服务体系政策
  • 5.6.4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益阳东部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研究[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Z1)
    • [2].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J]. 信息化建设 2019(02)
    • [3].基于云平台的汽车产业集群协同服务模式研究[J]. 现代商业 2019(15)
    • [4].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 2016(04)
    • [5].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识别及培育策略[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12)
    • [6].基于平衡计分卡模型的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绩效评价研究[J]. 知识经济 2015(11)
    • [7].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3)
    • [8].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01)
    • [9].市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领导小组成立[J].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3(04)
    • [10].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升级建议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8(19)
    • [11].为武汉万亿汽车产业集群“铸芯”[J]. 变频器世界 2019(04)
    • [12].智能制造背景下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J]. 科技风 2019(32)
    • [13].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盐城汽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建议[J]. 河北农机 2018(12)
    • [14].产能过剩破解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以河南汽车产业集群为例[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6(02)
    • [15].江苏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基于“汽车城”发展模式视角[J]. 工业经济论坛 2016(03)
    • [16].北京市汽车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阶段性协同发展定位研究[J]. 物流科技 2015(03)
    • [17].南昌汽车产业集群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32)
    • [18].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04)
    • [19].长株潭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障碍及策略探讨[J]. 职教与经济研究 2015(01)
    • [20].促进长株潭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J]. 特立学刊 2014(05)
    • [21].龙头企业在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作用分析[J]. 汽车工业研究 2014(04)
    • [22].广州汽车产业集群风险分析[J]. 汽车工业研究 2014(07)
    • [23].基于灰色综合的汽车产业集群项目竞争力评价[J]. 项目管理技术 2014(09)
    • [24].促进长株潭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J]. 对外经贸 2014(09)
    • [25].基于钻石模型的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 中国市场 2013(44)
    • [26].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10)
    • [27].基于城镇群体级次分布研究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J]. 北京汽车 2012(03)
    • [28].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综合)技术效率评价[J]. 商 2012(14)
    • [29].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与发展差距[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02)
    • [30].基于钻石模型的重庆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04)

    标签:;  ;  ;  ;  

    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