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心性肥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心性肥胖,成人,影响因素
中心性肥胖论文文献综述
郭向娇,李建彬,刘建勋,武恩平,王艳红[1](2019)在《郑州市成人中心性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郑州市成人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成人中心性肥胖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8年郑州市≥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包含基本信息、饮酒情况等;体格检查包含身高、体重和腰围的测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6 809份,回收有效问卷6 657份,问卷有效率为97.77%。中心性肥胖3 828例,中心性肥胖率为57.50%。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BMI和饮酒的成人中心性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和BMI增加,中心性肥胖率呈上升趋势(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中心性肥胖率呈下降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OR=2.431,95%CI:2.061~2.868)、年龄≥35岁(OR:1.615~3.495,95%CI:1.069~5.354)、已婚/同居(OR=2.527,95%CI:1.802~3.543)、离异/丧偶/分居(OR=3.129,95%CI:1.871~5.231)、BMI≥18.5 kg/m2(OR:7.096~770.440,95%CI:3.271~1 778.727)是成人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595~0.660,95%CI:0.460~0.830)是成人中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郑州市成人中心性肥胖率较高,应针对城市、年龄≥35岁和BMI高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中心性肥胖的发生。(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浩宇,孙君志,王国瀚[2](2019)在《中年人吸烟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中心性肥胖又称腹型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的堆积,表现为腰围的增加。很多人不超重,但是有严重的腹部脂肪,这会比单纯的体重超标带来更多的慢性疾病,威胁健康。而近年来有研究表示,吸烟会加重腹部脂肪的积累,带来中心性肥胖。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故本文旨在研究吸烟程度与腰臀比有无关系,比较男性与女性人群中吸烟与不吸烟的腰臀比率是否有差异。为打消戒烟群体的担忧以及增加对戒烟的认知情况、落实控烟策略以及为促进大众健康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随机抽取乐山市113名(男54人,女60人)中年人(46至60岁)为研究对象,将调查对象分为男性吸烟组和男性不吸烟者、女性吸烟组和女性不吸烟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一氧化碳检测、体成分测试以及统计学分析。(2)问卷调查。按照WTO关于吸烟程度标准来设置问卷问题,以吸烟年限和每日吸烟数来计算出研究对象吸烟程度。根据吸烟程度高低,构造变量吸烟程度评价,并以0、1和2分别表示不吸烟,轻度吸烟,重度吸烟人群。WTO纳入标准是:吸烟程度用吸烟指数来表示,即每日吸烟支数与吸烟年数的乘积;中心性肥胖的定义为腰围/臀围,在中国男性超过0.9,女性超过0.8即可认为是中心性肥胖。(3)研究测试。首先使用人体一氧化碳检测仪(CO Check pro)对受试者进行测试,检测受试者体内一氧化碳浓度,其目的是为了检测问卷可信度,尽可能的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次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实验对象进行测试,测得其体成分数据:身高、体重、体脂率、腰臀比等。(4)统计学分析。先对各变量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再做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可以数值的方式精确的反应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强弱,通过分析相关系数矩阵,判断被解释变量腰臀比率与解释变量吸烟程度评价直接存在何种关系。由于控制变量之间相关性对拟合结果不利,因此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共线性诊断。然后做多元线性回归,回归部分的思路为:采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并对回归系数进行估计,得出吸烟程度对腰臀比率有何关系。从回归方程显着性、拟合度对模型进行检验,证实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组比较男性与女性人群中是否吸烟样本的腰臀比率是否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1)有效的数据为113例,其中身高为164.270±7.731cm;体重为62.500±11.312kg;BMI为23.034±2.916;腰臀比为0.864±0.047;吸烟程度为144.030±255.229。(2)采用spss24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被解释变量腰臀比率与解释变量吸烟程度评价直接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72,故初步判定吸烟程度对腰臀比率有正向影响,因此可以进行回归分析。(3)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小于10且容差大于0.1。(4)进行线性回归:吸烟程度对腰臀比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吸烟量越大,将会显着导致腰臀比率增加。其次,男性的腰臀比率显着大于女性,年龄对腰臀比率也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身高对腰臀比率有负向作用,说明身高越高,腰臀比率越小。(5)进行F检验,其显着性P值小于0.05;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的结果为0.833;进行Durbin-waston检验,其DW值位于2附近。(6)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组统计量列表可以看出,男性不吸烟组的样本有33个,其腰臀比率的均值为0.876,男性吸烟组的样本有17个,其腰臀比率的均值为0.889。女性不吸烟组的样本有54个,其腰臀比率的均值为0.845;女性吸烟组的样本有9个,其腰臀比率的均值为0.881。可以初步判断,在女性人群中,吸烟人群的腰臀比率均值大于不吸烟人群;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结论是女性人群中吸烟样本的腰臀比率明显高于不吸烟样本,而男性人群中吸烟与不吸烟样本的腰臀比率不存在显着的差异。研究结论:(1)在45至60岁的中年人群中,吸烟程度对腰臀比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吸烟量越大,将会显着导致腰臀比率增加。(2)中年女性吸烟人群的腰臀比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而中年男性吸烟人群与不吸烟人群的腰臀比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特别是在每天吸烟的情况下,吸烟与腰臀比率有明显正向关系。(3)本次研究没有得出吸烟程度与BMI有明显关系,但男性参与者在BMI状态分层时,吸烟程度与腹部肥胖之间没有明显联系;年龄对中心性肥胖也有正向的影响。(4)本研究对吸烟者的特征研究提供的理论和数据的支持,建议在临床进行吸烟者的研究时候将腰臀比作为纳入标准。(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黄绯绯,王志宏,张继国,杜文雯,苏畅[3](2019)在《中国15省份成年居民膳食质量及其与腰围、中心性肥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传统的膳食评价方法是将食物或营养素的摄入量与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难以整体性地反映个体膳食状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数是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为依据,使用美国哈佛健康饮食指数核心方法建立的一个评价膳食质量的综合指标。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15省份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及其与腰围、中心性肥胖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资料,选取2015年18-64岁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法收集包括烹调油和调味品在内的膳食摄入情况,计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数以评价膳食质量。控制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身体活动、吸烟、城市化指数等变量后,采用多水平随机截距模型分析膳食质量与腰围、中心性肥胖的关系。结果共纳入7341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8.1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数为47.7±11.3,其中男性(46.6±11.1)显着低于女性(48.3±11.4),且随着学历、收入及城市化指数的升高而显着升高。在男性中,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数最低四分位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的腰围显着减小1.8cm,中心性肥胖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组的0.6倍。在女性中,未发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数与腰围或中心性肥胖风险的关联。结论中国15省份成年居民女性膳食质量优于男性,且与学历、收入及城市化指数呈正相关,较高的膳食质量与男性较小的腰围及较低的中心性肥胖风险有关,与女性的腰围及中心性肥胖风险无关。(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张伟伟,吴同浩,马进,董建梅,李伟伟[4](2019)在《江苏省35~75岁居民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江苏省35~75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2017年在江苏省6个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县(市、区)选择83 530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行为方式、疾病史、身高、体重和腰围等;采用二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83 393人,有效率为99.84%。江苏省35~75岁人群超重率为43.35%,标化率为35.90%;肥胖率为20.02%,标化率为19.48%;中心性肥胖率为59.93%,标化率为57.03%。二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822,95%CI:0.786~0.859;OR=0.900,95%CI:0.851~0.952;OR=1.130,95%CI:1.083~1.179)、年龄45~75岁(OR:1.120~1.731, 95%CI:1.102~1.881)、高中及以上学历(OR:0.767~0.902, 95%CI:0.721~0.943)、城市居民(OR:1.530~2.077, 95%CI:1.284~3.007)、吸烟(OR:0.724~0.855,95%CI:0.678~0.898)、饮酒(OR:1.125~1.179,95%CI:1.076~1.235)、高血压(OR:1.884~3.461,95%CI:1.821~3.613)、糖尿病(OR:1.363~1.758,95%CI:1.305~1.851)、血脂异常(OR:1.478~1.870,95%CI:1.429~1.851)均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存在统计关联。结论江苏省35~75岁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标化率分别为35.90%,19.48%和57.03%,性别、年龄、学历、居住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与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有关。(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邓雅丽,刘晓芬,何莹,王雪春,田凯琦[5](2019)在《北京市房山区2017年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探讨房山区成人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24个乡镇的常住居民4 835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的测量。结果北京市房山区成人的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0. 4%、20. 6%和66. 8%。男性的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女性。超重率、中心性肥胖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肥胖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农村地区人群的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城镇人群。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升高、男性、文化程度升高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房山区成人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呈现较高的患病水平,提示应加强房山区肥胖干预,农村人群为重点防控人群。(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19年09期)
王柳森[6](2019)在《我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膳食质量变迁及其对中心性肥胖影响的多水平纵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食物及营养素摄入的长期变化趋势;建立老年人膳食指南指数,评价我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膳食质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我国老年人总体膳食质量与中心性肥胖的关联性。方法:研究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合作开展的长期纵向队列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HealthandNutritionSurvey,CHNS)项目数据。CHNS 自 1989 年启动,并于 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2011和2015年进行了追踪随访。CHNS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各个调查省抽取调查家庭,家庭全部成员均参加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以及生化检测收集居民的膳食、经济、身体活动、健康指标等相关数据,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食物称重记账法。截至2015年CHNS共包括15省(直辖市、自治区)。本研究选择1991-2015年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黑龙江等9省(自治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老年人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状况及趋势进行统计学检验;基于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关键食物推荐建立中国老年膳食指南指数2018(China Dietary Guideline Index(2018)-Elderly,CDGI(2018)-E),用于评价老年人总体膳食质量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分析社会因素对其影响;考虑到社区一个体—多轮调查的嵌套式数据结构,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随机截距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膳食质量对中心性肥胖的影响。结果:1.2015年我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谷薯类、蔬菜类的摄入量分别为363.3 g/d和249.1g/d,与1991年相比分别下降了65.4g/d和17.6g/d。肉类、蛋类、食用油摄入量分别为56.7g/d、19.2g/d和27.5g/d,与199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7.5g/d、19.2g/d和2.5g/d。2015年老年人蔬菜、水果、大豆、奶及奶制品等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比例均高于60%;油、盐摄入量高于推荐量的人群比例接近50%。2015年老年人能量摄入为1706.8kcal/d,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52.2g/d、61.4g/d 和219.3g/d,其供能比分别为12.3%、33.3%、53.0%。与1991年相比,脂肪供能比上升了 9.0个百分点,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下降了 8.7个百分点。1991-2015年谷类食物一直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但有下降趋势;食用油一直为脂肪的主要来源。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平均摄入水平分别为344.9μ gRAE/d(视黄醇活性当量,Retinol Activity Equivalents)、0.7 mg/d、0.6 mg/d、57.7 mg/d和23.0 mg/d。1991-2015年间,硫胺素摄入量不断减少。钙、磷、钠、钾、镁、锌、铜的平均摄入水平分别为291.9mg/d、781.5tmg/d、3569.2mg/d、1295.8 mg/d、228.7mg/d、8.5mg/d、1.4mg/d。磷、镁、锌、铜的摄入量逐年下降。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及f钙摄入量小于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s,EAR)的老年人比例均超过50%,硫胺素、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老年人比例呈上升趋势,钙摄入不足的老年人比例一直在95%左右。2.CDGI(2018)-E总分范围为0-110分,包含叁个大类1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足量”摄入类:组分一(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其他谷物及杂豆)、组分二(蔬菜总量、深色蔬菜占比、水果、大豆及坚果类、奶及奶制品)。“适量”摄入类:水产品、畜禽肉、蛋类。“限量”摄入类:油、盐、酒。2015年我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CDGI(2018)-E评分的中位数为48.8(40.8,57.1),其中组分一评分呈现下降趋势,其他组分评分均呈现增长趋势。女性CDGI(2018)-E评分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P<0.05),随着收入水平增加评分逐渐增高。与较低评分的老年人相比,较高CDGI(2018)-E评分的老年人膳食蛋白质、膳食纤维、视黄醇、维生素C、钾、钙、磷、镁、锌、铜及硒摄入量较高(P<0.05),而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摄入量较低(P<0.05)。3.CDGI(2018)-E得分第六分位相较第一分位与女性中心性肥胖呈负相关,调整人口、收入等混杂因素后OR=0.61(95%CI,0.41-0.91),在调整个人生活习惯(吸烟和身体活动)后其OR=0.60(95%CI,0.40-0.89),进一步调整基线腰围值后,OR为0.62(95%CI,0.41-0.92)。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线性趋势(P-trend=0.155);而在男性中CDGI(2018)-E得分与中心性肥胖不相关OR=0.93(95%CI,0.58-1.49)。结论:1.我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食物结构中主要存在叁个问题:一是,谷薯类、蔬菜、肉类摄入不均衡,且谷薯类、蔬菜类逐年下降,肉类摄入逐年上升;二是,水产类、蛋类、奶及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的食物摄入量虽呈增长趋势,但仍较低;叁是,油、盐摄入仍过量,其中盐的摄入有所减少。营养素方面:老年人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呈下降趋势,需要降低脂肪摄入,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及钙的缺乏较为严重,除视黄醇、核黄素、维生素E、钙、硒外,其他微量营养素均呈下降趋势。2.老年人的膳食质量整体偏低,但呈现增长趋势,“足量”和“适量”摄入类食物有待改善,其中的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水果的摄入状况亟待提高;在CDGI(2018)-E高分值的老年人群中蛋白质、维生素C、钾、钙、锌、硒等营养素摄入量较高,而脂肪、钠等营养素摄入量则较低;经济条件是限制老年人膳食质量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营养教育和干预工作的主要针对对象应在农村、低收入的老年人中。3.较高CDGI(2018)-E评分的老年女性中心性肥胖率较低。基于CDGI(2018)-E的膳食质量评价方法对于总体膳食质量的评估和检验膳食质量与疾病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9-06-30)
李锡坡,陈渊青[7](2019)在《深圳市福田区成人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决策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成人中心性肥胖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田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采用决策树模型对成人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深圳市福田区18岁及以上成人的中心性肥胖率为49.30%,中心性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χ2=149. 84,P<0. 001),男性高于女性(χ2=56. 55,P<0.001)。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患慢性病种类数、每日睡眠时间和每日水果食用量是成人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年龄与成人中心性肥胖发生的关联性最强。结论应用决策树模型分析成人中心性肥胖影响因素是可行的,能够充分挖掘数据信息,可以为防控成人中心性肥胖提供基础依据。(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黄春萍,徐珏[8](2019)在《杭州市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影响因素多水平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4个城区和5个郊县的23所学校711个班级在校学生27 967名进行体格测量,以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腰围P_(90)作为诊断中心性肥胖的界值点。不同组间中心性肥胖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水平统计模型。结果杭州市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17.69%,城区学生(20.98%)高于郊县学生(15.61%),男生(20.40%)高于女生(14.92%),小学生(20.83%)高于初中生(19.89%)和高中生(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1.80,131.80,144.20,123.64,P值均<0.01)。学校和班级的随机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杭州市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检出率较高。除个体因素的影响外,学校和班级的宏观管理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06期)
唐振普,徐淑静,时立新,张巧,彭年春[9](2019)在《2011年和2014年贵阳市某城区中老年人群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贵阳市云岩区40岁及以上人群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情况的动态变化。方法:2011年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常住贵阳市云岩区40岁及以上居民共10 140人作为调查对象,并在2014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相关调查,对两次现况调查资料均完整的7 193名调查对象在不同性别、各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下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次现况调查资料均完整的7 193人中,2011年肥胖率11.1%、中心性肥胖率39.4%,2014年肥胖率12.6%、中心性肥胖率56.4%,与2011年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中心性肥胖率在2014年较2011年明显增高(41.9%vs.35.5%,P<0.01),女性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在2014年较2011年均明显增高(12.5%vs.11.1%,61.7%vs.41.5%,P<0.05,P<0.01);在进行年龄分层比较中,男性在40~49岁年龄段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率较高;女性在40~49岁年龄段肥胖、中心性肥胖率较低,在70岁以上年龄段最高,且女性在2011年和2014年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随着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提高,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率降低,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在2014年调查时中心性肥胖率明显增加。结论:2014年贵阳市云岩区40岁及以上人群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率较2011年明显增加;中心性肥胖率增加尤为显着,尤其在女性人群中。(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董彩霞,格鹏飞,任晓岚,王廷材,张静[10](2019)在《2013—2014年甘肃省成年人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甘肃地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甘肃省13个监测点抽取780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个人生活方式等信息,通过体检获取体质指数、腰围等。最终分析了7607名成年人腰围水平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描述中心性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前期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及职业人群的分布特征。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1.9岁,其中男性3216名(42.3%),女性4391名(57.7%)。甘肃省成年男女性腰围分别为(84.7±10.3)cm和(81.3±9.5)cm;随年龄增长,女性腰围呈增长趋势,由18~44岁组78.6 cm增至60岁以上组83.5 cm;随文化程度的提高,男性腰围逐渐升高,由文盲/半文盲组82.7 cm增至大专及以上组87.6 cm(P<0.001),女性腰围逐渐下降,由文盲/半文盲组81.9 cm降至大专及以上组77.6 cm(P<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男性腰围越高,由<5000元组83.0 cm增至≥18 000元组85.9 cm;职业人群中男性以企事业单位职工腰围最大(88.9 cm),女性则以企事业单位职工腰围最小(79.0 cm)。中心性肥胖率为32.6%(标化率28.8%),男女性分别为30.9%(标化率28.8%)和33.9%(标化率28.8%)。中心性肥胖前期率为18.1%(标化率17.6%),男女性分别为16.2%(标化率16.0%)和19.5%(标化率18.5%)。随年龄增长,女性中心性肥胖率呈上升趋势,由18~44岁组22.6%增至60岁以上组45.3%。随文化程度升高,男性中心性肥胖率呈上升趋势,由文盲/半文盲组23.0%上升至大专及以上组42.5%(P<0.001);女性中心性肥胖率则逐渐下降,由文盲/半文盲组36.1%降至大专及以上组20.1%(P<0.05)。随家庭人均年收入增长,男性中心性肥胖上升,由<5000元组23.8%上升至≥18 000元组的35.5%。职业人群中,企事业单位男性职工中心性肥胖率最高,为48.5%(P<0.001),女性中企事业单位职工最低,为25.8%(P<0.001)。在超重和肥胖的人群中,男性腰围分别为(88.3±7.4)cm和(98.8±8.3)cm,女性腰围分别为(84.4±6.7)cm和(94.5±8.1)cm;男性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3.3%,和87.7%,女性分别为47.3%和93.9%。在非超重/肥胖人群中,仍有6.0%的男性和9.8%的女性为中心性肥胖。结论甘肃地区中心性肥胖在成年人群广泛流行,男女性腰围均值已接近或超过中国中心性肥胖前期切点水平,中心性肥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年人中肥胖主要是中心性肥胖。(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中心性肥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中心性肥胖又称腹型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的堆积,表现为腰围的增加。很多人不超重,但是有严重的腹部脂肪,这会比单纯的体重超标带来更多的慢性疾病,威胁健康。而近年来有研究表示,吸烟会加重腹部脂肪的积累,带来中心性肥胖。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故本文旨在研究吸烟程度与腰臀比有无关系,比较男性与女性人群中吸烟与不吸烟的腰臀比率是否有差异。为打消戒烟群体的担忧以及增加对戒烟的认知情况、落实控烟策略以及为促进大众健康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随机抽取乐山市113名(男54人,女60人)中年人(46至60岁)为研究对象,将调查对象分为男性吸烟组和男性不吸烟者、女性吸烟组和女性不吸烟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一氧化碳检测、体成分测试以及统计学分析。(2)问卷调查。按照WTO关于吸烟程度标准来设置问卷问题,以吸烟年限和每日吸烟数来计算出研究对象吸烟程度。根据吸烟程度高低,构造变量吸烟程度评价,并以0、1和2分别表示不吸烟,轻度吸烟,重度吸烟人群。WTO纳入标准是:吸烟程度用吸烟指数来表示,即每日吸烟支数与吸烟年数的乘积;中心性肥胖的定义为腰围/臀围,在中国男性超过0.9,女性超过0.8即可认为是中心性肥胖。(3)研究测试。首先使用人体一氧化碳检测仪(CO Check pro)对受试者进行测试,检测受试者体内一氧化碳浓度,其目的是为了检测问卷可信度,尽可能的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次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实验对象进行测试,测得其体成分数据:身高、体重、体脂率、腰臀比等。(4)统计学分析。先对各变量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再做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可以数值的方式精确的反应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强弱,通过分析相关系数矩阵,判断被解释变量腰臀比率与解释变量吸烟程度评价直接存在何种关系。由于控制变量之间相关性对拟合结果不利,因此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共线性诊断。然后做多元线性回归,回归部分的思路为:采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并对回归系数进行估计,得出吸烟程度对腰臀比率有何关系。从回归方程显着性、拟合度对模型进行检验,证实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组比较男性与女性人群中是否吸烟样本的腰臀比率是否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1)有效的数据为113例,其中身高为164.270±7.731cm;体重为62.500±11.312kg;BMI为23.034±2.916;腰臀比为0.864±0.047;吸烟程度为144.030±255.229。(2)采用spss24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被解释变量腰臀比率与解释变量吸烟程度评价直接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72,故初步判定吸烟程度对腰臀比率有正向影响,因此可以进行回归分析。(3)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小于10且容差大于0.1。(4)进行线性回归:吸烟程度对腰臀比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吸烟量越大,将会显着导致腰臀比率增加。其次,男性的腰臀比率显着大于女性,年龄对腰臀比率也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身高对腰臀比率有负向作用,说明身高越高,腰臀比率越小。(5)进行F检验,其显着性P值小于0.05;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的结果为0.833;进行Durbin-waston检验,其DW值位于2附近。(6)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组统计量列表可以看出,男性不吸烟组的样本有33个,其腰臀比率的均值为0.876,男性吸烟组的样本有17个,其腰臀比率的均值为0.889。女性不吸烟组的样本有54个,其腰臀比率的均值为0.845;女性吸烟组的样本有9个,其腰臀比率的均值为0.881。可以初步判断,在女性人群中,吸烟人群的腰臀比率均值大于不吸烟人群;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结论是女性人群中吸烟样本的腰臀比率明显高于不吸烟样本,而男性人群中吸烟与不吸烟样本的腰臀比率不存在显着的差异。研究结论:(1)在45至60岁的中年人群中,吸烟程度对腰臀比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吸烟量越大,将会显着导致腰臀比率增加。(2)中年女性吸烟人群的腰臀比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而中年男性吸烟人群与不吸烟人群的腰臀比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特别是在每天吸烟的情况下,吸烟与腰臀比率有明显正向关系。(3)本次研究没有得出吸烟程度与BMI有明显关系,但男性参与者在BMI状态分层时,吸烟程度与腹部肥胖之间没有明显联系;年龄对中心性肥胖也有正向的影响。(4)本研究对吸烟者的特征研究提供的理论和数据的支持,建议在临床进行吸烟者的研究时候将腰臀比作为纳入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心性肥胖论文参考文献
[1].郭向娇,李建彬,刘建勋,武恩平,王艳红.郑州市成人中心性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预防医学.2019
[2].陈浩宇,孙君志,王国瀚.中年人吸烟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黄绯绯,王志宏,张继国,杜文雯,苏畅.中国15省份成年居民膳食质量及其与腰围、中心性肥胖的关系[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张伟伟,吴同浩,马进,董建梅,李伟伟.江苏省35~75岁居民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况调查[J].预防医学.2019
[5].邓雅丽,刘晓芬,何莹,王雪春,田凯琦.北京市房山区2017年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9
[6].王柳森.我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膳食质量变迁及其对中心性肥胖影响的多水平纵向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
[7].李锡坡,陈渊青.深圳市福田区成人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决策树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黄春萍,徐珏.杭州市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影响因素多水平模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9
[9].唐振普,徐淑静,时立新,张巧,彭年春.2011年和2014年贵阳市某城区中老年人群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情况分析[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10].董彩霞,格鹏飞,任晓岚,王廷材,张静.2013—2014年甘肃省成年人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J].卫生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