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工作特征影响幸福感机制的理论模型,即,工作特征通过影响工作倦怠,从而影响幸福感,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对来自不同行业和企业的259份有效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倦怠完全或部分中介了工作特征对幸福感的影响。具体来说,工作倦怠部分中介了工作控制对正向情绪的影响,完全中介了工作需求、工作控制和社会支持对负向情绪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工作倦怠各维度的中介效应。情绪枯竭和去人性化完全中介了工作需求对于负向情绪的影响;情绪枯竭和成就感低下完全中介了工作控制对于生活满意感的影响;成就感低下部分中介了工作控制对于正向情绪的影响;情绪枯竭部分中介了工作控制对于负向情绪的影响;情绪枯竭、去人性化部分中介了社会支持对于生活满意感的影响;情绪枯竭、去人性化完全中介了社会支持对于负向情绪的影响。“孤立压力”假设得到证实。与其他组相比,高工作需求、低工作控制、低社会支持组的工作倦怠水平最高,幸福感水平最低。工作特征、工作倦怠、幸福感在人口变量和组织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问题1.2 研究思路与框架2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2.1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型综述2.1.1 JD-C 模型2.1.2 验证JD-C 模型的方法和结果分析2.1.3 扩展的JD-C 模型2.1.4 验证JD-C-S 模型的方法和结果分析2.1.5 JD-C-(S)模型的验证2.2 工作倦怠研究综述2.2.1 工作倦怠的概念2.2.2 工作倦怠的研究历史2.2.3 工作倦怠的理论模型2.2.4 工作倦怠的结果变量2.2.5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2.2.6 工作倦怠展望2.3 幸福感研究综述2.3.1 幸福感的涵义和特点2.3.2 幸福感的测量2.3.3 幸福感的相关理论2.3.4 幸福与经济增长2.4 JD-C-S 模型与工作倦怠和幸福感的关系2.4.1 JD-C-S 模型与幸福感2.4.2 JD-C-S 模型与工作倦怠2.4.3 工作倦怠与幸福感2.4.4 超时工作与幸福感3 本研究的理论构思和研究设计3.1 以往研究的不足3.2 构建研究模型3.3 研究假设3.3.1 工作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假设3.3.2 工作特征与幸福感的假设3.3.3 工作倦怠与幸福感的假设3.3.4 工作控制和工作支持作为调节变量的假设3.3.5 压力假设3.3.6 幸福感回答次序假设4 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4.1 问卷设计与变量的测量4.1.1 工作特征量表的编制4.1.2 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4.1.3 幸福感量表的编制4.1.4 背景信息调查4.2 调查步骤4.3 样本信息4.4 数据分析方法5 数据分析5.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5.1.1 工作需求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5.1.2 工作控制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5.1.3 社会支持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5.1.4 工作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5.1.5 生活满意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5.1.6 正负情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5.2 相关分析5.2.1 相关分析5.2.2 偏相关分析5.3 回归分析5.3.1 中介作用检验方式5.3.2 调节作用检验方式5.3.3 假设检验5.3.4 中介作用检验5.4 方差分析5.5 人口与组织变量对其他变量的影响5.5.1 人口与组织变量与工作特征5.5.2 人口与组织变量与工作倦怠5.5.3 人口与组织变量与幸福感6 研究结果与研究展望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6.2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6.3 本研究的意义6.3.1 理论意义6.3.2 实践意义参考文献附录1 调查问卷附录2 部分调查企业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工作特征论文; 工作倦怠论文; 幸福感论文; 生活满意感论文; 正负情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