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流传千年之久的孟姜女故事演绎着追寻的神话,沉浸着人类情感转变的轨迹,沿着时代的纵线,我们以彼时的社会文化为背景,抽取典型文本,剥离故事的外层面,探讨故事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并进一步运用社会性别视角探析社会文化对孟姜女这一传说人物的建构,分析女性视角的几近缺失是女性在社会中被压抑、被困迫的文化映照。我们客观呈现男女两性关系的不平等,目的是为两性和谐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的要旨正在于阐释孟姜女故事传承中孟姜女女性形象变迁的社会文化意义和寻求两性和谐的正确之途。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至四章,依据时代和文本,将故事分为不同的主题,探讨不同主题下孟姜女形象的文化内涵。第二部分即第五章,从故事背后的创造者来探讨文本的社会意义,并提出了两性和谐的期待。第一章梳理杞梁妻传说的流变。许多学者赞同顾颉刚先生“杞梁妻就是孟姜女原型”的观点,因此,我们有必要明晰杞梁妻传说的起因与流传。从最初《左传》“知礼守礼”的记载,到汉代“崩城投水”的传述,再保持基本稳定直至魏晋南北朝,故事的主题、本质——知礼守礼、贞顺,基本一致。这就是从史传文学走入文人儒士的杞梁妻传说。第二章着力探讨隋唐五代时期孟姜女故事的形成与流传。第一节首先引出两则不同选本中的孟姜女故事,从时代背景、文化风俗、神质有别三方面阐述,孟姜女故事和杞梁妻传说不是展演与继承的关系,但孟姜女故事的确从杞梁妻传说中吸取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文化因素,才形成了具有丰富曲折故事情节的民间故事。然而孟姜女故事在历史的演进中却经历了不同类型、身份的作家的改编,接下来继续探讨在隋唐时代背景下,文人和佛家眼中的孟姜女故事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蕴,一是闺怨之女的典型代表,一是佛家普度众生、丧祭之道在于慎终追远观念的反映。民间故事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不停地生长着,孳繁着……第三章研究宋元明清时期孟姜女故事的发展与成熟。宋元明清时期的孟姜女故事对后世民间广泛流传的孟姜女故事影响重大而深远。笔者从民众、官方、佛家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当时流传的孟姜女故事分为三个不同的主题:弱女无畏抗暴君,贞节烈妇立牌坊,比翼双飞大团圆。可见,同一文学题材的作品在不同作家笔下完全具有了不同的社会意义。此章还探析了历史上女性地位的尴尬,从历史的长河中勾勒出的一个个甘愿牺牲自己蓬勃生命的女性,而彼时女性却浑然不晓的事实令当今女性扼腕叹息。第四章研究孟姜女故事的扭曲与创新。民间故事的浮动性决定孟姜女故事不会禁锢在、凝结在书面文本中不变动。而是随着历史的辗转前行,以极大的包容性和吸纳性改编故事来承载时代主题。历经十年浩劫,孟姜女故事也经受了“颠倒黑白”的炮轰和诋毁,四人帮的追随者捕捉个别词句,以恶毒尖刻的笔锋指斥孟姜女故事是反法尊儒的大毒草。但时间总会澄清一切,随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孟姜女故事又焕发了勃勃的生机,开始展现人类美好的情感,主题也随之转变为“千古绝唱之爱情”。然而人类的精神道德并不能与物质财富成正比,所以就有了苏童的《碧奴》来显现经济高度发展而精神彷徨失落矛盾中的普遍人性。第五章,也就是文章的第二大部分,对孟姜女故事的研究进行了理论提升。运用视角理论阐释故事具有不同主题的原因,并从男女视角使用的云泥之别来看女性被沉埋于地表之下的历史状况,从而为两性和谐的提出奠定了历史依据。我们借助“作为分析范畴的性别视角切入文本时,能把社会文化性别本身所携带的社会、文化、阶级、民族的内涵都聚集在研究视线之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社会文化对动态地变化发展的民间故事具有强大的建构之功,这也是采用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孟姜女故事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