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附加系与芸薹属A基因组种间杂交的研究

甘蓝型油菜附加系与芸薹属A基因组种间杂交的研究

论文摘要

选育抗线虫病的蔬菜品种是控制线虫危害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十字花科植物芸薹属内缺乏线虫抗源的现状,利用具有线虫抗性的甘蓝型油菜-萝卜d染色体附加系do、芸薹属A基因组蔬菜A3和A1及附加系do与A1之间的F1代杂种为材料,通过种间有性杂交及回交途径将具有线虫抗性的萝卜d染色体导入到芸薹属作物中,从而获得含萝卜d染色体的种质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甘蓝型油菜附加系do与芸薹属A基因组间有性杂交后代的获得甘蓝型油菜附加系与芸薹属A基因组间的有性杂交容易实现,仅通过去雄后辅助人工授粉便可成功实现正反交,获得F1杂种及回交后代。do与菜心A3间正反交的亲和指数分别达到1.79和1.73,平均角粒数为2粒,do与大白菜A1间回交的亲和指数为0.28,平均角粒数不到1粒;正交do×A3和回交dA1×A1得到的种子发育比较饱满,发芽率也比较高,达到85%以上,反交A3×do得到的种子发育情况较差,大约只有一半的种子可以发芽。2.杂种及杂种后代的鉴定经RAPD标记和SSR标记鉴定,正交杂种均含有萝卜d染色体,且均为真杂种,而反交杂种中出现了部分不含萝卜d染色体的假杂种,另外从46份BC1代回交种中筛选出了7株具有萝卜d染色体的材料;F1代真杂种生长发育正常,性状表现偏向于附加系do,并可产生花粉,BC1代杂种生长发育也正常,但其性状表现出现了明显分离,一部分材料开始偏向于A1,另一部分则仍偏向于附加系do;F1代真杂种细胞中的DNA相对含量介于其双亲之间,但不同杂种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并不完全一致,部分反交种的细胞DNA相对含量偏高,回交种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彼此不一致,大都介于A1和dA1之间,但也有材料的细胞DNA相对含量在dA1附近。3.杂种及杂种后代花粉活力的测定大粒花粉为具有活力的花粉,经醋酸洋红染色后变成深红色,而绝大多数小粒花粉则无活力,经醋酸洋红染色后呈现淡红色或无色;亲本的花粉粒以大花粉粒为主,小粒花粉则很少,花粉活力在90%以上,而F1代杂种及回交后代则具有相对较多的小粒花粉,花粉活力明显低于亲本;正反交杂种的花粉活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正交种的花粉活力比较一致,约为40%,而部分反交种的花粉活力相对偏高,达到65%左右;BC1代的花粉活力在40%附近变化,但也有材料的花粉活力与dA1相比明显下降,只有26%左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芸薹属植物抗线虫病育种的研究意义
  • 1.2 实现芸薹属植物抗线虫病种质资源创新的技术途径
  • 1.3 植物远缘杂交障碍及其克服方法
  • 1.3.1 受精前的障碍及克服方法
  • 1.3.2 受精后的障碍及克服方法
  • 1.4 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 1.4.1 属间远缘杂交
  • 1.4.2 种间远缘杂交
  • 1.5 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
  • 1.5.1 形态学鉴定
  • 1.5.2 细胞学鉴定
  • 1.5.3 原位杂交技术
  • 1.5.4 同工酶鉴定
  • 1.5.5 分子标记鉴定
  • 第二章 引言
  •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授粉杂交
  • 3.2.2 杂种鉴定
  • 3.2.3 花粉活力测定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杂种及杂种后代的获得
  • 4.2 杂种及杂种后代的鉴定
  • 4.2.1 分子标记鉴定
  • 4.2.2 形态学鉴定
  • 4.2.3 细胞DNA相对含量的测定
  • 4.2.4 花粉活力的测定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藏油12号”栽培技术与实施效果[J]. 西藏农业科技 2019(04)
    • [2].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抗裂角性筛选与相关性状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4)
    • [3].不同甘蓝型油菜对镉污染菜地的修复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3)
    • [4].西藏新型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潜力分析[J]. 高原农业 2020(05)
    • [5].中美科学家揭开甘蓝型油菜“家族血统”之谜[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03)
    • [6].甘蓝型油菜开花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进化与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08)
    • [7].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初报[J]. 园艺与种苗 2019(10)
    • [8].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18(03)
    • [9].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新油22号”研制成功[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19)
    • [10].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耐旱性鉴定与筛选[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1)
    • [11].甘蓝型油菜抗旱机制及育种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3)
    • [12].甘蓝型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7)
    • [13].甘蓝型油菜耐旱机理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4)
    • [14].甘蓝型油菜几丁质酶基因家族进化及其应答病菌的表达分析(英文)[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2)
    • [15].甘蓝型油菜优质高产新品种“汇丰1号”品种选育[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0)
    • [16].砷胁迫下甘蓝型油菜苗期根、下胚轴和鲜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02)
    • [17].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9)
    • [18].甘蓝型油菜蜡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12)
    • [19].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J]. 种子 2017(12)
    • [20].新疆育出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种[J]. 科学种养 2018(10)
    • [21].甘蓝型油菜脯氨酸降解途径关键基因的进化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7)
    • [22].一种快速高效筛选甘蓝型油菜转化植株的方法[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5)
    • [23].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2)
    • [24].外源激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 2019(03)
    • [25].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亲和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8)
    • [26].冬季甘蓝型油菜田除草好帮手——冬闲[J]. 农村百事通 2011(18)
    • [27].新型甘蓝型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研究[J]. 北京农业 2011(18)
    • [28].甘蓝型油菜花药培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29].密度及肥力对甘蓝型油菜产薹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5)
    • [30].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三系保持系新材料遗传机理初探[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10)

    标签:;  ;  ;  ;  

    甘蓝型油菜附加系与芸薹属A基因组种间杂交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