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硬皮病(scleroderma)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的纤维化或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点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免疫机制、血管损伤、成纤维细胞激活等因素与发病有关。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富含细胞质颗粒的组织定居细胞,由造血前体细胞衍化而来,在过敏反应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并且也参加其它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例如先天性与获得性免疫反应、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等。体外的许多研究表明,肥大细胞能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促进纤维形成的作用。MC具有储存事先合成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能力,而且在激活后能立即释放TNF-α。TNF-α属于一种前炎症因子,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参与免疫调节,介导炎症反应,同时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共同促进炎症的发展。有动物实验表明:TNF-α有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加基质蛋白的分泌和趋化的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肥大细胞也能分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MIF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最重要作用是抑制巨噬细胞的移动,在炎症反应中,提高巨噬细胞对胞内异物的清除作用,且MIF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的功能。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MC细胞及其分泌的TNF-α、MIF与硬皮病的发病关系,进而为硬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皮损标本来源于2003年5月~2007年9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的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确诊为硬皮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28.12±5.84岁,病程2月~24月,平均6.23±5.12月。所有患者近1月来未经治疗,也无其它并发疾病。对照组标本来自外科外伤患者切除的正常皮肤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8~50岁,平均30.13±6.12岁,未合并系统性疾病,在年龄、性别上与硬皮病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取患者皮损区组织做常规组织病理分析,常规组织病理采用苏木精-伊红(HE)方法,应用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法计数MC,并计算MC脱颗粒率,MC计数与脱颗粒率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皮损TNF-α、MIF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采用两等级资料比较的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以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1甲苯胺蓝染色结果MC胞浆颗粒染成紫红色,胞核呈蓝色。硬皮病组肥大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边缘模糊不清,脱颗粒现象明显。对照组肥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边界整齐光滑,胞质颗粒均匀,脱颗粒现象不明显。肥大细胞计数(X±S):硬皮病组31.95±9.65(个/高倍),对照组20.00±3.83(个/高倍),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3.734,P<0.01)。硬皮病组脱颗粒率80.84±5.72(%),对照组脱颗粒率13.6±5.8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36.810,P<0.01)。2免疫组化结果2.1 TNF-α阳性为胞浆及胞膜着色。表皮全层、真皮浅层血管广泛阳性着色,其中强阳性12例,阳性5例,弱阳性3例,阴性0例。正常对照组强阳性1例,阳性5例,弱阳性10例,阴性4例。硬皮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Z=-4.057, P<0.01)。2.2 MIF阳性细胞为胞浆及胞膜着色。在硬皮病皮损表皮全层呈强阳性表达,单一核细胞浸润的小汗腺腺体腺泡和导管周围以及皮肤小血管的内皮细胞呈现阳性表达,正常皮肤组织呈弱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Z=-4.563,P<0.01)。结论:1硬皮病皮损区肥大细胞数量增多,脱颗粒活跃,提示肥大细胞参与了硬皮病的发病。推测其机制可能为肥大细胞直接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或MC脱颗粒增多释放较多的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导致过度纤维化。2硬皮病患者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TNF-α的过度表达破坏了机体胶原和基质的产生与降解的平衡。3硬皮病皮损中MI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推测硬皮病皮损区MIF过度表达,使炎症反应扩大,刺激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过度增生,从而导致胶原纤维过度沉积而致病。4 MIF、TNF-α均可由肥大细胞产生,在硬皮病的发病过程中,MC、MIF、TNF-α起协同作用,致组织过度纤维化而致病。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脱颗粒细胞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的影响[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08)
- [2].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对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4)
- [3].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与RBL-2H3细胞脱颗粒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上的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22)
- [4].不同脱颗粒细胞时间对IVF-ET治疗周期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3(15)
- [5].毛冬青注射液细胞毒性及类过敏反应的评价[J]. 中国药师 2013(04)
- [6].常用注射用辅料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的作用[J]. 毒理学杂志 2012(02)
- [7].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中药注射剂对P815细胞脱颗粒后上清液中组胺含量[J]. 分析测试学报 2013(04)
- [8].胃黏膜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研究[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10)
- [9].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促进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后心肌内胶原纤维的沉积[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2)
- [10].滨蒿内酯对豚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及细胞内钙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13)
- [11].大鼠穴区注射干细胞因子抗体对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11(04)
- [12].长时间体外膜肺氧合转流凝血系统变化的研究[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0(05)
- [13].COPD和白介素-8[J]. 临床肺科杂志 2010(04)
- [14].肥大细胞类过敏反应脱颗粒的实时动态检测方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14)
- [15].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对血小板脱颗粒影响的性别差异[J]. 广东医学 2014(14)
- [16].大鼠胃腧穴注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抗体对肥大细胞分布及功能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 [17].非免疫性过敏反应细胞模型的建立[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09)
- [18].清开灵注射液诱导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致类过敏反应作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21)
- [19].检测原代肥大细胞组胺释放分析中药注射剂致类过敏性[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21)
- [20].清开灵注射液致RBL-2H3细胞脱颗粒过程与钙离子相关性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2)
- [21].资木瓜总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类胰蛋白酶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12)
- [22].肥大细胞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3)
- [23].胃黏膜肥大细胞与胃病流行病学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12)
- [24].RBL-2H3细胞用于药物类过敏反应评价[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3(03)
- [25].基于实时细胞分析的化合物48/80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评价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4(03)
- [26].血塞通致RBL-2H3细胞与原代肥大细胞脱颗粒特性的比较[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2)
- [27].中性粒细胞网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1(04)
- [28].肥大细胞系LAD2的培养及肥人细胞脱颗粒模型的建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01)
- [29].运动在慢性肾脏病中的抗炎作用[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4(02)
- [30].常规IVF授精后5小时观察卵子极体数量用于预测受精结果的研究[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1(12)
标签:硬皮病论文; 肥大细胞论文; 肿瘤坏死因子论文;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论文; 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方法论文; 免疫组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