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全程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应用型人才、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探索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阐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兴趣,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创新创业能力
Abstact:Thefulltraining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isthedirectionof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aswellasanimportantwayforloc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ocultivateapplication-orientedtalentsandsolveemploymentproblems.Basedontheeconomicmanagementinstituteofarchitecturaldesigninyunnanprovinceasanexample,explorebasedoncreativeabilitytrainingastheguidanceofappliedundergraduatetalentstrainingmodeofarchitecture,analysistheimportanceofcreativeabilitytraining,expoundsproblemsofcreativeabilitytraining,inorder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potentialandinnovation,improvethequalityofpersonneltraining.
Keywords: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y,architectur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迅猛,从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600万,猛增到2018年毕业人数的820万,2019年毕业人数只多不少。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毕业生的质量却大幅度的下降,尤其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综合素质较低,无法适应社会用人单位需求,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建筑学专业是我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2015年新办的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地方建筑类应用型人才。至今已有一届毕业生,从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分析大多数学生还是从事建筑设计或与建筑相关的行业,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不知所措。针对类似于我校这样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现实困境,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系统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鼓励促使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就业,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是指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专业的开设主要是为市场输入相关的技术人才,专业本身的行业特点十分明显,近几年,地方高校的建筑学专业不断扩招,建筑学专业的人员大幅度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困难情况更加明显,这时,不仅要求毕业生在设计、制作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同时,也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以拓宽建筑学专业学生择业、就业的渠道,缓解就业困难。针对以上现实状况,探索建筑学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引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就十分必要。本文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拟立足于市场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基于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旨在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缓解就业困难的情况,同时为社会培养复合的综合型人才。
二、当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重视程度较高,但实施有困难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尽管政府也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相关的引导高校加快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相关政策,但总体而言还是缺乏一套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整的政策制度来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引导、协调、监督。很多高校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加入,在总课时一定的情况下,势必会压缩其他课程的课时量,导致很多专业课教师对其不理解、不支持,实施困难。
(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能力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也是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为高校学生真正创造一种创新实践的环境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了解到创新创业的内涵所在。然而就实践这一环节而言,当前许多应用型高校还是相当欠缺。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多数采用集中周形式,一个星期内对创新教育基本理念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采用真题假做或直接是假题假做的形式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缺乏真实的项目或实践平台,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真谛,也很难激起他们对创新创业的热爱与激情。
(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针对性低
受国家“双创”号召,为了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应用型高校开始逐渐在学校内引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当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进大多采用课程插入的方式,即在不改变原有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穿插在高校学生的课程安排当中去,这样的课程安排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增加了一门课程选修,与专业课之间并未建立一定的联系。这样的做法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专业课教育是学生创新创业的源泉与基础,反过来,创新创业教育又是专业课教育的指引,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乏专业基础知识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像无源之水;而学生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引其专业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形成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
(1)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创业基础》等必修通识课的基础上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学分,鼓励学生选修如《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活动》等课程。结合学校学分认定办法,实行弹性学分制度和学分转换制度,学生可以把创新实践活动、自主创业活动、科学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等成果折算为学分,鼓励学生领会国家“双创”精神,并积极付诸实践。
(2)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的课程改革,使创新创业不再是一门与专业无关的独立存在。采用“名师上讲台,名师带老师,老师带学生”的方法,系统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具备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形成雄厚的师资队伍,再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性和可实施性。
(二)利用已有实践平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了云南翰文大学生网上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孵化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个已有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用自己手里的资源带动学生一起参加真实的创业活动与项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挖掘自己的潜能与周边的资源把更多的创新创业想法利用平台付诸实践。在过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以赛促教,加强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
依托“互联网+”创业竞赛,我校建筑学学生有三个创业项目已入围,学生具备相应的创新创业想法与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引导、带动学生不断深化、完善初期理念,将初期赛果切实转换为实践成果。同时,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创新创业大赛,促使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改善课程枯燥乏味的现状。
(四)搭建校内外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实践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所培养学生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主要问题。为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弥补现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利用我校现有的资源条件,如我校已建成的云南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BIM教学中心、BIM工程中心、建筑制图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室等在校内搭建了一个集生产、研发、工程设计、经营管理、创新教育于一体实践教学平台,涉及到具体工程项目,可以和我校已合作的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曲靖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协商,解决具体的教学及技术问题。使学生在实训中成为会思考、能动手、会设计、懂运行、可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坚持为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学综合改革为契机,整合优势资源,制定完善的建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本,营造让学生能思考、能动手、人人参与的实践氛围,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顺利就业、创业,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压力,而且也为学生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可以为他人提供发展机会,也是国家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课程为核心;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为龙头。依托各类人才培养基地,在学生培养模式上注重突出创新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紧跟地方建筑业发展实际,探索建筑学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团队协作型合作关系、实践创新型高素质建筑学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雁;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构建与实践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栾瑞;创业者过度自信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刘军;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刘沁玲;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基于中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案例的调研[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24期
[5]罗三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2期
[6]杨勇军;招建贞;李新庚;关于应用型本科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讨[J];经济师;2015年02期
[7]郑琼莹;浅析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以上海机电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6年22期
[8]东忠方;建设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维实践平台[J];教育与职业;2016年14期
[9]廖列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作者简介:石开琴,女,四川宜宾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