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由于基础设施的经济技术特性和法律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利用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已不能满足建设资金的需求,在亟需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和方式的背景下,将资产证券化引入到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资产,最早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融资技术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融资可以将流动性较差的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变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大量的资金,这一融资工具是市场机制在金融市场上深化发展的产物,优化了金融市场中的资源配置,是一种更富有效率的融资方式。本文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层面对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做了研究。首先,阐述了基础设施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其次,对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目前我国基础设施领域适合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认为城市经营性(准经营性)基础设施无论是从规模、技术特征、基础资产选择条件和标准,以及国家政策背景来看,都属于比较适合优先采用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资产;再次,针对不同的基础资产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交易架构,并着重对城市基础设施未来收益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设计,同时,在分析每种模式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加快我国公司型SPC模式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实践;最后,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等条件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资产证券化的涵义1.1.2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原动力1.1.3 基础设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1.2 研究的意义1.2.1 基础设施证券化的顺利开展将推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1.2.2 ABS 模式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还有很广的拓展空间,在实践上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1.2.3 国内研究和实践有待更深入1.3 研究综述第二章 基础设施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2.1 基础设施的基本理论2.1.1 基础设施的定义2.1.2 基础设施的属性特征2.1.3 基础设施三个层次的划分2.2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理论概述2.2.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2.2.2 资产证券化主要原理2.2.3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交易结构2.3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2.3.1 境外资产证券化2.3.2 境内资产证券化第三章 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可行性分析3.1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问题分析3.1.1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现状3.1.2 基础设施投资存在的问题3.2 资产证券化与其他融资方式的差异比较3.2.1 资产证券化与项目融资BOT 的比较3.2.2 ABS 与股票、债券融资的比较3.3 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实施的可能性分析3.3.1 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建立3.3.2 市场环境的日渐成熟3.3.3 基础设施具有符合资产证券化要求的标的资产3.3.4 具有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成功运作实践第四章 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交易架构设计4.1. 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设计4.1.1 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证券化交易流程4.1.2 基础设施应收账款证券化交易过程4.1.3 基础设施收费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流程4.2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4.2.1 发起人4.2.2 特殊目的载体4.2.3 受托管理机构4.2.4 信用评级机构4.2.5 信用担保机构4.2.6 投资者4.2.7 服务人4.3 交易架构的比较分析第五章 城市基础设施收费资产证券化模式设计及比较分析5.1 城市基础设施收费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设计5.1.1 信托SPT 模式5.1.2 公司型SPC 模式5.1.3 中外合作经营,由外方设立SPV 模式5.2 模式设计的比较分析5.2.1 信托模式的分析5.2.2 公司型SPV 模式的分析5.2.3 中外合作经营模式的分析5.2.4 信托SPT 模式与公司SPC 模式的比较第六章 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6.1 实施障碍分析6.1.1 法律制度障碍6.1.2 服务体系和权威社会中介机构缺位的障碍6.1.3 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体制障碍6.1.4 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障碍6.1.5 专业化人才与技术障碍6.2 加快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建议6.2.1 出台专门针对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规范资产证券化交易行为6.2.2 或者对现有的法律做出调整修订6.2.3 其他配套措施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市基础设施论文; 资产证券化论文; 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