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电脑传真机”(论文文献综述)
程思佳[1](2020)在《新技术影响下的艺术探索者 ——论大卫·霍克尼绘画之“变”》文中提出回顾整个技术和艺术发展史,技术与绘画密不可分,技术催化了艺术变革。技术对绘画的影响,在外部表现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内部折射为对绘画审美观念、认识方式、评价思维模式的更新。技术是绘画表现手段的一种内在因素,它决定了不同时期绘画的外显状态,促成了绘画思想观念的更新。技术为不同时期绘画创作的需要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方式和手段。各种新材料、新工具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为绘画创作深层次的探索提供了可能性,技术推动了绘画表现形式和观念的更新。技术和绘画的加速交叉、融合的新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绘画审美观和技术观。与此同时,也伴随了一些技术对绘画产生的负面影响。技术复制使绘画作品的精神性弱化,出现了作品市场化;绘画主题随意化;绘画欣赏随意化等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技术与绘画的关系变得至关重要。大卫·霍克尼的绘画创作与技术密不可分。在大多数艺术家普遍进行传统绘画时,他就大胆创新的利用摄影拼贴、传真机、计算机、手机、平板等新技术,应用到自身绘画创作中了。人们批判他的创作脱离绘画时,他却将利用新技术得到的经验回归到架上绘画,创作出了让人们惊叹不已的作品。他一方面拥抱新技术,另一方面又在反思新技术影响下的绘画。最终,他用自然写生的方式回应了新技术影响下的绘画,并对当代绘画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大卫·霍克尼的绘画创作很好的对应了新技术近50年的发展,他的艺术发展充分例证了技术对绘画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借大卫·霍克尼的绘画艺术为切入点,以小见大,进一步探究出技术对绘画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的影响。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绘画表现方式和审美观念必然会随之变化。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紧跟时代的步伐,“笔墨当随时代”,同时注重对经典优秀绘画作品精神和绘画审美的继承,正确处理新技术和绘画的关系,将技术经验更好的服务于绘画创作中。技术给绘画带来的问题,需要交给人精神领域的最高绘画审美表现形式来做出解决。绘画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产物,技术的介入并不会使绘画偏离这个准则。
颜彤[2](2020)在《中国对外贸易集团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会展业作为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全新拓展,以其特有的“富矿效应”,近10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以平均每年20%的超速发展,日益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随着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将更加重视绿色、低碳、环保,朝着可循环、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方向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集团是隶属商务部的国有企业,主要业务是主办各类大型专业展览;运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展馆;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参股(控股)公司经营展览类工程、餐饮酒店、商旅广告、物业经营、进出口贸易等会展产业链系列业务。广交会是中国对外贸易集团面向全球提供商品展示、商务洽谈、产品推介等服务贸易业务的主要平台,广交会所有业务由集团负责具体实施。本论文拟从中国对外贸易集团广交会绿色运营的实践现状入手,通过调研和理论研究,从展品选择,展馆的节能改造,布展与撤展和展会绿色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对广交会的绿色运营现状进行剖析,系统分析广交会绿色运营实践现状以及取得的效果,找出制约绿色运营发展面临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低碳环保发展意识有待加强;缺乏全过程、全方位联合的执行和监督等。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以降低污染、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以广交会运营过程中的绿色运营为主要内容,提出展会绿色运营的对策和建议,分别从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体系规划与设计、运行与控制、维护与优化进行阐述。通过提升场馆功能,打造绿色展馆;布展、展示、撤展全过程绿色管理;绿化展会产业全服务链;智慧广交会助力绿色运营等方面来进行规划设计。同时通过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切实提高低碳环保意识;严格管理,从源头上推进绿色发展;完善节能节材绿化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形成良好绿色氛围等方面构建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绿色会展发展的相关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展会智慧化水平;实施生态管理模式;加大绿色会展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确保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体系的落实和固化。稳步推进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实现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声誉的目标。
张凤娇[3](2019)在《基于B/S结构的全软件数字传真通信系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真通信以其实时性强、安全可靠、传真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等特点,仍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传统的传真机已经跟不上时代需求并逐渐被传真服务器及基于传真服务器的网络传真设备所取代。网络传真方式需要将传真上传至第三方服务器,在一些场合并不适用。国内生产的传真服务器中使用的传真相关技术主要以国外公司垄断的调制解调芯片实现,但是芯片升级每次都需要对其重新设计。国内科研机构主要研究传真上层协议,在传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开发移植性好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软件传真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传真通信系统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全软件实现,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全软件数字传真通信系统,其中传真关键技术均采用可移植性良好的C代码实现,为后续将传真功能移植到芯片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真服务器硬件设备打下基础。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系统架构及平台选择、系统模块划分及各模块功能设计,对系统进行整体方案设计。2.对系统服务器端传真发送模块进行功能设计与实现。将用户上传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对得到的图片数据采用MR信源编码去除数据冗余,通过扰码器、星座编码及成型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完成了信号的调制,使其成为能够在模拟电话线路中传输的信号。通过对传真T.30协议的深入研究,完成传真信令数据的HDLC帧封装并采用直接调频法完成信令信号的调制。根据T.30通信协议结合实际需求设计系统与传真终端通信的流程,最终实现系统传真发送的功能。3.对系统服务器端传真接收模块进行了功能设计与实现。设计系统与传真机通信建立的流程,并实现了在传真通信过程中对信令信号及传真报文信号的获取。完成了信令信号的解析及报文信号的解调与解码,将报文消息信号恢复为与发送方一致的图像文件。对信令解析及报文信号解调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将戈泽尔算法用于信令信号的解调中,并对戈泽尔算法中的窗长及步进值进行改进,进一步减少时钟偏差对解调效果的影响,提高解调结果的准确性。在传真报文信号的解调中,改进了基于Gardener定时误差检测算法的符号同步环路,提高了运算速率的同时克服了有效字长效应带来的误差。在载波同步部分,利用鉴相器加窗的思想,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软件实现的具有鉴频鉴相功能的锁相环,与通用锁相环一起设计载波同步环路。为进一步减小码间干扰,在原算法基础上引入均衡技术,并针对信号星座逆映射及解码提出了一种信号空间逆映射方法。4.搭建基于ASP.net+SQLserver+IIS web服务器的B/S架构传真通信系统,完成网页客户端及数据库设计,将传真的发送与接收功能加载在服务器端,最终实现系统与传真机双向通信,通过网页完成传真的收发。
尹波[4](2018)在《二十年前,背着传真机去世界杯……》文中研究指明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媒体全面出击世界杯开始,每届世界杯,中国记者皆进入了现场采访记者总数的前四名。另外三个特派记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巴西、英格兰和日本。巴西是世界足球王国,英格兰是现代足球发源地,日本从1998年起至今从未缺席任何一届世界杯,只有中国,大量记者蜂拥世界杯赛场,似乎与中国足球是否能够出现在世界杯决赛圈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中国记者采访世界杯的
平策[5](2018)在《低成本无线气象传真接收与显控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对海洋的不断探索与开发,大型舰船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信息被广泛应用到军事、贸易与日常等领域中,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气象传真机被大量应用到大型舰船上,用来获取航行所需的气象信息。目前国内大部分气象传真机体积庞大,系统集成度低,操作方法复杂,不便进行图像的收取与查看,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制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功能多样的气象传真系统成为可能。本文在现有传真机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式的气象传真接收与显控系统,将气象传真机与上位机以网络接口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用户通过操作上位机实现对气象传真机的控制,将收取到的传真图像显示在人机交互界面中。系统分为短波信号接收板与数据处理及控制板两部分。根据射频信号的通信原理设计了两级超外差结构的模拟电路,数据处理及控制板对短波信号接收板输出的FSK信号进行采样,再对采样后的数据进行软件解调,然后通过双核间共享RAM将数据传送到另一个核中,最后将接收到的数据生成图像文件保存到外部存储器中,气象传真机通过以太网接口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与命令的交互,用户在人机交互界面中控制传真机系统进行收取气象传真图,并将图像上传到上位机中进行查看。其中传真机收图方式包括手动接收和定时接收两种方式。论文分析了气象传真机的通信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对各个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设计了相应的软件方案,给出了软件流程图,然后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调试与功能验证,最后进行系统联调,实现了收取气象传真图像的功能。本设计简化了传真机的结构,降低了系统开发的成本,提高了气象传真数据的处理速度。
王乐其[6](2017)在《霍克尼绘画艺术考察》文中提出在本篇论文中,笔者通过对霍克尼绘画创作基本资料的普遍搜索和整理,在对其绘画作整体考察的基础上,旨在还原霍克尼绘画的性质,并对其作进一步的反思。本文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对霍克尼的绘画作分期考察,下篇对霍克尼的绘画作综合分析。在上篇中,笔者依据绘画风格阶段性的转换把霍克尼的绘画创作分为十个时期,并对其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全面的考察,试图对其每个时期的绘画创作既可宏观把控又能入微分析:逐一探究其风格的起源、发展、消退和转换;对其所使用的媒介和技艺作详尽的叙述;对其绘画题材和主题作基本的分类;对其与绘画传统的联系作基本的梳理。在下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霍克尼绘画创作中的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同质同构现象。霍克尼通过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双向模仿,在新鲜与愉悦的共存中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模糊与消解。霍克尼的绘画创作本质上不离波普艺术的藩篱,他像一位炫目的花样滑冰手,绚丽多姿,永在一个平面上滑动,停留在此岸的愉悦世界。接下来,本文从三个角度考察霍克尼的绘画艺术。首先,笔者对霍克尼绘画创作中的复制、印刷以及绘画作品复合式传播的考察。在“艺术可以改变世界”以及“艺术属于大众”观念的指引下,霍克尼一方面不断接受图像复制品的影响;另一方面致力于他的绘画作品的复制、印刷以及有效传播。其次,通过对多种媒介与技艺及其与绘画风格转换之间关系的考察,揭示媒介和技艺等要素在霍克尼绘画创作中的核心作用,同时指出对媒介和技艺的过度重视与广泛涉猎对于霍克尼的绘画创作是一把双刃剑。最后,讨论贯穿霍克尼绘画创作中的写生,其中既有预设性倾向明显的风格化与程式化的写生,亦有较为朴素与直观的写生,两者常常相间出现。持续一生的写生成为他不同于一般波普艺术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绘画艺术保持鲜活性的不竭之源。
周小庆[7](2017)在《《CimFAX传真服务器用户手册》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科技产品说明书文本与常见的科技翻译研究中的科技文本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准确性性高,逻辑性强,严密连贯,但又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作为操作性的说明书,其语言特点不再是长句主导、被动语态普遍和名词化结构,而是小短句为主、全篇第二人称和主动语态居多。事实上,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中英文产品说明书和用户手册都已摈弃曾经高高在上的态度,变得简单亲民。因此,作者试图探究这类文本的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报告中,笔者以《CimFAX传真服务器用户手册》为蓝本,解析了科技产品用户手册的文体特征和功能,提出在中文用户手册的英译过程中遇到的,专业词汇、语句逻辑和语篇简洁性三个方面的问题,尝试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对用户手册文本类型进行分析,以平行文本、功能目的论和技术写作规范为指导,在翻译实践中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中文科技产品说明书的英译翻译质量。本翻译实践报告一共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翻译任务描述,介绍了翻译任务来源及背景、翻译的文本、文本内容和分析以及翻译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为翻译过程介绍,描述了翻译计划制定、辅助工具准备、术语表制定、质量监控方案制定、文本阅读及参考文献准备等译前准备、计划执行和校对排版等译后事项。第三章为案例分析,是本实践报告的核心部分,介绍了本次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专业词汇准确性、语句逻辑性和语篇简洁性三大问题,以平行文本、功能目的论和技术写作规范为指导,运用查证、反证、变换词性、省略法,整合法、拆分法、变译和创译等翻译技巧针对性解决这三大问题的过程。第四章为实践总结,总结出笔者在本次翻译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欧定军[8](2017)在《如何使用Fax虚拟传真机接收管理传真文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详细介绍了利用传真moderm和Windows XP文件安装虚拟传真机Fax的方法,如何设置和使用虚拟传真机,以及使用体会。
张谕[9](2017)在《气象传真机测试装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气象传真接收机是船舶海上航行期间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装置,其开发与测试工作离不开气象传真发射台发射的气象传真信号。受天气、地理位置、信号干扰及节目时间段等因素的制约,气象传真信号并不是全天候、全时段都能接收到,因此在对气象传真接收机进行测试时,存在诸多条件限制。随着短波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近些年各国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深入研究,使研发适用于气象传真接收机调试测试的小型气象信号发射台成为可能。本文针对无线气象传真接收机测试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了传真通信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包含气象传真信号发射及系统显控终端的测试装置设计方案。系统显控端以嵌入式单板计算机为核心,采用Linux操作系统,通过图形界面完成对短波发射端和气象传真接收机的控制,同时显示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传真接收数据;短波发射端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设计了短波无线电发射电台,可以发出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的在2-24MHz间可选电台发射频率的载波。该装置可以模拟发射任意设定电台的气象传真图像信号,并将气象传真接收机所接收到气象传真图像信号与发射图像信号进行显示对比。短波发射端软件有两种模式可供用户选择:单板模式和整机模式。单板模式下,短波发射端不受嵌入式单板计算机的控制,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常用电台的气象传真图像信号。整机模式下,短波发射端受控于嵌入式单板计算机,通过图形界面对短波发射端的参数进行设置,实现多种电台的模拟。显控软件由应用程序和图形界面组成。嵌入式单板计算机通过USB控制短波发射端,通过以太网控制气象传真接收机,并对气象传真接收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本文完成了气象传真机测试装置的系统方案设计以及关键的软硬件开发方案,并进行了系统的验证测试。气象传真机测试装置发射的气象传真图像信号可以被气象传真接收机接收到,且图像非常清晰。系统测试表明,该方案设计可模拟气象台站广播气象传真信号,方便气象传真接收机的测试,实现装备的内场调试环境。
贾媛[10](2016)在《西安市公共建筑能耗定额技术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统计,中国国内年新增建筑面积达20亿平方米,占全球年建筑面积新增总量的50%以上。近十几年来,公共建筑运行能耗增长率达220%,已占全国建筑总能耗四分之一以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问题与环境问题。因此,开展关于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方面的研究,制定适于我国国情或地区情况的公共建筑能耗定额,挖掘我国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已成为当前我国应对能源供给紧张现状,确保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对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制定合理的能耗定额值,可为建筑用能超额提价及节能改造提供执行标准,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气候特征、文化差异、用能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普适性的能耗定额指标难以建立,定额政策难以推广,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西安市公共建筑的能耗现状和用能水平,从能耗影响因素显着性着手,制定符合西安地方特色的公共建筑分类能耗定额值,提出了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能耗定额技术方法。首先,通过现场调研获取了西安市153栋公共建筑的建筑基本信息、设备系统信息、能耗数据及建筑用能行为信息等基础数据。通过对数据筛选和有效性检验,最终筛选出130栋公共建筑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130栋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不同使用功能建筑的能耗水平差异,揭示了政府办公建筑、商业写字楼、酒店建筑、商场建筑的能耗特征分布规律。通过对建筑信息数据的提取,得到影响建筑能耗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分别从多因素和单因素的角度,采用灰关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能耗影响因素进行显着性研究,综合比较,确定建筑设计指标值窗墙比及设备系统参数空调COP为政府办公建筑的显着影响因素,窗墙比、遮阳系数及空调COP为商业写字楼的显着影响因素。为确定合理的建筑能耗定额水平奠定基础。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灰关联系数为聚类指标对建筑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最终聚类中心值判断典型建筑特征:即各影响因素对能耗的影响程度均较大,并且人员行为因素对能耗的影响较小。对筛选出的具有典型性的公共建筑进一步作标准化计算,将实际运行工况与标准运行工况最接近的样本作为典型建筑。在典型建筑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模拟建立标准建筑模型,最终获得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的建议值:政府办公建筑(分体空调形式)40 KWh/(m2·a);政府办公建筑(集中空调形式)58 KWh/(m2·a);商业写字楼72 KWh/(m2·a);酒店建筑125 KWh/(m2·a);百货商场建筑145 KWh/(m2·a);超市建筑180 KWh/(m2·a)。对比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数据,本研究成果合理有效,为本地区进一步开展建筑节能总量控制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本文开展了建筑用能行为模式分析研究,针对空调设备、照明设备及办公设备等使用模式进行归类量化,将人员行为模式转换成建筑整体运行模式,即相对节能和相对浪费两种运行模式。基于这两种模式,定量分析商业写字楼这两种模式下能耗的差异,计算用能模式优度为19.5%,据此提出可将西安市商业写字楼能耗定额值修正为58 kwh/m2。研究揭示了行为模式对能耗水平及能耗定额的影响,为建筑用能模式及建筑能耗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我的“电脑传真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的“电脑传真机”(论文提纲范文)
(1)新技术影响下的艺术探索者 ——论大卫·霍克尼绘画之“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技术与绘画的关系 |
1.1 技术进步与绘画的演变 |
1.1.1 材料、工具发展下的绘画 |
1.1.2 科学理论发展下的绘画 |
1.2 新技术在霍克尼绘画艺术中的呈现 |
2 新技术影响下霍克尼绘画表现形式之“变” |
2.1 新材料在霍克尼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
2.1.1 抽象表现主义 |
2.1.2 波普艺术——丙烯材料与泳池 |
2.1.3 纸浆作品——突破自然主义的瓶颈 |
2.2 新工具在霍克尼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
2.2.1 照相机——“霍克尼式拼贴” |
2.2.2 复印机与传真机——自制版画 |
2.2.3 计算机、苹果手机和ipad——数字绘画 |
3 新技术影响下霍克尼绘画观念之“变” |
3.1 摄影技术——绘画空间观念的转变 |
3.1.1 突破单点透视的空间观念 |
3.1.2 游走的空间 |
3.2 忠于生活的绘画观念 |
4 新技术发展下绘画的反思 |
4.1 新技术对绘画是一把双刃剑 |
4.1.1 解放的绘画 |
4.1.2 面临的问题 |
4.2 大卫·霍克尼绘画新技术的应用对笔者的启示 |
4.2.1 新技术的应用 |
4.2.2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与绘画的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中国对外贸易集团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运营管理理论 |
2.2.4 绿色运营管理理论 |
第三章 中国对外贸易集团广交会绿色运营现状分析 |
3.1 广交会概况 |
3.2 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现状 |
3.2.1 广交会绿色发展计划 |
3.2.2 广交会绿色运营实践及效果分析 |
3.3 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面临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集团广交会绿色运营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治(Political)因素 |
4.1.2 经济(Economic)因素 |
4.1.3 社会(Social)因素 |
4.1.4 技术(Technological)因素 |
4.2 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SWOT分析 |
4.2.1 优势(Strengths)因素 |
4.2.2 劣势(Weaknesses)因素 |
4.2.3 机会(Opportunities)因素 |
4.2.4 威胁(Threats)因素 |
4.2.5 SWOT分析 |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集团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体系构建 |
5.1 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体系的规划与设计 |
5.1.1 制定绿色广交会展馆运营管理原则 |
5.1.2 建立绿色管理组织架构及团队 |
5.1.3 搭建绿色营销管理体系 |
5.1.4 加强广交会展馆绿色服务 |
5.2 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 |
5.2.1 提升场馆功能,打造绿色展馆 |
5.2.2 展览全过程绿色管理 |
5.2.3 展会产业全服务链绿化 |
5.2.4 智慧广交会助力绿色运营 |
5.3 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体系维护与优化 |
5.3.1 需获得有关管理体系认证 |
5.3.2 引入激励机制,完善操作规程 |
5.3.3 编制手册,营造绿色氛围 |
5.3.4 利用智能化系统,提高绿色运营水平 |
5.3.5 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工作落实到位 |
第六章 中国对外贸易集团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
6.1 创造绿色企业文化,加大宣传力度 |
6.1.1 提升员工对绿色企业文化的认识 |
6.1.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
6.2 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行业引导 |
6.2.1 完善绿色运营发展相关制度 |
6.2.2 加强行业绿色环保引导 |
6.2.3 建立四方联动机制 |
6.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
6.3.1 创新展会智慧服务 |
6.3.2 提升展会智慧化水平 |
6.3.3 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准 |
6.4 实施生态管理 |
6.4.1 意识生态化 |
6.4.2 效益生态化 |
6.4.3 产品生态化 |
6.4.4 营销生态化 |
6.4.5 管理体系生态化 |
6.5 加大绿色运营人才培养力度 |
6.5.1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
6.5.2 发挥企业大学优势,开展专业培训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环境因素识别登记表 |
附录B 重要环境因素一览表 |
致谢 |
(3)基于B/S结构的全软件数字传真通信系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章节结构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架构及开发平台 |
2.1.1 B/S架构 |
2.1.2 .NET平台 |
2.2 系统设计原则 |
2.3 系统总体设计 |
2.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3.2 系统分层 |
2.3.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服务器端传真发送模块功能设计与实现 |
3.1 服务器端传真发送模块功能划分 |
3.2 用户上传文件的处理 |
3.2.1 信源压缩编码软件设计与实现 |
3.2.2 报文信号调制软件设计与实现 |
3.2.3 传真报文信号的生成 |
3.3 传真交互信号的产生 |
3.3.1 传真信令信号生成的软件实现 |
3.3.2 传真训练信号生成的软件实现 |
3.4 传真T.30 通信协议软件设计与实现 |
3.5 系统与传真机通信建立软件设计与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服务器端传真接收模块功能设计与实现 |
4.1 通信建立及信号获取软件设计与实现 |
4.2 信令信号解析 |
4.2.1 信令信号的解调及戈泽尔算法改进 |
4.2.2 信令信号HDLC解封装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4.3 报文信号解调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
4.3.1 改进的Gardener算法及改进的符号同步环路 |
4.3.2 载波同步软件锁相环的设计与实现 |
4.3.3 CMA均衡的引入 |
4.3.4 信号空间逆映射的软件实现 |
4.4 信源解码及报文恢复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据库及客户端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1.1 用户表的设计与实现 |
5.1.2 传真文件路径表的设计与实现 |
5.1.3 传真收发记录表的设计与实现 |
5.2 网页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5.2.1 注册登录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5.2.2 主要功能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搭建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6.2.1 用户注册登录测试 |
6.2.2 传真发送功能测试 |
6.2.3 传真接收功能测试 |
6.2.4 系统管理功能测试 |
6.3 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低成本无线气象传真接收与显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气象传真机发展现状 |
1.2.2 国内气象传真机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传真机原理及方案设计 |
2.1 传真机通信相关原理分析 |
2.1.1 气象传真通信过程 |
2.1.2 气象传真信号格式 |
2.1.3 FSK信号调制原理 |
2.1.4 FSK信号解调原理 |
2.2 传真机整体方案设计 |
2.2.1 短波信号接收板 |
2.2.2 控制及数据处理板 |
2.3 传真机主要性能指标 |
2.3.1 噪声系数 |
2.3.2 灵敏度 |
2.3.3 镜像干扰抑制 |
2.3.4 传真机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传真机硬件电路设计 |
3.1 传真机硬件电路总体方案设计 |
3.2 短波信号接收板电路设计 |
3.2.1 短波信号接收板电路整体设计 |
3.2.2 滤波电路 |
3.2.3 本振电路 |
3.2.4 混频电路 |
3.2.5 放大电路 |
3.2.6 AGC电路设计 |
3.3 数据处理及控制板电路设计 |
3.3.1 DSP最小系统电路 |
3.3.2 存储扩展电路 |
3.3.3 信号调理及模数转换电路 |
3.3.4 网络接口电路 |
3.3.5 实时时钟电路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传真机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4.1.1 双核初始化设计 |
4.1.2 双核间数据与命令交互设计 |
4.1.3 系统存储空间分配设计 |
4.2 CPU01核软件设计 |
4.2.1 以太网软件设计 |
4.2.2 图像数据压缩设计 |
4.2.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3 CPU02核软件设计 |
4.3.1 前端板控制设计 |
4.3.2 数据采集设计 |
4.3.3 软件解调设计 |
4.3.4 实时时钟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验证 |
5.1 软件开发环境 |
5.2 各模块功能测试 |
5.2.1 本振与混频电路测试 |
5.2.2 软件解调算法验证 |
5.2.3 以太网数据收发测试 |
5.3 系统功能验证 |
5.3.1 人机交互界面功能验证 |
5.3.2 传真机收图功能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霍克尼绘画艺术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霍克尼其人其艺 |
二.霍克尼绘画艺术研究学术回顾 |
三.选题的意义 |
上篇:霍克尼绘画艺术的分期 |
第一章 启蒙与学院派的训练(1958年之前) |
第一节 绘画的启蒙 |
第二节 学院派的训练 |
小结 |
第二章 抽象与波普之间(1958-1965) |
第一节 庞杂的影响 |
第二节 在具像和抽象之间,主题与风格的多样化 |
小结 |
第三章 “自然主义”及其突(1966-1981) |
第一节 “自然主义”的推进与陷入 |
第二节 “自然主义”的抑制与突破 |
小结 |
第四章 立体主义与毕加索的影子(1982-1987) |
第一节 照片的拼合与拼贴 |
第二节 绘画与印制新尝试 |
小结 |
第五章 新的形式主义(1988-1992) |
第一节 在抽象与具像的边缘 |
第二节 新媒介的开拓 |
第三节 舞台美术设计 |
小结 |
第六章 重返具像(1993-2001) |
第一节 肖像写生 |
第二节 风景画 |
小结 |
第七章 探索水彩画(2002-2004) |
第一节 归乡与选择水彩 |
第二节 水彩画的探索 |
小结 |
第八章 油画写生(2005-2007) |
第一节 油画肖像写生 |
第二节 油画风景写生 |
小结 |
第九章 传统媒介与新生媒介的并行与渗透(2008-2012) |
第一节 传统媒介 |
第二节 新生媒介 |
小结 |
第十章 短暂回归与再次反复(2012-2016) |
第一节 死亡阴影与返璞回归 |
第二节 重归视觉的愉悦 |
小结 |
下篇:霍克尼绘画艺术的性质 |
第十一章 绘画与生活的互化 |
第一节 霍克尼与波普艺术 |
第二节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同质同构 |
第三节 霍克尼常见的绘画风格 |
小结 |
第十二章 印刷与传播:图像影响的最大化 |
第一节 霍克尼所理解的印刷和传播 |
第二节 绘画作品的印刷 |
第三节 绘画作品的综合传播 |
小结 |
第十三章 多种媒介与技艺及其与绘画风格转换的关系 |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绘画中的媒介和技艺的关联 |
第二节 对媒介的广泛涉猎和对技艺的不断尝试 |
第三节 媒介和技艺及其与绘画风格的形成与转换 |
小结 |
第十四章 无尽的写生 |
第一节 写生的类型 |
第二节 写生的媒介和题材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7)《CimFAX传真服务器用户手册》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Translation Task Description |
1.1 Task Source and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
1.2 Text Introduction |
1.2.1 Client introduction |
1.2.2 Content introduction |
1.3 Text Analysis |
1.4 Translation Purpose |
1.5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1.1 Formulate plans |
2.1.2 Prepare translation tools and make glossary form |
2.1.3 Make quality control plan |
2.1.4 Read the text |
2.1.5 Prepare references |
2.2 Execute the Plans |
2.3 Post-Translation Matters |
2.3.1 Proofreading |
2.3.2 Layout |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
3.1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Translation,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theSolving Process |
3.1.1 Accuracy of Jargons |
3.1.2 Logic in Sentences |
3.1.3 Clarity of Paragraphs |
3.2 Conclusion |
Chapter Four Summary |
4.1 Gains from this Project |
4.2 Limitations in this Project |
References |
Appendix I Original Text |
Appendix II Target Text |
Appendix III Glossary |
Appendix IV Translation Tool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Acknowledgement |
(9)气象传真机测试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 章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1.2.1 短波通信的发展现状 |
1.2.2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现状 |
1.3 课题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 章系统原理与方案设计 |
2.1 气象传真通信的原理 |
2.1.1 气象传真通信过程 |
2.1.2 气象传真信号格式 |
2.2 传真信号的调制 |
2.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
2.4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4.1 显控端 |
2.4.2 短波发射端 |
2.5 本章小结 |
第3 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短波发射端硬件电路方案设计 |
3.2 ARM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3.2.1 时钟电路 |
3.2.2 复位电路 |
3.2.3 板载仿真器电路 |
3.3 信号产生模块电路设计 |
3.3.1 直接数字频率合器电路 |
3.3.2 滤波及放大电路 |
3.4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
3.4.1 MicroSD卡接口电路 |
3.4.2 SDRAM电路 |
3.5 USB接口电路设计 |
3.6 电源电路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4 章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整体程序设计 |
4.1.1 系统整体软件设计 |
4.1.2 ARM开发环境CCSv6.0 简介 |
4.1.3 TI-RTOS操作系统简介 |
4.2 短波发射端程序设计 |
4.2.1 任务管理和任务调度 |
4.2.2 DDS程序设计 |
4.2.3 Micro SD卡程序设计 |
4.2.4 USB通信模块设计 |
4.3 显控软件设计 |
4.3.1 以太网通信模块 |
4.3.2 显控界面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 章系统功能调试及结果 |
5.1 短波发射端硬件测试 |
5.2 系统功能验证 |
5.2.1 短波发射端功能测试 |
5.2.2 通信模块测试 |
5.3 整机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西安市公共建筑能耗定额技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公共建筑能耗定额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建筑能耗统计研究 |
1.3.2 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研究 |
1.3.3 建筑能耗定额确定方法研究 |
1.3.4 建筑用能行为模式研究 |
1.3.5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理论研究 |
2.1 定额的定义 |
2.2 建筑能耗定额的制定原则 |
2.2.1 公平性原则 |
2.2.2 合理性原则 |
2.2.3 可行性原则 |
2.3 建筑能耗定额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机理 |
2.3.1 初选样本建筑 |
2.3.2 筛选典型建筑 |
2.3.3 建立标准建筑模型 |
2.4 建筑能耗定额的目标与内容 |
3 公共建筑能耗信息及样本初选 |
3.1 公共建筑本体特征信息及设备系统信息 |
3.1.1 建筑本体特征信息 |
3.1.2 设备系统形式、数量及功率 |
3.2 公共建筑能耗描述性统计规律 |
3.2.1 样本统计量的描述性分析基础 |
3.2.2 公共建筑用能结构 |
3.2.3 西安市公共建筑的用电分布规律 |
3.2.4 公共建筑用电结构及特点 |
3.3 西安市公共建筑初步分类与能耗规律 |
3.3.1 公共建筑初步分类 |
3.3.2 各分类建筑特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能耗定额的典型建筑技术分析 |
4.1 典型建筑的技术分析步骤 |
4.2 聚类分析技术基础 |
4.2.1 聚类方法简介 |
4.2.2 聚类结果的评估 |
4.3 公共建筑聚类因子选取方法Ⅰ |
4.3.1 空调能耗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4.3.2 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理论 |
4.3.3 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显着性分析 |
4.4 公共建筑聚类因子选取方法Ⅱ |
4.4.1 Energy plus模拟软件介绍 |
4.4.2 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4.5 公共建筑聚类分析 |
4.5.1 聚类机理分析 |
4.5.2 政府办公建筑聚类分析 |
4.5.3 商业写字楼聚类分析 |
4.6 备选建筑的标准化计算 |
4.6.1 空调系统能耗计算 |
4.6.2 办公建筑除空调外子系统能耗计算 |
4.6.3 商场建筑除空调外子系统能耗计算模式 |
4.6.4 酒店建筑除空调外子系统能耗计算模式 |
4.6.5 标准化计算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5 标准建筑模型及能耗定额确定研究 |
5.1 典型建筑标准化依据 |
5.2 公共建筑标准建筑模型 |
5.2.1 政府办公建筑 |
5.2.2 商业写字楼 |
5.2.3 酒店建筑 |
5.2.4 商场建筑 |
5.3 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的确定 |
5.4 本章小结 |
6 公共建筑用能行为调控研究 |
6.1 人员用能行为的理论分析 |
6.1.1 人员用能行为的影响因素 |
6.1.2 人员用能行为的研究思路 |
6.1.3 人员用能行为模式的定义 |
6.2 人员用能行为模式调研 |
6.2.1 调研方案设计 |
6.2.2 建筑用能行为模式的确定 |
6.2.3 建筑运行模式对能耗的影响 |
6.3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模式 |
6.3.1 人员用能行为评价 |
6.3.2 用能行为引导与调控 |
6.3.3 酒店商场类建筑能源管理模式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成果 |
7.3 建议与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附录2 西安市公共建筑信息调研基础数据列表(部分) |
附录3 建筑能源管理操作细则 |
四、我的“电脑传真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技术影响下的艺术探索者 ——论大卫·霍克尼绘画之“变”[D]. 程思佳.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2]中国对外贸易集团广交会绿色运营管理研究[D]. 颜彤. 兰州大学, 2020(01)
- [3]基于B/S结构的全软件数字传真通信系的设计与实现[D]. 张凤娇.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4]二十年前,背着传真机去世界杯……[J]. 尹波. 齐鲁周刊, 2018(24)
- [5]低成本无线气象传真接收与显控系统设计[D]. 平策.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6]霍克尼绘画艺术考察[D]. 王乐其. 中国美术学院, 2017(05)
- [7]《CimFAX传真服务器用户手册》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周小庆. 西华大学, 2017(03)
- [8]如何使用Fax虚拟传真机接收管理传真文件[J]. 欧定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01)
- [9]气象传真机测试装置[D]. 张谕.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10]西安市公共建筑能耗定额技术方法研究[D]. 贾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