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感论文-刘娅,高磊,阳丽霞

绝望感论文-刘娅,高磊,阳丽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绝望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绝望

绝望感论文文献综述

刘娅,高磊,阳丽霞[1](2019)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绝望感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绝望感现状,为人文关怀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105例,使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测评患者绝望感。结果所有参与调查者中无绝望感44例,占41.9%;轻度绝望37例,占35.2%;中度绝望19例,占18.1%;重度绝望5例,占4.8%。性别及不同居住地对绝望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及住院费用支付方式不同患者绝望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HSCT患者存在绝望感,年龄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绝望感。(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9年01期)

宫铁英,攸佳宁[2](2017)在《自我批评、绝望感和反刍性思维对非自杀性自伤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非自杀性自伤是指个体不以自杀为目的,直接地、有意地、不为社会所允许的对身体组织进行伤害的行为。非自杀性自伤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当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此予以了关注。大量的证据表明自我批评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有显着的关联。然而,很少有研究者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目的:基于此,本文将绝望感及反刍性思维纳入模型考虑,研究自我批评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叁所初中和一所高中进行调查,被试共940人,其中男生520人,女生420人,年龄均在12-18岁之间。数据采用系数乘积的区间检验法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研究探讨绝望感在自我批评对非自杀性自伤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及反刍性思维对该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1)自我批评、绝望感和反刍性思维均可以正向影响非自杀性自伤;(2)绝望感在自我批评和非自杀性自伤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反刍性思维对绝望感及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当反刍思维程度越高,绝望感对非自杀性自伤的正向影响越强。本研究丰富了自我批评对于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机制,为非自杀性自伤的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董曼,张敬悬[3](2017)在《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危险与绝望感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自杀危险和绝望感的不同,并分析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危险与绝望感的影响。方法纳入195例抑郁障碍患者,其中74例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121例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为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情况收集与Beck自杀意念量表(BSI-CV)、Beck绝望量表(BH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结果研究组自杀意念、自杀危险和绝望感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自杀意念、自杀危险与绝望感之间相关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自杀危险、绝望感较高;其绝望感更能预测自杀行为。(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解应平,郑德伟,张增国,孙宏伟,陈新岗[4](2017)在《高校单亲大学生绝望感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单亲大学生绝望感水平以及单亲大学生绝望感与生活事件、功能性失调态度的关系,针对于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12所高校内采用BECK绝望量表(BH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功能失调态度量表对991名普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单亲大学生在对未来的期待因子上得分与非单亲大学生具有明显差异(t=2.21,P<0.05);单亲男性大学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寻求赞许(t=2.69,P<0.05)和认知哲学(t=2.37,P<0.05)因子上得分与单亲女性大学生有明显差异;生活事件和绝望感相关(r=0.60,P<0.01),绝望感与功能性失调态度相关(r=0.56,P<0.01);脆弱性、完美化、健康适应、吸引和排斥、认知哲学、丧失对单亲大学生绝望感有62%的预测作用。结论:加强对单亲大学生的关注,尤其是单亲男性大学生,要引导其改变认知和构建方式以减少其绝望,预防心理和行为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王桂珍,孙宏伟[5](2016)在《医学生的绝望感与自杀意念: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学生的绝望感与心理韧性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医学生的绝望感与自杀意念之间是否具有补偿、调节及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贝克绝望量表(BH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1120名医学生进行施测。结果:绝望感各因子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呈显着正相关(r=0.443,0.472,0.493,0.608;P<0.01),心理韧性总分与绝望感总分及各因子呈显着负相关(r=-0.555,-0.300,-0.500,-0.470;P<0.01),心理韧性总分与自杀意念总分呈显着负相关(r=-0.528,P<0.01)。医学生的心理韧性在其绝望感与自杀意念之间同时具有补偿(β=-0.275,-0.247,-0.199;P<0.001)、中介(β=0.455,0.481,0.515;P<0.001)和调节效应(B=-1.096,-1.013,-1.105;P<0.001)。结论:心理韧性是抑制医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保护因素,它可以补偿、缓冲和调节绝望感对自杀意念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一保护因素也会受到绝望感的削弱。(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路艳霞[6](2016)在《读他的笔记,有一种绝望感》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次训诫,更让我感到震撼。联想到英国有一位诗人想当大家,但当他看到那些伟大的作品后有了一种绝望感。”昨天,在《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出版座谈会上,北京大学教授丁宏为望着铺满桌子的48册钱锺书外文笔记,“也有了一种绝望感”。当一代学问大家(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6-03-25)

徐刚[7](2016)在《绝望感,或虚妄的激情——东西《篡改的命》的“苦难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十年前颇具影响的《后悔录》,东西的长篇新作《篡改的命》显而易见地呈现了他预谋已久的审美突变。至少从修辞美学的层面,后者已然荡涤了前者有关"性与政治"的反讽腔调,而这恰恰构成了那部名噪一时的作品的突出特征。这部小说也一改过往《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等作品寓言化的叙事风格,脱离开通过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挖掘文本隐喻意义的惯常模式,尽管其油滑戏谑的笔墨依然存在,但整体上写实主义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小说呈现了进城的乡(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何翠芳,李春华[8](2015)在《定期运动对大学女生自尊和绝望感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定期参与运动对大学女生自尊和绝望感水平的影响。方法:大学女生共80名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一项为期12周的实验。实验组女生的运动频率被设定为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实验前后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ES)和贝克绝望感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评估自尊和绝望感水平。结果:实验组成员的自尊水平有显着提升。而与此同时,对照组成员的自尊水平却无显着变化。另外,实验组成员的绝望感水平下降幅度显着,对照组成员绝望感水平无显着改变。结论:定期运动有助于提升大学女生的自尊,同时还可抑制内心的绝望感。(本文来源于《贵州体育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何翠芳,李春华[9](2016)在《定期运动对大学女生自尊和绝望感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定期参与运动对大学女生自尊和绝望感水平的影响。方法:大学女生共80名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了一项为期12周的实验。实验组女生的运动频率被设定为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实验前后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ES)和贝克绝望感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评估自尊和绝望感水平。结果:实验组成员的自尊水平有显着提升。而与此同时,对照组成员的自尊水平却无显着变化。另外,实验组成员的绝望感水平下降幅度显着,对照组成员绝望感水平无显着改变。结论:定期运动有助于提升大学女生的自尊,同时还可抑制内心的绝望感。(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艳兰[10](2014)在《大学生绝望感、心理复原力与自杀意念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学生绝望感、心理复原力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eck绝望感量表(BHS)、大学生复原力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70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682份。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0%。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在绝望感及各因子上得分显着高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外部复原力、内部复原力上得分显着低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复原力在绝望感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绝望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4年05期)

绝望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言:非自杀性自伤是指个体不以自杀为目的,直接地、有意地、不为社会所允许的对身体组织进行伤害的行为。非自杀性自伤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当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此予以了关注。大量的证据表明自我批评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有显着的关联。然而,很少有研究者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目的:基于此,本文将绝望感及反刍性思维纳入模型考虑,研究自我批评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叁所初中和一所高中进行调查,被试共940人,其中男生520人,女生420人,年龄均在12-18岁之间。数据采用系数乘积的区间检验法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研究探讨绝望感在自我批评对非自杀性自伤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及反刍性思维对该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1)自我批评、绝望感和反刍性思维均可以正向影响非自杀性自伤;(2)绝望感在自我批评和非自杀性自伤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反刍性思维对绝望感及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当反刍思维程度越高,绝望感对非自杀性自伤的正向影响越强。本研究丰富了自我批评对于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机制,为非自杀性自伤的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绝望感论文参考文献

[1].刘娅,高磊,阳丽霞.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绝望感现状调查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9

[2].宫铁英,攸佳宁.自我批评、绝望感和反刍性思维对非自杀性自伤的预测作用[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3].董曼,张敬悬.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危险与绝望感的对照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

[4].解应平,郑德伟,张增国,孙宏伟,陈新岗.高校单亲大学生绝望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

[5].王桂珍,孙宏伟.医学生的绝望感与自杀意念: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

[6].路艳霞.读他的笔记,有一种绝望感[N].北京日报.2016

[7].徐刚.绝望感,或虚妄的激情——东西《篡改的命》的“苦难叙事”[J].小说评论.2016

[8].何翠芳,李春华.定期运动对大学女生自尊和绝望感水平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15

[9].何翠芳,李春华.定期运动对大学女生自尊和绝望感水平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

[10].李艳兰.大学生绝望感、心理复原力与自杀意念关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4

标签:;  ;  

绝望感论文-刘娅,高磊,阳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