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诗学研究

翁方纲诗学研究

论文摘要

在我们熟悉的文学史书写中,清代中期诗学存在着四大学说并列的状态,其中“肌理”说的代表人物就是翁方纲。而对翁方纲诗学的阐释,文学史仍是沿用传统的说法。笔者认为,向来研究者对于“肌理”的解释——义理与文理——是有误的,且“肌理”说并不是翁方纲的全部学说。这一问题有的学者也已经发现,但亦并未给出正确的解释。“事实和过程的清理是认知的重要环节”,“进入过程的文学史研究”,是蒋寅先生提出的清代诗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一段历史时期,研究一个具体对象均当如此。只有我们沿着研究对象的思路走过,才会对他产生同情之理解,最重要的,是还原文学史,尽可能排除成见的杂念,减少想象的因素。通过阅读藏于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大量手稿,笔者探究到,翁方纲对“肌理”说的演绎,是在分析杜诗中完成的。论文第一章便以“杜诗与‘肌理’”为题,讨论“肌理”说与杜甫诗之间的紧密联系,及由此得出的学习杜诗的途径——黄庭坚的“逆笔”法。翁方纲是王渔洋的再传弟子,他的学说又不同于渔洋。这一点,研究者多据方纲《神韵说》三篇加以阐释。其实,翁方纲的诗学建构过程,就是走出“神韵”的过程。本文从探讨翁方纲编《七言诗三昧举隅》的动机入手,并结合他对渔洋七律学古实质的发现进行分析。为与渔洋尊奉的“妙悟”立异,翁方纲拈出“正面铺写”作为诗歌的最高理想,并因此强调“切实”,要求达到能“化”的境界。本章最后以梁章钜作为一个侧面,呈现后学对这一学说的承继。生活在乾嘉年代,又好谈金石碑版,翁方纲的学问在诗学中的地位,一直是学者们热衷讨论的话题。有学者分析,翁方纲既不是经学家,也与汉学无缘。但他提倡学问是确定无疑的。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他提倡学问的出发点是什么?所谓“以考据为诗”,仅仅是为了展示学问么?论文第三章,从学者身份的角度切入,集中讨论这些问题。并对其学政身份与诗人身份的离合,也有辨析。唐宋诗之争,是清代诗学几大论争之一。由于对苏黄的尊崇,和对学问的提倡,翁方纲被认为是清代中期宋诗学的代表人物。学者普遍认为,翁方纲第一次对宋诗的美学理想进行了理性思考,这是他最主要的贡献。本文第四章“文学史观照中的宋诗学”,认为翁方纲宋诗学的建立,是在对《宋诗钞》的反驳中形成的。他一直坚持的文学史的立场,使得他对宋诗美学的接受,更具有总结的意义。而杜甫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他追求唐宋同源的努力。通过以上四章的分析,翁方纲学说的面貌已经很清晰,对其学说影响的研究,也穿插于各章中。笔者在最后的结论部分,从对翁氏弟子梁章钜的论诗材料的分析中,得出翁氏诗学中两大基本概念:“肌理”和“正面铺写”的关系。由此,翁方纲诗学的统一性也得到了关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翁方纲生平述略
  • 二、研究综述
  • 1. 文献研究述要
  • 2. 关于翁方纲诗学的研究
  • (1) 二元论时代
  • (2) 淡化二元论的尝试
  • 三、研究契机和研究构思
  • 第一章 少陵自有连城璧——杜诗与“肌理”
  • 第一节 “肌理”的被定义
  • 第二节 一衷诸杜
  • 第三节 杜诗与翁方纲“肌理”说
  • 第四节 学杜的津筏——黄庭坚之“逆笔”
  • 一、一个被误会的例子
  • 二、黄诗逆笔说
  • 小结
  • 第二章 走出神韵
  • 第一节 《七言诗三昧举隅》的诗学意义
  • 一、“七言”与“三昧”:选诗的用意
  • 二、万法归原
  • 三、“空中之音”与“实地”
  • 四、“肌理”出现的意义
  • 第二节 渔洋七律学古辨
  • 一、“必首举文房”
  • 二、对渔洋学古症结的揭示
  • 三、“神韵即格调”
  • 四、对“神韵说”的态度
  • 第三节 正面铺写的想往
  • 一、与“妙悟”立异
  • 二、渔洋少“真”
  • 三、切实能化
  • 四、梁章钜的笃信
  • 小结
  • 第三章 学者·学政·诗人
  • 第一节 “学究气”的实质
  • 一、“理”的定位
  • 1. 从“根极六经”到“一衷诸理”
  • 2. 考订以义理为主
  • 二、对清诗出路的忧虑和探寻
  • 三、“以考据为诗”
  • 四、性情与学问
  • 第二节 学政身份的迷离
  • 一、诗与仕途
  • 二、作为应试的诗
  • 三、究为试席之作
  • 小结
  • 第四章 文学史观照中的宋诗学
  • 第一节 对《宋诗钞》的反驳
  • 一、吴钞未得宋诗真际
  • 二、文学史观的缺失
  • 1. 时代的类比
  • 2. 词场祖述
  • 第二节 翁方纲宋诗学的再思索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翁方纲作品[J]. 中国书法 2011(04)
    • [2].到处与公成宿约,乌云红日笑论缘——翁方纲与苏轼《天际乌云帖》[J]. 美术学报 2020(02)
    • [3].翁方纲诗书理论的互通——从“重气说”谈起[J]. 书法赏评 2018(02)
    • [4].沈津先生著《翁方纲年谱》补正[J]. 图书馆杂志 2016(05)
    • [5].翁方纲的隶书观念刍议[J]. 中国书法 2011(04)
    • [6].嗜古之癖 淳厚雅逸——清翁方纲的生活、社交与书法[J]. 荣宝斋 2019(09)
    • [7].翁方纲撰写四库提要的主要内容与方法[J]. 首都博物馆丛刊 2009(00)
    • [8].乾隆眼中的翁方纲[J]. 中国档案 2015(08)
    • [9].吴荣光与翁方纲书画交游考[J]. 中国书画 2009(02)
    • [10].吴荣光与翁方纲的书法交游[J]. 书法赏评 2008(04)
    • [11].翁方纲早期唐诗选评的“神韵说”倾向[J]. 文艺评论 2011(02)
    • [12].从碑版题跋论翁方纲的书法思想[J]. 文艺评论 2011(10)
    • [13].“神理”与“实际”——翁方纲书法研究[J]. 美与时代(中) 2019(07)
    • [14].翁方纲核心诗学概念关系辨析及价值定位[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5].清代翁方纲的“尚苏”情结[J]. 荣宝斋 2013(01)
    • [16].翁方纲撰清别集提要稿中个体文学观念的表达[J]. 贵州文史丛刊 2019(03)
    • [17].新见故宫藏翁方纲致黄易四札考释[J]. 艺术工作 2018(05)
    • [18].试述乾嘉学者翁方纲的年谱编撰实践[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9(02)
    • [19].翁方纲的一封介绍信[J]. 中国书画 2019(10)
    • [20].翁方纲“以金石入诗”范式及其影响[J]. 东方丛刊 2018(01)
    • [21].《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长编价值例说——以经部为中心[J]. 保定学院学报 2014(06)
    • [22].“他人的与自己的”讲评[J]. 新高考(高二语数外) 2011(Z1)
    • [23].吴荣光书风形成与翁方纲之关系考论[J]. 美术学报 2018(05)
    • [24].小蓬莱宿约——翁方纲结金石之谊一则[J]. 新美术 2012(05)
    • [25].“肌理说”与翁方纲的诗学精神[J]. 文学评论 2011(04)
    • [26].碑学的理论与帖学的实践——翁方纲书学矛盾现象解读[J]. 书法 2012(11)
    • [27].翁方纲追和次韵虞集的诗学史意义[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8].“于中深会右军心”与“别裁伪体亲风雅”——翁方纲书学与诗学的崇古尚法思想[J]. 大众书法 2018(03)
    • [29].翁方纲“肌理说”思想对其书学的影响[J]. 美术文献 2019(05)
    • [30].肌理说:中才诗人的学诗指南——翁方纲诗歌论述的发轫点和取向[J]. 文学评论 2009(04)

    标签:;  ;  ;  ;  ;  ;  

    翁方纲诗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