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病因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发病机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病因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黄如冰,罗群强[1](2019)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在上下肢中小型动脉中比较常见,指的是非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节段性血管炎。本病发生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未能有统一的定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治疗方法受到限制。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本病发病原因及机制可能和吸烟、感染、免疫炎症介质、遗传、同型半胱氨酸等有关,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也有报道指出本病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NOD样受体(NLR)P3炎性小体有关。总的来说,TAO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本文就从其常见的病因与新近研究进行了综述,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杜建艳,潘文颖,王承展,左津淮[2](2019)在《乳腺癌合并抑郁症的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发病因素尚不清晰。抑郁症基本特征是持续性情感低落,常伴有各种躯体症状。乳腺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比健康人群更高。本文主要对乳腺癌合并抑郁症的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沈鑫华[3](2019)在《躯体症状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相关研究不多,有限的资料中部分源自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Ⅳ-TR)或更早版本的"躯体形式障碍"的相关研究。和其他精神障碍一样,病因和发病机制无外乎"生物学、心理、社会"范畴。躯体痛苦(bodily distress)的早期模型,即心理动力学模型,讲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机制。例如,周围生理的心理性激活,是身体症状的主要机制。疼痛等不适感由疼痛或其他外周感受器输入,经由中枢或心理社会因素不断放大,个体体验到不愉快的各种感受。(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敏,张艳秋,贾胜琴[4](2019)在《急性肾盂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肾盂肾炎是指肾实质及肾盂黏膜的急性感染性泌尿系统病变,可发于各年龄阶段,以孕龄期女性较为多见。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的寒战、发热,腰背酸痛或钝痛,通常还有尿频、尿痛、夜尿增多等泌尿系统表现,以及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个别患者还有腹部绞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细菌感染是导致急性肾盂肾炎的主要原因,细菌侵袭肾脏后,介导相关核转录因子调控炎性因子转录,进而引发肾脏炎性损伤,而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引发肾盂肾炎的炎症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急性肾盂肾炎还可促使与炎症相关信号通(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蕾,张怡,周开宇[5](2019)在《新生儿狼疮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儿狼疮综合征(NLS)是一种由母体抗体介导的新生儿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母体抗干燥综合征A(SSA)/Ro与抗干燥综合征B(SSB)/La抗体,可介导新生儿发生暂时性皮肤狼疮和(或)暂时性/永久性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CHB)。NLS虽然罕见,但是对于CHB患儿/胎儿危害严重。目前关于NLS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导致NLS发生、发展的具体因素迄今尚不清楚。笔者拟就目前NLS致病因素及其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治疗NLS及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范海军,田大广,魏晓平[6](2019)在《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因机制及外科治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内胆管结石(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IBDS)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IBDS的复发机制研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细菌寄生虫感染、胆管炎反复发作和胆汁淤滞、遗传环境与饮食代谢及初次治疗方式及时机选择等有关。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发展,IBDS的各种治疗方式层出不穷,精准肝切除术、经皮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各种内镜及碎石技术微创外科等发展迅速。该文主要对IBDS复发的病因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及IBDS的术后复发预防提供一定依据,以期减轻患者病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杨曼纯,白小欣,龙玉,张燕婷,蔡军[7](2019)在《高分辨核磁共振对脑桥梗死不同病灶形态类型的病因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梗死病灶形态与病因机制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2019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25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根据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病灶形态类型分为脑桥旁中梗死(PPI)和脑桥深部小梗死(SDPI)。两组患者均在急性起病10 d内接受基底动脉的3. 0T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依据HRMRI基底动脉管壁与穿支动脉的特点区分不同的梗死病因机制,分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和腔隙性梗死(LI)。比较两种分型方法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DWI梗死灶形态分型显示,PPI组有15例(60. 0%),SDPI组有10例(40. 0%); HR-MRI的病因机制分型显示,BAD组有23例(92. 0%),其中15例均表现为脑桥旁正中梗死,8例表现为脑桥深部小梗死,LI组有2例(8. 0%);两种影像学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PI与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发病机制一致,SDPI需进一步接受高分辨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梗死发病机制。(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杨雪,黎淑芳[8](2019)在《先天牙缺失病因研究及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牙缺失(HyPodontia)属于牙齿发育异常中的数目异常,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发育畸形,对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观、发音及心理健康都有着严重影响。基因和环境因素是先天牙缺失的两大病因,上述病因的确定对于先天缺牙的早期预测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近年来先天牙缺失病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王光耀,荆京,孟霞,刘丽萍,赵性泉[9](2019)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梗死模式的分类及病因、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梗死模式具有多样性,根据梗死数目可分为无梗死、单发梗死和多发梗死。单发梗死主要根据病灶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分类,多发梗死则根据血管的供血范围进行分类。单发梗死和多发梗死的不同梗死模式分别与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毛洁萍,白雯[10](2019)在《浅谈病因及发病机制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就神经病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学生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重视度,如何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角度对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应用、启发式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使临床医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牢固的掌握。(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36期)
病因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乳腺癌是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发病因素尚不清晰。抑郁症基本特征是持续性情感低落,常伴有各种躯体症状。乳腺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比健康人群更高。本文主要对乳腺癌合并抑郁症的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因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黄如冰,罗群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9
[2].杜建艳,潘文颖,王承展,左津淮.乳腺癌合并抑郁症的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
[3].沈鑫华.躯体症状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实用老年医学.2019
[4].刘敏,张艳秋,贾胜琴.急性肾盂肾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19
[5].刘蕾,张怡,周开宇.新生儿狼疮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
[6].范海军,田大广,魏晓平.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因机制及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7].杨曼纯,白小欣,龙玉,张燕婷,蔡军.高分辨核磁共振对脑桥梗死不同病灶形态类型的病因机制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8].杨雪,黎淑芳.先天牙缺失病因研究及机制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9].王光耀,荆京,孟霞,刘丽萍,赵性泉.缺血性脑血管病梗死模式的分类及病因、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9
[10].毛洁萍,白雯.浅谈病因及发病机制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