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汉语“红”色词族是汉语颜色系统中的一个特殊聚合体,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汉语“红”色词族的产生和发展是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产生和发展与定义和数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汉语“红”色词族的语法的研究。从其构成方式及特点和句法功能及相关特征两方面加于探讨。这是承载颜色词涵义的外在形式。汉语“红”色词族的语义研究,从词义、语义特征和语义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汉语“红”色词族语法研究是从形式上对其进行研究,对语义的探讨则是内容上的分析。汉语“红”色词族的语用研究是语法研究和语义研究的落脚点。从语用和语境,语用和修辞以及语用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汉语“红”色词族的语用进行研究。语法和语义是对汉语“红”色词族的静态研究,语用则是汉语“红”色词族的动态研究。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蕴涵,语言要素中的词汇和语义反映特定的民族文化。从崇拜文化、哲理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等四个方面,对汉语“红”色词族的文化蕴涵进行讨论。汉语“红”色词族的全面分析研究,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客观世界的表记功能,也拓展了汉语语言学的研究视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媒体语言“X体”词族的衍生机制及其泛化趋势[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从新词“橙领”看“X领”词族的演变[J]. 汉字文化 2019(22)
- [3].“吹牛皮”词族的认知研究[J]. 外文研究 2016(02)
- [4].“X客”网络词族的概念整合分析[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5].浅谈“微”词族[J]. 汉字文化 2017(05)
- [6].“+”词族的形成和应用分析[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7].汉语“红”色词族的词汇特点及词义特征探究[J]. 昭通学院学报 2017(03)
- [8].谈谈因避讳胡人而更名的“胡”词族食物[J]. 汉字文化 2017(01)
- [9].当代汉语词族研究及其认知趋向评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10].当代“学X”词族及其语义衍生和认知模型探析[J]. 安康学院学报 2015(01)
- [11].“微X”词族流行的语用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7)
- [12].“软X”词族初探[J]. 商 2015(33)
- [13].试论“粦”声词族系统[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04)
- [14].疫情下的“宅”词族解析[J]. 语文建设 2020(16)
- [15].“X哥”词族探微[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11)
- [16].“轻X”词族新解[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6)
- [17].新词族的对外汉语教学初探[J]. 文教资料 2015(08)
- [18].网络新词族“X控”探微[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11)
- [19].浅析“绿色”新词族[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1)
- [20].卷的同族词[J]. 唐山文学 2017(08)
- [21].“黑xx”词族的结构辨析[J]. 青年文学家 2017(24)
- [22].新兴“X力”词族初探[J]. 知识文库 2017(13)
- [23].浅析“×族”词族新词构词和造词特点及成因[J]. 青年作家 2015(06)
- [24].针尖对麦芒——汉英“尖锐”义词族的对比分析[J]. 英语沙龙(锋尚版) 2014(02)
- [25].“+”词族的语义解读及其语用价值[J]. 传媒与教育 2018(Z1)
- [26].上古汉语中“酒”的词族[J]. 语言研究集刊 2020(02)
- [27].浅析“炎”声词族系统[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6(06)
- [28].琐谈白色[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6(06)
- [29].“X星人”新词族的衍生及语义变异[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8)
- [30].“后”词族的形成及其语义分析[J]. 学周刊 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