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辩护权的程序保障

论刑事辩护权的程序保障

论文摘要

辩护权程序保障是指刑事诉讼中辩护方行使辩护权所遵循的法律原则和法定步骤、时限、手续、程式等规则,与程序控制不同,这些规则并非要限制辩护权行使,而是为了保障辩护权得以主张和实现。因此,辩护权程序保障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价值:第一,通过程序的科学设计为辩护方顺利行使辩护权设置一道保护屏障,防止公诉权的不当侵害。第二,通过程序的科学设计为辩护方顺利行使辩护权提供固定化的操作方法或渠道,使静态意义上辩护权转化为更具有实践意义的动态意义上的辩护权。辩护权程序保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辩护权,因此必须先了解辩护权都包括哪些具体权利。通过对辩护的底限含义的解析,可知刑事诉讼控辩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控诉方行使公诉权,辩护方需履行相应的辩护义务,而辩护方只有履行了辩护义务之后,才享有更充分的权利即辩护权。明确了辩护义务有哪些,即从反面为辩护权的权利体系限定一个范围,范围之内的权利属于辩护权体系的内容。这些权利依托于公诉权体系而建立,公诉权有多少,辩护权就有多少。从实现实体公正、使被指控人不受冤枉的角度出发辩护权包括:单独会见权、收集证据权、质疑反驳辩论权和上诉权;从实现程序公正、避免控诉方侵犯被指控人人权的角度出发,辩护权包括:知情权、讯问防御权、保释权和程序动议权。对辩护权的内容进行了解之后,辩护权的程序保障主要围绕这些权利展开:根据“控辩平等对抗”原理,一方面要增加辩护方本身的防御抵抗性,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对审判权、尤其是对公诉权的限制,即增大控诉方追诉的难度。因此,结合笔者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诉讼实践的考察,辩护权程序保障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有效告知、必要准备、程序性裁判、程序性制裁。而就我国目前辩护权程序保障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司法机关的告知义务不够明确;2、犯罪嫌疑人讯问防御权较弱;3、取保候审制度存在诸多问题;4、辩护律师的单独会见权、调查取证权、阅卷权、程序动议权等得不到有效保障,反倒自身的合法权益易被侵犯;5、法庭审判中法官对待控辩双方的态度有失公允;6、法庭质证难的问题突出;7、辩护方的上诉权未得到充分保障;8、侦查权和羁押权不分导致被指控人实际处于他的对立方——公诉机关的控制之下。针对上述辩护权程序保障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1、明确规定司法机关的告知义务;2、确立沉默权规则;3、赋予辩护律师讯问在场权、单独会见权和程序动议权;4、构建保释制度;5、完善辩护律师的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建立证据展示制度;6、庭审中赋予控辩双方均等的发言机会;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建立交叉讯问制度;7、保障辩护方上诉权的同时对控诉方的抗诉权予以适当限制;8、构建看守所中立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辩护权程序保障概述
  • 一、辩护权程序保障的概念解读
  • (一) 辩护权的概念起源
  • (二) 辩护权程序保障的含义
  • 二、辩护权程序保障的价值评析
  • 第二章 辩护权程序保障的一般模式
  • 一、辩护权程序保障的前提——辩护权的设定
  • (一) 辩护权的内容
  • (二) 辩护权的分类
  • 二、辩护权程序保障的基本原则
  • (一) 有效告知原则
  • (二) 必要准备原则
  • (三) 程序性裁判原则
  • (四) 程序性制裁原则
  • 三、辩护权程序保障的基础——侦查权与羁押权分离
  • 第三章 我国辩护权程序保障的现状
  • 一、辩护权缺位的思考
  • (一) 关于保释权
  • (二) 关于单独会见通信权
  • (三) 关于讯问防御权
  • (四) 关于程序动议权
  • 二、辩护权程序保障的主要缺陷
  • (一) 司法机关的告知义务不明
  • (二) 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受限
  • (三) 辩护律师的阅卷范围狭窄
  • (四) 辩护方发言不受重视
  • (五) 辩护律师法庭质证难
  • (六) 被告人上诉流于形式
  • 三、基础制度的缺失——侦查权和羁押权未实现分离
  • 第四章 我国辩护权程序保障的改革建议
  • 一、辩护准备阶段
  • (一) 明确司法机关的告知义务
  • (二) 构建保释制度
  • (三) 加大辩护方的讯问防御力度
  • (四) 保障辩护律师的辩护权
  • 二、正式辩护阶段
  • (一) 赋予控辩双方均等的发言机会
  • (二) 确立交叉询问规则
  • (三)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 (四) 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
  • 三、基础制度的构建——设立看守所中立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拒绝辩护方查证申请的正当事由[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论辩护方的证明责任[J]. 政法论坛 2012(06)
    • [3].论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构建[J]. 中国市场 2014(26)
    • [4].论刑事司法鉴定中辩护方的权益保护[J]. 法治研究 2009(05)
    • [5].试论无罪辩护的困境与破解[J]. 法制与社会 2020(09)
    • [6].审判中心主义视阈下的审辩关系探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9)
    • [7].浅析不同诉讼模式下辩护方对于诉讼结果的作用[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2(09)
    • [8].试论同步录音录像在公诉实务中的运用[J]. 法制与社会 2014(21)
    • [9].完善我国刑事申请取证制度之立法构想[J]. 学术交流 2009(12)
    • [10].反贪办案的应然出路[J]. 人民检察 2014(04)
    • [11].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J]. 证据科学 2014(05)
    • [12].量刑协商的检察主导评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3].论辩护人维护证据完整性的权利[J]. 中国司法 2013(03)
    • [14].基于分析控诉方和辩护方为中心审判主体看撤回公诉制度的重构[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07)
    • [15].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申请取证制度的完善[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09(10)
    • [16].审判的实质化:以辩方的视角观察[J]. 法律适用 2015(06)
    • [17].论辩护方的证明责任[J]. 中国检察官 2013(01)
    • [18].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辩护方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04)
    • [19].中国量刑程序运作现状检视——基于诉讼主体行为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12(01)
    • [20].如何优化刑事审判中控、辩、审的权力(利)配置[J]. 学理论 2012(12)
    • [21].“有几个好人”[J]. 法制资讯 2010(04)
    • [22].论非法证据的举证责任机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7)
    • [23].露营谜案(下)[J]. 法律与生活 2012(24)
    • [24].刑事辩护视角下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4)
    • [25].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中司法证明的逻辑反思与重塑[J]. 浙江社会科学 2017(01)
    • [26].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5(02)
    • [27].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构建[J]. 大众商务 2009(24)
    • [28].浅析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阅卷式证据展示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4(17)
    • [29].电子数据搜查、扣押的法律规制[J]. 现代法学 2014(05)
    • [30].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履行与保障措施[J]. 人民检察 2013(04)

    标签:;  ;  ;  ;  ;  

    论刑事辩护权的程序保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