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薰(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18)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不断加快,新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是以科技、消费、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中国不再执着于透过宏观调控达到经济成长目标需求管理,而是更落实供给侧改革,使未来经济政策将趋向多元化。“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动力转换,全球面临共同的课题,创新与技术进步。经济调整是必要的,为了经济战略调整产生的金融风险,中国在境内境外的空间布局,一定要改变原来思维模式,要积极应对风险,才能新经济发展布局。
关键词:新经济;金融风险;经济战略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1-0111-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不断加快,新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加快发展新经济,是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思路和发展路径,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着重长期的经济发展架构,没有提出2020年的短期经济成长目标,或例如“翻一番”的中期具体数字目标,显示,中国不再执着于透过宏观调控达到经济成长目标需求管理,而是更落实供给侧改革,使未来经济政策将趋向多元化。工作报告中点名的先进制造业、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以及人力资本服务等重点产业,将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一、“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动力转换:全球趋势
(一)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期
目前全球面临共同的课题:创新与技术进步。而中国经济当前的转型,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进行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是以科技、消费、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新经济的发展比重快速上升,不少产业度过初创期,迎来成长期,也带来了产能过剩。新经济增速超过平均水平,风险投资等也大规模从传统行业转向新经济,不仅民众杠杆、企业杠杆、国企杠杆持续增加,有如未爆金融风险随时会爆发,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政治局首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专题会上表示,那些导致中国金融市场动荡的“金融大鳄”必须受到惩罚。[1]
(二)中国的新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历史与趋势
当传统增长动力逐步减弱,宏观政策也在试图降低增长对“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增长模式的依赖时,中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开始快速发展。新经济增速超过平均水平,风险投资等也大规模从传统行业转向新经济行业。产出方面,高技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累计同已大幅超越工业的平均水平,PMI指标也显示新经济的扩张速度更快,它代表著动力转换、产业升级、创新格局、增速变化、动力转化、结构优化。
(三)“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动力转换:经济调整的必要性
短期与长期:新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短期看,从金融去杠杆到经济去杠杆,旧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有创新能力和业绩支撑的新经济受益。长期看,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会驱动经济的内生增长,并带来企业盈利上升,新经济企业迎来新的增长机会。
(四)新经济独特的融资需求
新经济板块的崛起,科技创新逐步成为商业模式改变的主要推动力。具体体现在多个运用领域:需要多种金融工具和孵化器支持新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如互联网、大数据、共享经济、金融科技、制造业全部产能升级等,需要多种金融工具和孵化环境支持新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升级。
二、经济战略调整产生金融风险
(一)新经济企业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和资金需求
早期的创新型企业一般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但因为面临资金投入少、创业周期又长,会出现风险和不确定高的难题。传统融资渠道未能充分满足新经济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目前,中国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对中国新经济企业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1.在大中型非国有企业中,85%以上依靠自有资金投资;剩馀来自外部融资,其中约70%以银行信贷方式解决资金需求,30%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说明目前科创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债券以及股票等资本市场融资的占比较低,现有渠道较难完全满足新经济产业的融资需求。
2.新经济企业获取银行信贷的诸多限制:估值方式[2](是否盈利、是否有收入)新兴技术及其科技创新模式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盈利模式和现金流量皆不稳定,通常不适用于传统的估计模式;新经济公司的行业进入壁垒低于传统企业,因此在这些公司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实现盈利之前),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争夺市场份额,盈亏难以估计。
(二)要调整我们中国在境内境外的空间布局
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主体,而且中国经济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过剩,我们产能过剩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这个时候也要寻找新的空间布局,在国际上的空间布局。中短期对策和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中国将大规模调整自己境内的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从一线城市先开始。
(三)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增强
1.稳住外汇
外汇风险显现,一方面是外汇价格贬值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是外汇储备加速减少。中央政府提出两个“不能持续”,即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外汇储备不能持续减少。并提出三个应对措施:一是放开的项目不回收,但是没有放开的暂时停止;二是海外并购加强控制,对技术类的放开,非技术类的严格审查;三是“一带一路”投资使用人民币投资。使人民币价格企稳回升,外汇储备守住基本底线。外汇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才会减少。稳住外汇仍然是未来几年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任务之一。
2.稳住债务
债务分为三种:一是个人债务。去年房贷全国余额大致4万亿,这是个人债务最大。中国人有储蓄习惯消费决定以存款为主,个人债务风险不大;二是企业债务。企业债务普遍偏高,主要集中在国企债务偏高,去标杆的重点是国有企业。三是政府债务。这个明显偏高,主要是地方政府。地方融资平台、PPP项目[3](去年以来增加了4万亿以上)、产业引导基金加速推动地方政府债务上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痛下重手,对地方政府官员实行债务终生负责制。
3.治理金融秩序
金融秩序治理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改革中由于规则未能跟上实务,引发混乱。去除非金融机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准入条件太松和运行规则上有所欠缺,导致某些方面出现乱象问题。大量的投资公司(线上和线下)、基金、保险公司涌现出来,很多投资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可维系,很多基金、保险的项目是商品存在的问题。其次,是新技术的产生,引发的混乱。比如区块链等在金融领域的引用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要不要坚持金融的基本原则?怎样加强监管?没有人知道如何处置?
4.调整货币政策
1991年以来我国基本上采用货币宽松政策,但总有一天要转向。中央银行2017年初已经明确提出,要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金融监管工作会议再次进行明确表示。未来,大面积投放货币的可能性非常小,作为企业应该关注这个动向,赶快进行自我调整。
5.稳住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稳不住,会转变为金融风险。大部分实体经济处于亏损边缘,必须想办法增加实体经济盈利,最快的办法就是降低成本:一个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另一个是制度不好引起成本。具体有几个方面的潜力:社会保障,降低五险一金比例;融资成本,我国的融资成本总体偏高;租金太贵,地价太高必然助涨房价和租金增高;企业商务费用仍然偏高,预期十九大以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会有很大的动作。
三、新经济发展布局
(一)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应对巨大决策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等于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经济发展空间,不是简单的、一般的问题。未来国家的增长点和动力在哪里?讨论后的共识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的成败
从现在起到2020这三年,面对未来三年的决胜期,目前看来至少要跨过三个问题,才能实现目标。第一个问题是大陆的债务问题,大陆必须持续整顿金融,就是不允许有任何理由让债务问题恶化。第二个问题是金融监管与国企改革,如何维持金融稳定,是习近平心中之重,大陆除了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未来势必会实施更多的金融监管新规定。第三个问题则是房市改革,过往大陆依赖房地产开发支撑经济发展,习近平对此则已定调,他说“房子是要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未来大陆将会透过土地或征房产税改革来预防房市过热。
(三)成立中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称金稳会)
2017以来,习近平当局就金融维持稳定强力发声,11月8日金稳会日前成立,被指定主要防范“经济政变”。该机构是作为中共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工作要点,包括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提高统筹防范风险能力,更好地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等,最重要是防止金融风险发生。
“一带一路”是可为中国在全球要配制自己经济发展空间,“一带一路”论坛刚刚开始面临欧美日抵触,大家看成果非常丰厚,后来都来了。这是我们战略目标!实际上未来中国发展将产生一个新的机遇和空间,等于在国际范围内,给中国重新找到生长的空间。“一带一路”状态会感觉到,中国开创自己国际发展空间,因为我们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主体,估计2030年成为实际第一大经济主体,不管是世界第一大或第二大,一定是全球资源,而不是中国简单的问题,所以,习总书记宣布2018年办第二次“一带一路”论坛,也就是我们整个国际增长空间的重要举措。中央企业的要研究这个问题,去一带一路沿线看。在一个点上,放眼全局未来,这一点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走出去,一定改变原来思维模式,要积极应对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岳文骁,《防“经济政变”重演?十九大后首个新机构成立》,希望之声2017年11月8日。
[2]东方财富网,公司估值常用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J/OL],2014年01月07日。
http://stock.eastmoney.com/news/1445,20140107351452248.html
[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组成特殊目的机构(SPV),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计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全过程合作,期满后再移交给政府的公共服务开发运营方式。
作者简介:
王丽薰,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学地緣经济领域。
工作现职:福建工程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单位由编:3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