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论文摘要

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至今五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一直在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总的来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公平至上”公平观阶段,“兼顾公平”公平观阶段和“公平正义”公平观阶段。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为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优越性,鼓舞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加上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中国形成了公平至上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它在政治生活中主张人民基本权利上的平等,在经济制度上主张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公平,在社会组织里主张消除社会分工和社会差别,旨在关注全体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关注社会公平。它在当时的历史阶段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但也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成为首要的任务,加上对国际公平效率理论的借鉴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从而形成了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它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公平标准,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兼顾公平的公平观在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新的历史任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公平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中国形成了公平正义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公平观。它旨在建设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公平正义的公平观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价值取向;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内在要求;在实践中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实践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公平至上: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初步探索
  • 1.1 “公平至上”公平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1.1.1 对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的继承
  • 1.1.2 受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
  • 1.1.3 对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理想设计
  • 1.2 “公平至上”公平观的主要内容
  • 1.2.1 在政治生活中主张人民基本权利上的平等
  • 1.2.2 在经济制度上主张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公平
  • 1.2.3 在社会组织里主张消除社会分工和社会差别
  • 1.3 “公平至上”公平观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 1.3.1 “公平至上”公平观的正面效应
  • 1.3.2 “公平至上”公平观的负面影响
  • 第二章 兼顾公平: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现实选择
  • 2.1 “兼顾公平”公平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2.1.1 对国际公平理论的借鉴
  • 2.1.2 对“公平至上”公平观的深刻反思
  • 2.1.3 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
  • 2.2 “兼顾公平”公平观的主要内容
  • 2.2.1 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 2.2.2 坚持“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公平标准
  • 2.2.3 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
  • 2.3 “兼顾公平”公平观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
  • 2.3.1 “兼顾公平”公平观的历史贡献
  • 2.3.2 “兼顾公平”公平观的历史局限
  • 第三章 公平正义: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全新追求
  • 3.1 “公平正义”公平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 3.1.1 “拉美陷阱”提供的经验教训
  • 3.1.2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国情
  • 3.2 “公平正义”公平观的主要内容
  • 3.2.1 建设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3.2.2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 3.2.3 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 3.3 “公平正义”公平观的时代意义
  • 3.3.1 “公平正义”公平观把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 3.3.2 “公平正义”公平观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发展历程的历史启示
  • 4.1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价值取向
  • 4.2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内在要求
  • 4.3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实践要求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发展的好和快来看中国社会主义[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9(04)
    • [2].论斯大林模式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J]. 世纪桥 2009(07)
    • [3].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J]. 求实 2009(12)
    • [5].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未来发展阶段理论研究[J]. 黑河学刊 2012(10)
    • [6].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功能[J]. 社会主义研究 2010(03)
    • [7].“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变奏与“政治”的变奏——毛泽东时代的政治感与新时期兴起时的政治感[J]. 美术馆 2010(02)
    • [8].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分析[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9].论全面小康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J]. 纳税 2017(26)
    • [10].中国与西班牙社会保障体系的比较[J]. 科技信息 2014(01)
    • [11].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 探求 2013(01)
    • [12].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念跟党走[J]. 青年文学家 2015(17)
    •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建构与价值建构的内在统一[J]. 天府新论 2009(02)
    • [14].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系统性思考[J]. 科学社会主义 2012(01)
    • [15].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政策研究[J]. 商业经济 2012(12)
    • [16].在历史大变动中掌握主动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05)
    • [17].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理论基石[J]. 才智 2011(12)
    • [18].略论“社会主义”的三个分子式或不等式问题——兼论我国社会治理与社会主义的关系[J]. 观察与思考 2015(06)
    • [19].论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与必然性[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4(01)
    • [20].试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16)
    • [21].论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2].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杨金海研究员商榷[J]. 海派经济学 2008(04)
    • [23].恩格斯合力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和发展的逻辑进路[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8(01)
    • [24].奠基和探索: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读《毛泽东年谱(1949-1976)》后的考察疏理[J]. 毛泽东研究 2016(01)
    • [25].马克思“中国社会主义”论的内涵和引申——以MEGA2的注释为线索[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6(02)
    • [26].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及其理论特点[J]. 传承 2015(04)
    • [27].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必然性的再认识[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8].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J]. 前沿 2012(22)

    标签:;  ;  ;  ;  ;  

    中国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