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点杂交法论文-韩晓静,林牧,龚亚东,唐竹,陈云华

反向点杂交法论文-韩晓静,林牧,龚亚东,唐竹,陈云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向点杂交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荧光定量PCR法,反向点杂交法

反向点杂交法论文文献综述

韩晓静,林牧,龚亚东,唐竹,陈云华[1](2019)在《荧光定量PCR法联合反向点杂交法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类型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联合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效果。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反向点杂交法鉴定抗酸染色阳性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感染菌种类型。结果 276份痰液标本中有结核分枝杆菌(MTB)268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8例,细菌学鉴别结果和荧光定量PCR法完全一致;反向点杂交法鉴定NTM 8例(2.9%)4种,经基因测序验证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荧光定量PCR法联合反向点杂交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可作为NTM实验室早期诊断手段。(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1期)

高丽敏,郑义,徐晓涵,白瑞,王英红[2](2019)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中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59块宫颈癌组织蜡块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PCR反相点杂交法进行HPV检测。结果杂交捕获二代方法检测出56例阳性,检出率为94.6%,且均为高危型。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出HPV54例,检出率为91.52%,高危型以HPV16、56、18为主。结论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中具有较好的符合性。两者都适用于临床检测,PCR反向点杂交法更适用用HPV分型检测。(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1期)

胡美莲[3](2019)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吉林地区幽门螺杆菌主要毒力基因类型及其耐药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PCR-反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吉林地区就医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其耐药性,探讨本地区:1、Hp主要致病毒力基因类型;2、Hp耐药背景。方法:收集69例接受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电子胃镜检查并经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阳性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利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分析Hp的感染、主要致病毒力基因分型、Hp对5种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突变基因分布情况。结果:1、69例Hp尿素酶阳性胃黏膜标本经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得到40例阳性结果,阳性率58.0%。2、吉林地区Hp vac A毒力基因类型共检测到3种,分别为s1/m1(42.5%)、s1/m2(55.0%)、s1/m1,m2(2.5%),毒力基因与疾病类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39)。3、(1)31株耐药菌株中,Hp对克拉霉素耐药率最高(60.0%),其次为甲硝唑(32.5%)和左氧氟沙星(30.0%),对四环素(5.0%)及阿莫西林(12.5%)耐药率较低;(2)40株阳性菌株中,全敏感有9株(22.5%),单独耐药12株(30.0%),双重耐药13株(32.5%),叁重耐药6株(15.0%);(3)本地区Hp对克拉霉素相关耐药基因23S r RNA的突变位点主要是A2143G(34.8%),对甲硝唑耐药基因rdx A的突变位点是G616A(18.8%),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基因gyr A的突变位点有N81K(8.7%)和D91G/N(8.7%),对阿莫西林耐药基因PBP1的突变位点有T556S(1.4%)和N562D(1.4%),对四环素耐药基因16S r RNA的突变位点主要是AGA926-928TTC(1.4%)和AG926-927GT(5.8%);(4)在性别分组、年龄分组及疾病分组中,Hp对5种抗生素耐药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吉林地区Hp vac A基因毒力分型主要是s1/m1、s1/m2,但毒力基因和疾病类型无关;本地区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对四环素及阿莫西林耐药率相对较低,耐药性与性别、年龄、疾病无关,耐药模式呈现多样性,多重耐药率高;本地区Hp对克拉霉素相关耐药基因23S r RNA的突变位点主要是A2143G,对甲硝唑耐药基因rdx A的突变位点主要是G616A,对左氧氟沙星相关耐药基因gyr A的突变位点主要是N81K和D91G/N,对阿莫西林耐药基因PBP1的突变位点主要是T556S和N562D,对四环素耐药基因16S r RNA的突变位点主要是AGA926-928TTC和AG926-927GT。(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冯莉亚,刘军权,陈莹莹[4](2019)在《反向点杂交法测定浙江省4620例男性HP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浙江省男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亚型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为男性HPV感染早期筛查、预防、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浙江省17~74岁的4620名男性尖锐湿疣皮损拭子或组织标本;4620例样本中,其中120份因细胞量不足判定采样失败,剩余4500例样本按不同年龄分为6组(17~20岁组268名、21~30岁组1958名、31~40岁组1156名、41~50岁组667名、51~60岁组355名、>60岁组96名)。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和反向点杂交法测定23种HPV基因型,并分析其HPV阳性率分布、HPV阳性率差异和高低危型HPV感染特征。结果 4500例样本中有2799例HPV阳性,总阳性率为62.2%,其中:以6型和11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5.58%(436/2799例)和10.00%(280/2799例)。高危型阳性率最高的为52型,占4.72%(132/2799例)。在2799例HPV DNA阳性者中,有1266例为单一感染;混合感染1533例,占44.26%,单纯低危型最高为叁重感染,单纯高危型最高为四重感染,而高低危混合感染达七重,其中七重感染占2.25%(63/2799例)。高低危混合感染数高于单纯高危型和单纯低危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28.1、82.8,P均<0.05)。HPV阳性结果以21~40岁青壮年为主,占总人数的69.2%(3114/4500)。而HPV阳性率以17~20岁组(75.0%)和51~60岁组(79.7%)最高,与其他年龄段[21~30岁(60.7%)、31~40岁(59.1%)、41~50岁(59.6%)和>60岁(46.4%)组]相比χ2分别为20.48、22.51、18.86、26.02和46.03、48.89、40.99、41.84,P均<0.05。结论浙江地区男性HPV感染者主要以6、11型为主,高发于青壮年,HPV混合感染比例较高,高低危混合感染较常见。(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张彦,刘晶晶,叶秋萍,李印淑[5](2018)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法检测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热点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PCR-RDB)法对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临床诊断为非综合征型耳聋(NSHI)的2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DB法检测其外周血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突变。PCR-RDB法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可检测中国人群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的12个热点突变,即GJB2(35del G、176_191del 16、235del C、299_300del AT),GJB3(538C>T),SLC26A4(1174A>T、1226G>A、1229C>T、IVS7-2A>G、2168A>G)及线粒体MTRNR1(1494C>T、1555A>G)。同时,所有DNA样本均采用金标准Sanger测序法进行对比验证。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并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结果 (1)本研究来自250例受试者的250例DNA样本中,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1.6%(129/250),其中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8.4%(71/250),SLC26A4基因突变为19.2%(48/250),线粒体MTRNR1基因突变为4.4%(11/250),GJB3基因突变为2.0%(5/250);129例检出的耳聋相关基因突变中,符合遗传病致病特征的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的几率为86.8%(112/129)。(2)PCR-RDB法与Sanger测序法,对12个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的检测结果均相同。(3)PCR-RDB法检测12个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的灵敏度、特异度、总一致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结论虽然PCR-RDB法检测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的结果与金标准Sanger测序法一致,但是本研究样本量尚小,因此是否可满足临床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的需求,则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3期)

许爱敏,张丽萍,周惠芳[6](2018)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与DNA测序法检测HPV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并采用DNA测序法对此方法进行验证,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临床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HPV DNA检测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DNA测序法对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27例HP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将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DNA测序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一致,27例样本中阳性检出率100.0%,其中高危型检出率为85.2%,低危型检出率为14.8%,多重型别感染率为25.9%。结论两种HPV检测方法的结果符合率100.0%,PCR-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准确度高,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丁亚利,吕慧贤,曹婷[7](2018)在《2615例女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PCR-反向点杂交分型技术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女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PCR-反向点杂交分型技术的检测,为临床HPV分型及其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间就诊的有性生活史或已婚女性受试者2 615例资料,对资料中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的女性宫颈分泌物中25种HPV分型结果,分析HPV亚型分类感染情况及其分型,探讨PCR-反向点杂交分型技术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 615例受试女性中HPV亚型检出率为28.60%,在25型HPV分型中高危型HPV 52亚型的感染率为最高(占6.50%),单重感染占20.23%,多重感染占8.37%;不同年龄段患者中>20岁女性的HPV感染率占86.49%,且不同年龄组女性患者中HPV感染率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HPV感染基因的PCR-反向杂交分型技术检测分型,可有效检测高危型及多重型HPV感染,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与普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8年04期)

吕小林,聂益军,林慧,肖婕[8](2017)在《基于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江西地区分枝杆菌感染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江西地区分枝杆菌感染流行现状,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345例可疑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不同标本进行分枝杆菌核酸检测。结果 345份标本中共检出68例阳性(阳性率为19.7%),其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59例(占86.76%),非结核分枝杆菌(NTM)8例(占11.77%),混合感染(MTC/MIN)1例(1.47%);NTM感染中检测出5种,分别为偶发/猪分枝杆菌(MFO)、戈登分枝杆菌(MGO)、胞内分枝杆菌(MIN)、龟分枝杆菌脓肿亚肿(MAB)、蟾蜍分枝杆菌(MXE),其中以MIN为主,占5.88%;不同标本中分枝杆菌检出率不同,痰液、灌洗液、分泌物、胸水中分枝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1.5%、20.3%、16.0%、4.7%。结论江西地区分枝杆菌感染主要以MTC为主,且多为单一感染。(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李美珠,林静[9](2017)在《PCR荧光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人乳头瘤病毒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PCR荧光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检验中,分析其检验结果。方法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炎或是疑似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患者归入笔者研究目标,对100例患者都进行CR荧光法检验和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统计2种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合计值及两者检验结果的符合总计值。结果 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的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检出合计值与PCR荧光法检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荧光法检验结果和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结果对比,阴性符合总计值、阳性符合总计值、总符合总计值分别是70.00%、93.02%、94.00%。结论 PCR荧光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检验都具有良好效果,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的阳性检出率更高一些。(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28期)

刘秀卿,王革非,李卓成,黄磊[10](2017)在《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体检健康妇女分泌物各285份和50份。用生物梅里埃酵母菌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郑州安图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深圳亚能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采用PCR及测序方法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分别以培养鉴定法、MIC法、核酸序列测定法为对比方法,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与培养鉴定法相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6种念珠菌菌种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5%、96%、96%、98%、97%以上,2种方法检测6种念珠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4、0、0、0、0和0,P均>0.05),一致性较好(Kappa均>0.9)。与MIC法相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白念珠菌耐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8%、88%、98%、88%和96%,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8)。PCR-反向点杂交法与核酸序列测定法相比,对6种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上与培养鉴定法以及核酸序列测定法的一致性高,比传统检测方法更早期更快速,可应用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辅助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反向点杂交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中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59块宫颈癌组织蜡块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PCR反相点杂交法进行HPV检测。结果杂交捕获二代方法检测出56例阳性,检出率为94.6%,且均为高危型。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出HPV54例,检出率为91.52%,高危型以HPV16、56、18为主。结论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中具有较好的符合性。两者都适用于临床检测,PCR反向点杂交法更适用用HPV分型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向点杂交法论文参考文献

[1].韩晓静,林牧,龚亚东,唐竹,陈云华.荧光定量PCR法联合反向点杂交法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类型的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9

[2].高丽敏,郑义,徐晓涵,白瑞,王英红.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胡美莲.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吉林地区幽门螺杆菌主要毒力基因类型及其耐药情况[D].吉林大学.2019

[4].冯莉亚,刘军权,陈莹莹.反向点杂交法测定浙江省4620例男性HP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9

[5].张彦,刘晶晶,叶秋萍,李印淑.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法检测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热点突变[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

[6].许爱敏,张丽萍,周惠芳.PCR反向点杂交技术与DNA测序法检测HPV的对比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7].丁亚利,吕慧贤,曹婷.2615例女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PCR-反向点杂交分型技术检测的研究[J].抗感染药学.2018

[8].吕小林,聂益军,林慧,肖婕.基于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江西地区分枝杆菌感染状况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7

[9].李美珠,林静.PCR荧光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检验人乳头瘤病毒对比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

[10].刘秀卿,王革非,李卓成,黄磊.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7

标签:;  ;  ;  ;  

反向点杂交法论文-韩晓静,林牧,龚亚东,唐竹,陈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