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血管活性物质,病证结合模型
动态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武曲星,王攀,王冬芝,蔺亚东,张伏芝[1](2019)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角度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气不摄血证血管损伤情况及出血机制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睡眠剥夺复合免疫法制备ITP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第1周进行睡眠剥夺,第2、3周睡眠剥夺同时注射抗血小板血清(APS)进行免疫。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组再分为7、10、21 d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正常组10只、模型组12只,观察各时间点小鼠体征,检测小鼠体质量及血小板、抓力、脾脏指数、胸腺指数,ELISA检测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Aim Plex流式高通量多因子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第7日小鼠精神状态萎靡,倦怠蜷缩,极少活动,此状态随时间延长日益加重,体质量、抓力、血小板、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v WF、NO、ET-1显着升高(P<0.01);注射APS后,模型组小鼠腹部、腿部有出血点,便血情况发生,第2次注射后出血最为严重,此后逐日减轻,小鼠体质量、抓力、血小板、胸腺指数、VEGF-A、sVCAM-1显着降低(P<0.01,P<0.05),脾脏指数、vWF、NO、ET-1显着升高(P<0.01);第21日模型组小鼠出血较轻,体质量、抓力、血小板、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脾脏指数、vWF、NO、ET-1、sICAM-1显着升高(P<0.01)。结论 ITP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存在血管损伤:造模第7日以血管内皮凝血功能紊乱为主,第10日以血管内皮通透性改变为主,第21日以血管内皮免疫功能紊乱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郑奇,杨丽,曾霖,桂梦岚,郭秀梅[2](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活性、ApoA Ⅰ、ApoB10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DH)活性、载脂蛋白A-Ⅰ(ApoA Ⅰ)、载脂蛋白B100(ApoB10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CHB患者50例(CH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均予常规保肝、抗病毒等治疗,持续治疗28 d。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血清GLDH活性、ApoA Ⅰ、ApoB100含量检测及Child分级评分,分析血清GLDH活性、ApoA Ⅰ、ApoB100含量与Child分级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GLDH活性及Child分级评分明显较高,ApoA Ⅰ、ApoB100含量明显较低(P<005)。治疗后,CHB组血清GLDH活性及Child分级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ApoA Ⅰ、ApoB100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CHB组血清GLDH活性与Child分级评分呈正相关,ApoA Ⅰ、ApoB100含量与Child分级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GLDH活性及ApoA Ⅰ、ApoB100水平诊断CH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0863、0722。结论 CHB患者血清GLDH活性升高,ApoA Ⅰ、ApoB100含量降低,叁者的检测不仅对CHB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还有助于疗效评估。(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博雯,覃子海,张烨,肖玉菲,张晓宁[3](2019)在《干旱胁迫下澳洲茶树生理活性及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自然干旱法对澳洲茶树进行干旱胁迫,研究其在干旱条件下的生理活性和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澳洲茶树叶绿素含量大幅降低,丙二醛含量大幅升高,均在8 d时达到最大变幅;内源激素ABA在胁迫2 d后含量升高;ZR、GA_3、IAA则整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澳洲茶树干旱条件下的应答机制和生产中的合理用水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沙海洋,柳锦春[4](2019)在《玄武岩纤维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静、动态性能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加玄武岩纤维,以改善其脆性、提高其力学性能,是近年来的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玄武岩纤维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静、动态性能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论述,重点阐述该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玄武岩纤维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张云娟,田洋,周学,赵丹丹,李凌飞[5](2019)在《辣木叶毛霉固态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叶经毛霉固态发酵后主要营养成分、相关酶活力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利用辣木叶开发功能性食品或配料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鲁氏毛霉(Mucor rouxianus)为发酵菌种,对辣木叶粉进行固态发酵15 d,测定发酵前、发酵3、6、9、12、15 d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多糖、多酚)、相关酶活力(蛋白酶、纤维素酶、糖化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与未发酵的辣木叶相比,毛霉发酵后辣木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多糖、多酚含量及蛋白酶、纤维素酶、糖化酶活力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6或9 d达到最大值;游离氨基酸总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9 d之后增加趋于平缓。[结论]毛霉发酵辣木叶可提高辣木叶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光吉,吴佳海,尚以顺,张蓉,何廷章[6](2019)在《外源纤维素酶对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酶活性的动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究外源纤维素酶(EFE)添加到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中对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并找出适宜添加水平。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5个纤维素酶添加水平(0、0.4、0.8、1.6、3.2 g·kg~(-1) DM),分别测定底物发酵的第7、14、35、49、70天的概略养分、可溶性碳水化物(WSC)、发酵参数和4种酶活力。结果表明,1)纵向看,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底物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4种酶活力均呈显着下降趋势(P<0.05),而乙酸含量则呈显着上升趋势(P<0.05)。2)横向看,随着EFE添加量的提高,发酵一定时间后, DM、NDF、ADF和WSC含量以及pH值、氨态氮含量、羧基肽酶活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呈显着下降趋势(P<0.05),而乙酸含量、纤维素酶活力、和木聚糖活力呈上升趋势(P<0.05),发酵第35天后趋于稳定,0.8和1.6 g·kg~(-1)EFE添加组表现出较低的pH值、NDF含量和ADF含量(P<0.05),以及较高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力(P<0.05);由此,本试验发现,添加EFE可促进FTMR中纤维类物质的降解、有机酸的积累和自身纤维类物质的酶活力,抑制羧基肽酶活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减少蛋白质的损失,且存在添加剂量效应,适宜添加量为0.8~1.6 g·kg~(-1) DM。(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叶红霞,吕律,王同林,海睿,汪炳良[7](2019)在《不同变种甜瓜糖分积累及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类型甜瓜糖分积累及糖代谢特点,选用厚皮甜瓜品种X228、普通甜瓜品种B154及越瓜品种H227为材料,定期取样测定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研究不同变种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及相关酶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授粉15 d至果实成熟期间,3个甜瓜品种的果实葡萄糖与果糖含量的变化均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着。3个甜瓜品种果实蔗糖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H227果实几乎无蔗糖积累,葡萄糖和果糖是果实的主要糖组分;B154和X228果实蔗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而快速增加,蔗糖积累存在明显的转折点,蔗糖是B154和X228这2个品种成熟果实中最主要的糖组分,且果实蔗糖含量提高的同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上升、酸性转化酶(AI)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的活性与蔗糖含量关系不显着。根据蔗糖含量的差异,可将甜瓜分为蔗糖积累型和低蔗糖积累型两类,前者果实蔗糖含量的上升被认为是SPS活性上升与转化酶(特别是AI)活性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果实内极低的蔗糖含量被认为是SPS活性较低导致的。本研究结果为甜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甜瓜果实糖分积累调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田文妮,肖南,张全才,杜冰,黎攀[8](2019)在《连续动态逆流提取对赤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赤灵芝为原料,以热水回流提取法为对照,采用连续动态逆流水提醇沉法提取赤灵芝多糖,对比动态逆流提取对赤灵芝多糖提取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检测赤灵芝多糖清除DPPH·、·OH、O2—·自由基能力以及Fe离子还原力。结果表明,连续动态逆流提取浓度平衡后40 min取样,赤灵芝多糖得率(23.07%)最高,是对照组的2.26倍。连续动态逆流提取法提取的赤灵芝多糖对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具有更强的清除能力,接近Vc的抗氧化能力。当赤灵芝多糖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连续动态逆流提取法提取的赤灵芝多糖对·OH、O_2~—·和DPPH·清除率分别为75.3%、75.3%和74.3%,比热水回流提取的赤灵芝多糖抗氧化能力提高了33.5%、52.4%和8.6%。(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李怡华,陈媛梅[9](2019)在《重瓣榆叶梅花中黄酮的提取、动态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乙醇溶剂提取法,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重瓣榆叶梅花朵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花朵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溶剂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溶剂、液料比为35∶1 (mL/g)、水浴温度80℃、提取时间90 min。在该提取工艺条件下,测得开花1周的重瓣榆叶梅花朵黄酮含量最高,为15.546%。重瓣榆叶梅花朵的黄酮提取液具有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且其清除能力和黄酮提取液浓度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冯志宏,施俊凤,陈嘉[10](2019)在《传统山西老陈醋醋化中生物活性物质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跟踪3条传统工艺山西老陈醋生产线,测定其醋化过程中的醋醅温度、酸度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探讨生物活性物质的生成机制,为传统山西老陈醋实现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传统工艺山西老陈醋醋化过程中,醋醅温度在醋化第9天时达到最高(37.5℃)。随着总酸和不挥发酸增长,醋醅中川芎嗪和总黄酮含量逐渐升高。醋化结束时,醋醅酸度达5.94 g/100 g,川芎嗪含量达25.6μg/m L,总黄酮含量达328.5 mg/100 g;黄酮类物质大量形成,是醋化前的3倍。(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动态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DH)活性、载脂蛋白A-Ⅰ(ApoA Ⅰ)、载脂蛋白B100(ApoB10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CHB患者50例(CH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均予常规保肝、抗病毒等治疗,持续治疗28 d。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血清GLDH活性、ApoA Ⅰ、ApoB100含量检测及Child分级评分,分析血清GLDH活性、ApoA Ⅰ、ApoB100含量与Child分级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GLDH活性及Child分级评分明显较高,ApoA Ⅰ、ApoB100含量明显较低(P<005)。治疗后,CHB组血清GLDH活性及Child分级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ApoA Ⅰ、ApoB100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CHB组血清GLDH活性与Child分级评分呈正相关,ApoA Ⅰ、ApoB100含量与Child分级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GLDH活性及ApoA Ⅰ、ApoB100水平诊断CH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0863、0722。结论 CHB患者血清GLDH活性升高,ApoA Ⅰ、ApoB100含量降低,叁者的检测不仅对CHB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还有助于疗效评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武曲星,王攀,王冬芝,蔺亚东,张伏芝.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小鼠模型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变化动态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
[2].郑奇,杨丽,曾霖,桂梦岚,郭秀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活性、ApoAⅠ、ApoB100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3].陈博雯,覃子海,张烨,肖玉菲,张晓宁.干旱胁迫下澳洲茶树生理活性及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9
[4].沙海洋,柳锦春.玄武岩纤维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静、动态性能研究综述[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5].张云娟,田洋,周学,赵丹丹,李凌飞.辣木叶毛霉固态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6].陈光吉,吴佳海,尚以顺,张蓉,何廷章.外源纤维素酶对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酶活性的动态影响[J].草业学报.2019
[7].叶红霞,吕律,王同林,海睿,汪炳良.不同变种甜瓜糖分积累及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J].核农学报.2019
[8].田文妮,肖南,张全才,杜冰,黎攀.连续动态逆流提取对赤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9
[9].李怡华,陈媛梅.重瓣榆叶梅花中黄酮的提取、动态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测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冯志宏,施俊凤,陈嘉.传统山西老陈醋醋化中生物活性物质动态分析[J].食品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