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极端嗜盐绿色杜氏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化学工艺
作者: 吕爱玲
导师: 张福
关键词: 绿色杜氏藻,耐盐特性,繁殖特性,生境因子
文献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极端嗜盐绿色杜氏藻的藻体内有较为特殊的活性物质,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它对盐度、温度、pH值、光照和药物等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课题主要对中国渤海滩涂极端嗜盐绿色杜氏藻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内容包括绿色杜氏藻的耐盐特性、繁殖特性、生长特性、以及对卤水生境因子(包括化学因子,物理因子,生物因子)适应性的研究,并初步调查了自然条件下在渤海滩涂上绿色杜氏藻的生存发展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绿色杜氏藻需要一定的盐度才能正常生长,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对高渗震动的适应比对低渗变化的适应速度慢。实验室养殖适宜的盐度为3°Be′~8°Be′。最大生长量和生长率都出现在3°Be′和5°Be′组,最高藻密度达6000×104cells/ml。自然界中常在高浓卤水中(>15°Be′)成为浮游植物中的优势种类。饱和卤水有利于保种。 绿色杜氏藻有三种生长方式:光合自养、异养和混合生长,其中以混合生长最好。绿色杜氏藻可进行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具有特殊的细胞破碎繁殖方式。 绿色杜氏藻在自然和普通光源下皆能生长,在黑暗环境中也能生存。24小时的持续强光照使藻的生物活性降低,适当给予一定的黑暗期有助于其生长。培养液中加入卤虫干粉发酵液,养殖中期补充2~3g/L NaCl、1~2g/LMgCl2,后期添加5~6g/L Na2SO4,将促进绿色杜氏藻的生长。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前言
1.2 杜氏藻的形态特征
1.2.1 本课题研究绿色杜氏藻D.viridis的形态特征
1.2.2 盐生杜氏藻和绿色杜氏藻组图
1.3 杜氏藻D.salina的主要特点
1.4 杜氏藻细胞的化学组成
1.5 生态环境各因子对绿色杜氏藻生长的影响
1.5.1 盐度
1.5.2 温度
1.5.3 光照
1.5.4 pH值
1.5.5 其它抗逆性
1.6 矿质营养盐
1.6.1 碳源
1.6.2 氮营养
1.6.3 磷营养
1.6.4 镁、钙、钠等阳离子
1.6.5 铁盐
1.6.6 微量元素
1.7 分离方法
1.7.1 毛细滴管复洗技术
1.7.2 喷雾技术
1.7.3 琼脂板技术
1.8 藻体收获技术
1.8.1 离心法
1.8.2 化学絮凝法
1.8.3 气浮法
1.8.4 物理过滤法
1.8.5 亲和层析法
1.9 国内外杜氏藻的开发与应用
1.10 国内外杜氏藻的生产现状
1.10.1 国外杜氏藻的生产现状
1.10.2 国内杜氏藻的生产现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藻种
2.2 实验卤水和药品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内容与方法
2.4.1 藻种扩种培养与纯化
2.4.2 耐盐试验
2.4.3 繁殖实验
2.4.4 生长实验
2.4.5 环境因子影响实验
2.4.5.1 化学因子实验
2.4.5.2 物理因子实验
2.4.5.3 生物因子实验
2.4.6 室外调查实验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耐盐特性
3.1.1 图表法研究绿色杜氏藻从盐度5°Be’、16°Be’和25°Be’(饱和)接种到9个盐度梯度下的生长量
3.1.1.1 绿色杜氏藻经低渗和高渗震动时细胞形态的骤然变化
3.1.1.2 绿色杜氏藻经低渗和高渗震动后在不同盐度梯度下的生长量
3.1.2 统计学方法验证绿色杜氏藻经低渗和高渗震动后在不同盐度梯度下生长量的差异
3.1.3 绿色杜氏藻在低渗和高渗震动后在不同盐度梯度下生长率的差异
3.1.3.1 图表法研究低渗和高渗震动对绿色杜氏藻的生长率的影响
3.1.3.2 统计学方法验证绿色杜氏藻在低渗和高渗震动后生长率的差异
3.2 繁殖特性
3.3 生长特性
3.4 生境因子的影响
3.5 在渤海滩涂上自然条件下发生发展的规律
第四章 讨论
4.1 耐盐实验
4.2 繁殖特性
4.3 生长特性
4.4 生境因子的影响
4.4.1 化学因子实验
4.4.2 光照因子实验
4.4.3 生物因子实验
4.5 在渤海滩涂上自然条件下发生发展的规律
第五章 结论
5.1 耐盐实验
5.2 繁殖特性
5.3 生长特性
5.4 生境因子的影响
5.4.1 化学因子实验
5.4.2 光照因子实验
4.4.3 生物因子实验
5.4 在渤海滩涂上自然条件下发生发展的规律
第六章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7-01-10
参考文献
- [1].极端嗜盐绿色杜氏藻混合培养技术的研究[D]. 陈琴.天津大学2006
- [2].特氏杜氏藻响应三乙胺胁迫转录组及己糖转运蛋白分析[D]. 陈浩宏.华南理工大学2018
- [3].营养元素、生长素及化学诱导剂对特氏杜氏藻生长及油脂含量的影响[D]. 薛璐璐.华南理工大学2017
- [4].一株杜氏藻的分子鉴定与耐盐特性研究[D]. 王冬梅.宁波大学2014
- [5].开发杜氏藻生物质能源的初步研究[D]. 陈昱.厦门大学2008
- [6].巴氏杜氏藻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克隆及其活性验证[D]. 肖岚.华南理工大学2012
- [7].山西运城盐湖杜氏藻Dunaliella sp.培养条件的优化[D]. 王婷.山西大学2015
- [8].巴氏杜氏藻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验证[D]. 陈善立.华南理工大学2013
- [9].乙酰辅酶A羧化酶α-CT亚基acc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杜氏藻中超量表达的研究[D]. 任妮.厦门大学2009
- [10].克隆原核及真核生物耐盐相关基因研究[D]. 谭静.厦门大学2002
相关论文
- [1].几种理化因素对杜氏盐藻的生理学效应[D]. 王月.辽宁师范大学2007
- [2].盐生杜氏藻培养条件优化、株系筛选和不同株系的rDNA ITS、rbcL序列差异分析[D]. 孟振.中国海洋大学2006
- [3].Ca~(2+)在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渗透胁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 周丽.中国海洋大学2006
- [4].重组盐生杜氏藻双功能域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表达纯化和部分酶学性质研究[D]. 徐辉.四川大学2006
- [5].极端嗜盐绿色杜氏藻混合培养技术的研究[D]. 陈琴.天津大学2006
- [6].盐生杜氏藻对盐度改变的生理响应[D]. 吴春.暨南大学2006
- [7].盐藻细胞的培养和采收研究[D]. 郑毅.北京化工大学2003
- [8].杜氏盐藻生物学特性研究[D]. 赵良侠.安徽农业大学2005
- [9].盐藻的生长特性及逆境下β-胡萝卜素积累规律和机理研究[D]. 孙辉.四川大学2005
- [10].杜氏盐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 汪本凡.安徽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