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卡尔·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初步研究。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承前启后的地位。首先,他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直接指导和教诲,培养了自己的理论素养,积极投身于第二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实践活动,享有第二国际著名理论家的盛誉,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次,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富有生命力的解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多流派都有考茨基思想的因子,北欧民主社会主义更是与考茨基有着直接的渊源。考茨基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为解读、捍卫、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了大量的工作,另一方面,他结合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新时期无产阶级解放的路径和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新任务进行了可贵的理论探索。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包涵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两个问题的独特看法。两者相互联系,有机地构成了考茨基“马克思主义观”的内容。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一经形成,又反过来作用于他其后的思考和实践。考茨基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笔非常丰富的、值得挖掘的精神遗产。本文不是对考茨基的思想和理论贡献的全面评述,也不是要探究考茨基在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的地位,而是本着正本清源、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初步的考察和分析。全文分为导论、正文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正文由四章和结语组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具体说来是其狭义的马克思主义观。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其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阶段研究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术界对考茨基的思想和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研究力度仍然不够,亟待加强。本文在充分吸收前辈学人众说纷纭的学术成果之基础上,拟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宏观的思辨的方法,对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作进一步的力所能及的探讨。考茨基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及工人运动出现的新动向和第二国际内部的论争为考茨基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得以产生的主观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文化修养、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宽广的视野;深厚的国际主义情结以及对自由民主等终极价值的诉求;求知好学、勤勉严谨的学术品格;自觉参加革命实践并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一经产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考茨基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第二阶段是考茨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完善;第三阶段是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布尔什维克式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分化。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考茨基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考茨基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考茨基着重从马克思主义的发生、发展、本质、基本特征、价值论和历史命运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关于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考茨基主要强调:要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原意,“做事应该能找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不能歪曲和胡说”,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理解性的接受,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接受,在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上,要使用“灌输”的方法,必须深入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教条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要敢于放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个别过时的观点、不搞宗派主义,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国教”、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地化、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必为中途改变信仰者惋惜,并且把应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神圣的终生的使命等等。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首先是他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其次,它扩展和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再有,它为后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做出了榜样,提供了基础。对我们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价值。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学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当然,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