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杂交稻品种及水稻直播的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研究水稻品种及直播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可为高产水稻品种、直播稻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环境学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7年早、晚共2季观测了16个不同水稻品种以及移栽、撒播2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甲烷排放通量,比较了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的甲烷排放差异;测定了不同水稻品种、不同栽植方式下的水稻植株植物学特征与甲烷排放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直播与移栽条件下甲烷排放量差异显著2007年早、晚稻直播与移栽的甲烷排放通量与总量差异显著。直播稻甲烷排放通量要低于移栽稻,但排放总量要高于移栽稻。撒播(80苗/m2),早稻甲烷排放通量与总量分别为6.21mg/m2.h、14.53g/m2,晚稻分别为10.56 mg/m2.h、27.41g/m2;移栽条件下,早稻甲烷排放通量与总量分别为6.87mg/m2.h、13.22g/m2,晚稻分别为12.23mg2/m2.h、26.39g/m2。2.不同撒播密度甲烷排放不同不同撒播密度甲烷排放量差异显著,密度越大,甲烷排放量越大。栽培密度对CH4的排放通量影响很大。2007年7月9日、7月28日、8月6日、8月19日、8月30日、9月11日分6次观测,除最后一次外,甲烷排放通量均表现100苗/m2>80苗/m2>60苗/m2。3.稻田产甲烷细菌与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关系产甲烷细菌与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呈负相关,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各生育时期土壤产甲烷细菌与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回归方程为:Y1=11.531×X-0.4121和Y2=11.987×X-0.3232。4.水稻植株与甲烷排放相关性分析用8个早稻品种试验,植株第1节间直径、第2节间茎秆维管束面积、茎秆壁厚以及叶鞘横切面积/节间横切面积、第3节间叶鞘横切面积/节间横切面积、茎壁横切面积/节间横切面积与甲烷排放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性水平;用8个晚稻品种试验,株高与甲烷排放量达到0.001的极显著性水平;第3节间叶鞘横切面积/节间横切面积、茎秆维管束面积/茎秆横切面积、第2节间维管束面积/节间横切面积、第1节间维管束总面积/茎壁横切面积、叶鞘维管束面积/茎壁横切面积均与甲烷排放量达到0.01极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