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阴道上皮细胞抗念珠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妇产科
作者: 牛战琴
导师: 石一复
关键词: 上皮细胞,阴道,念珠菌,白色,生长抑制甘露糖受体,雌激素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虽不像深部真菌感染那样危及生命,但发病率及复发率很高,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病1次,另有5%的妇女发生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未见明显易感因素1年内发作4次以上,明显影响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虽大多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药物的耐受性和毒副作用仍妨碍一些病例的治疗,且不宜对无症状的易感人群及易感期进行防治。如何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从生态学方面进行防治,是必须研究的又一课题。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了解其与机体间的共生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可能会为该课题提供理论依据。许多临床资料提示雌激素增加VVC的易感性。本文探讨阴道局部天然免疫机制之一,即阴道上皮细胞的天然抗念珠菌作用及其机制,并研究雌激素对此的相关影响,以期为生态防治VVC提供思路。 第一部分 阴道上皮细胞的抗念珠菌作用及雌激素对此的相关影响 方法 用混合酶消化法分别分离雌激素处理组、动情间期组和去势组C57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白色念珠菌芽生孢子作为靶细胞。将效靶细胞共同孵育9小时,采用3H-葡萄糖液闪计数法测定白色念珠菌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密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白色念珠菌与阴道上皮细胞共同孵育后,生长受到抑制,生长密度降低。超微结构表现为与白色念珠菌细胞靠近的阴道上皮细胞部分凹陷,念珠菌细胞壁崩解,细胞膜连续性破坏,甚至细胞器肿胀溶解。各效靶比雌激素处理组念珠菌生长抑制率均明显低于动情间期组和去势组(P<0.05),而动情间期组和去势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第一部分:阴道上皮细胞的抗念珠菌作用及雌激素对此的相关影响
第二部分: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抗念珠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第三部分:甘露糖受体样受体在阴道上皮细胞的表达及雌激素对其表达的调节
结论
综述
附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4
相关论文
- [1].念珠菌病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D]. 严小枫.华中科技大学2007
- [2].用Oligo基因芯片以及PCR技术研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D]. 佘晓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 [3].深部念珠菌的基因诊断、分子分型及耐药机制研究[D]. 李劲松.天津医科大学2004
- [4].白念珠菌细胞周期及抗真菌中药单体对其影响的研究[D]. 吴建华.第二军医大学2003
- [5].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在位内膜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及性激素的调控[D]. 王建华.浙江大学2005
- [6].口腔上皮细胞与白色念珠菌相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D]. 张凌.中国医科大学2005
- [7].妊娠期阴道念珠菌病原学分析及其药敏研究[D]. 祁文瑾.浙江大学2006
- [8].儿童口腔白色念珠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D]. 亓庆国.四川大学2004
- [9].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D]. 廉翠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10].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局部细胞免疫学机制研究[D]. 赵敬军.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