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王凯,李博,于晓东,刘睿哲,蔺思函

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王凯,李博,于晓东,刘睿哲,蔺思函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多巴脱羧酶,无脊椎动物,多巴胺

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李博,于晓东,刘睿哲,蔺思函[1](2019)在《多巴脱羧酶参与调节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界中,为了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无脊椎动物发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其中,多巴脱羧酶作为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应答中的一种关键酶,不仅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同时,它催化生成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研究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理想材料。该综述介绍了无脊椎动物多巴脱羧酶的研究现状、蛋白分子结构及催化机制等理化性质,说明了其在先天免疫系统中起到的重要生理学功能。此外,也对多巴胺参与的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儿茶酚胺系统、多巴胺、多巴胺及其受体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作用等内容。多巴脱羧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针对于多巴脱羧酶展开的研究也十分丰富,然而,国内外对淡水小龙虾多巴脱羧酶的文献报道还是十分稀少。在我国,淡水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于甲壳类动物,是一种重要的水产经济虾类。近些年来,淡水小龙虾因受到病原菌的感染,进而导致其养殖产量下降。细菌性疾病是淡水小龙虾的主要病因,因此探究小龙虾抵御细菌的免疫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而小龙虾多巴脱羧酶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为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探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蓝飞[2](2018)在《第十四届国际络病学大会首发《气络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3月16-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张运、石学敏、程书钧、唐希灿、吴以岭等八位两院院士出席大会,心血管病、脑血管(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8-03-26)

刘兆群[3](2017)在《长牡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neuroendocrine-immune regulatory system,简称NIE系统)是指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组成的互惠统一的整体。叁个系统之间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进行双向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内稳态。目前,关于高等动物NEI系统的研究比较透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神经性精神紊乱、生长发育调控、疾病的发病机理等方面。近年来,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软体动物NEI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已逐步由简单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发展到调控机制和生理意义的探究中。本文从软体动物几种关键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入手,利用组学、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手段,较深入地揭示了长牡蛎NEI系统的结构组成、激活机制和免疫调控模式。利用神经显微解剖、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等方法,初步探究了长牡蛎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形态特征。长牡蛎的神经系统主要由1对头神经节、1个脏神经节和与神经节相连的神经索及神经纤维组成。头神经节位于唇瓣基部,左、右各1个;脏神经节左右合并为一个半圆形淡黄色组织,位于闭壳肌前端平滑肌与横纹肌之间的凹陷内。由脏神经节伸出两条主神经索,沿闭壳肌向前经过血窦和肝胰腺,最终与头神经节相连接,构成完整的长牡蛎神经系统。在对长牡蛎神经节及神经元胞体进行观察后发现,头神经节为椭圆形结构,外周被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少量脂肪组织所包裹。在神经节内部,神经元细胞聚集成团,神经纤维则汇集成束。头神经节通过节间神经索与内脏神经节相连接,并由节内神经细胞发出神经纤维分布于唇瓣之中。较之头神经节,脏神经节体积更大,神经纤维更长,所占神经节体积比也更大。从长牡蛎中分别克隆得到了1个脑啡肽(ENK)受体基因CgDOR,1个乙酰胆碱(ACh)受体基因CgmAChR-1和1个去甲肾上腺素(NE)受体基因CgA1AR-1。CgDOR全长1104 bp,编码一段长度为367个氨基酸的肽段;在Cys95,Cys125和Cys174处发现3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其中PROSITE预测出在Cys95和Cys174间可以形成一个二硫键。CgmAChR-1全长1983 bp,编码一段长度为660个氨基酸的肽段;CgmAChR-1是一类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并且有可能属于m5型mAChR。CgA1AR-1全长1149 bp,编码一段长度为382个氨基酸的肽段;CgA1AR-1首先与Homo sapiens和Bos taurus的A1ARs聚为一支,再与Homo sapiens和Rattus norvegicus等动物的A2ARs聚为一簇,最后再与其它动物的BARs相聚类。上述叁种受体基因在血淋巴细胞、肝胰腺、肾脏、闭壳肌、外套膜、鳃和性腺中均呈组成型表达。长牡蛎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以被内外因子激活。其中,肿瘤坏死因子(CgTNF-1)能通过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转录因子NF-κB和热休克转录因子(HSF),从而调控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氧化还原反应、神经性调控以及蛋白折迭过程。细菌刺激和热应激能够促使长牡蛎幼虫的儿茶酚胺系统被激活,合成并释放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并进一步调控各项生理过程,最终使个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另外,脂多糖(LPS)刺激能够迅速激活成体长牡蛎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LPS刺激还能够直接激活长牡蛎血淋巴细胞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其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长牡蛎血淋巴细胞作为免疫细胞,通过控制其细胞膜表面神经递质受体的表达水平和结合活性,选择性介导神经性免疫调节。当牡蛎血淋巴细胞受到多种神经递质协同作用时,受体更倾向于结合NE这一类的神经递质,而非ENK。同时长牡蛎膜受体对配体的结合也具有时序性,在免疫应答早期和晚期,分别通过介导以ENK为主的免疫上调作用,及以NE为主的免疫下调作用,维护内环境的稳定。此外,长牡蛎血淋巴细胞也可以作为神经内分泌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控免疫应答。LPS刺激能够诱导长牡蛎血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神经递质,血淋巴细胞源的神经递质ACh和NE能够显着下调细胞的免疫应答水平。同时,此种神经递质的调控作用也是经由细胞表面的受体介导的。当用膜受体抑制剂预先封闭受体后,血淋巴细胞自身分泌的神经递质对免疫过程的调控作用也被显着抑制了。多种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长牡蛎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神经递质与长牡蛎血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通过EκbB、p53和EGF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因子TNF和转录因子NF-κB、AP-1等分子的表达。同时,细胞蛋白复合体组装,细胞膜脂质代谢,细胞内稳态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等过程,也极有可能在神经递质介导的免疫调控作用中发挥核心作用。最终,长牡蛎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通过上述途径被激活,从而实现神经性免疫调节,帮助机体清除病原,得以更好地生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长牡蛎神经内分泌系统既可以被外部环境因子激活,又能够被体内细胞因子激活。被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ACh、NE和ENK等神经递质,通过EκbB、p53和EGF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因子TNF-α和转录因子NF-κB、AP-1等分子的表达,最终影响长牡蛎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实现神经性免疫调节。同时,长牡蛎血淋巴细胞既可以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有选择性地主动介导神经递质的免疫调控作用;又可以作为一类新型的神经内分泌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在血淋巴细胞自身水平行使神经性免疫调节功能。以长牡蛎为代表的软体动物已经进化出了与高等动物类似的NEI系统,并在机体环境适应和稳态调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7-06-01)

裘文慧[4](2016)在《双酚A及其替代物双酚S对鱼类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毒性效应与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A(BPA)是公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分布在河流、湖泊和其它水环境中,并能在水体、沉积物和水生生物中检出。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增塑剂等物质的前体物质。由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环境中的普遍存在,BPA将对水生态系统产生很多潜在的不利影响。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双酚A具有潜在毒性,尤其对新生儿的发育毒性。因此,在部分国家包括中国,生产婴儿奶瓶及部分婴儿用品的原材料中已经禁用BPA。双酚S(BPS)是一类典型的BPA替代物,可以用来合成聚碳酸酯、环氧树脂、增塑剂等物质的前体物质。因为BPS具有和BPA类似的化学结构,且比BPA更为稳定的化学性质,近年已经被广泛应用在BPA free(不含双酚A)的产品上。然而,国内外目前对BPS的毒性研究却还是近乎空白。因此,迫切要求我们进行对BPS的毒性研究,评价标注BPA free的产品是否是真正的安全放心产品。本项研究以红鲤鱼原代巨噬细胞和模式生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相关水平BPA和BPS对鱼类的免疫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毒性效应和致毒机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环境相关浓度BPA(0.1,1,10,100和1000?g/L)的急性暴露(6小时)对红鲤鱼原代巨噬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结果如下:(1)BPA的所有浓度组暴露没有显着的影响巨噬细胞的成活率;(2)低浓度BPA暴露有促进细胞吞菌的作用,而随着浓度的增加,高浓度暴露造成溶菌酶活性降低,细胞吞菌能力受到抑制,表明BPA的暴露显着影响细胞的免疫功能;(3)高浓度的BPA暴露使得巨噬细胞胞内活性氧(ROS),羟自由基含量,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以及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显着干扰细胞的抗氧化系统;(4)高浓度的BPA使得细胞内典型的免疫相关基因Interleukin-10,interleukin-6 subfamily-like cytokine(M17)和(IL-1β)表达水平显着上调,细胞凋亡数量增多,明显干扰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推测低浓度BPA暴露可能激活了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加了溶菌酶的活性,促进巨噬细胞的吞菌活性,用以对抗外界环境的压力,而随着浓度的增加,高浓度的bpa对细胞造成氧化压迫,减弱细胞的免疫功能,干扰胞内免疫调节,可能对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免疫损伤,威胁巨噬细胞的健康生长。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bpa短期急性暴露后,era和nfκb基因表达变化都呈现出浓度相关性增加,并且在加入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和nfκb通路拮抗剂pdtc与bpa共暴露后,使得原来由bpa单独暴露造成的基因诱导程度有所缓解。因此,我们进一步推测雌激素受体era和转录因子nf-κb共同参与bpa对红鲤鱼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2.环境相关浓度bps的急性暴露(6小时)对红鲤鱼原代巨噬细胞具有与bpa相似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如下:(1)通过死亡率测试实验,本文首次提出bps对于巨噬细胞短期暴露的半致死浓度,5%致死浓度,无效应浓度,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暴露浓度;(2)双酚s(0.1,1,10,100,1,000μg/l)的短期暴露显着增加了胞内ros和羟自由基的含量,增强胞内总抗氧化能力和诱导胞内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表明双酚s的短期暴露对细胞造成了氧化压迫;(3)双酚s的短期暴露导致胞内溶菌酶活性降低,细胞吞菌能力减弱,表明双酚s的短期暴露削弱了原代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4)双酚s的短期暴露显着诱导大量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no和nos的含量,干扰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5)高浓度双酚s使得胞内caspase3活性升高,tunel检测凋亡细胞增多,出现明显的dnaladder条带,显着诱导细胞的凋亡。(6)对比相同浓度bps和bpa对原代巨噬细胞的免疫毒性,bps和bpa都能够显着影响免疫基因,免疫相关蛋白,以及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并且在诱导程度上,bps和bpa有着非常类似的效应。因此,双酚s的短期6h暴露,有类似bpa的作用,会显着影响红鲤鱼原代巨噬细胞的免疫系统,干扰其免疫调节作用。基于对bps作用机理的探讨还发现,bps短期急性暴露使得erα和erβ2基因表达出现显着诱导,而在加入抑制剂ici后,都使得原来由bps单独暴露造成的基因诱导程度有所缓解。因此,我们推测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2可能参与bps对红鲤鱼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的。3.研究双酚a和双酚s的短期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相似的毒性效应,结果如下:(1)gnrh3转基因斑马鱼胚胎经bpa暴露,在环境相关浓度1和10μg/L时,显着诱导斑马鱼胚胎孵化率;(2)在环境浓度10和100μg/L BPA暴露下,斑马鱼叁叉神经(TN)和下丘脑(HYPO)中GnRH3神经元数量出现显着性增多,暗示BPA会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3)BPA的暴露进一步显着影响了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关基因(Kiss 1、Kiss 1r、GnRH3、LHβ、FSHβ、SV2c)的表达,更加证实BPA会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4)相同浓度的BPS能够显着诱导GnRH3神经元的发育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表明BPS有类似BPA的效应,能够显着干扰鱼类神经内分泌系统;(5)研究结果还表明,雌激素受体,甲状腺受体和芳香化酶通的抑制剂能够显着抑制BPA或BPS对内分泌系统相关基因包括Kiss 1、Kiss 1r、GnRH3、LHβ、FSHβ和ERa诱导水平,表明BPA和BPS对鱼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甲状腺受体和芳香化酶叁条通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综上,本论文研究结果揭示了环境雌激素双酚A和其替代物双酚S能够显着干扰鱼类的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揭示了鱼类的先天性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环境雌激素类物质有一定的敏感性。因而,水环境中鱼类在低剂量环境雌激素中的暴露风险可能被低估。免疫相关基因,活性氧,抗氧化酶活性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关基因也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进一步研究BPA和BPS对水环境的生态风险。同时本文首次报道BPS会对鱼类的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暗示我们BPA free的产品不一定安全,为制定更高双酚类物质在塑料等日用品上使用的标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6-03-01)

郑堃[5](2016)在《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的类生物化制造系统调度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且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全球化、动态化和用户驱动的特征。在新的形势下,制造系统的运行环境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经常伴有持续变化而又不可预知的任务和事件。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制造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是现代制造系统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另外,寻求具有自适应、自组织特征的制造系统调节模式以及调度技术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在此背景下,受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的启发,提出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调节模型,并对类生物化制造系统的调度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的调节模型。首先,介绍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的生物学背景。然后,将现代制造系统与人体系统进行类比,设计了有机制造单元的结构和功能,构建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体系构架,并分析了不同层次有机制造单元在构架中的作用。最后,根据神经内分泌免疫协调原理建立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的叁种调节模型。2、研究了基于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的车间动态调度技术。首先,在对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车间动态调度模型。其次,根据神经内分泌多重反馈调节模型,构建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的资源分配机制,并在分配过程中考虑成本、交货期和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然后,针对动态事件分析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车间动态调度的协调过程。最后,通过实验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类生物化制造系统动态调度方法在动态环境下可以提高制造系统性能。3、研究了基于内分泌激素调节机制的AGV与机床在线同时调度技术。首先,在分析了内分泌系统激素反应扩散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AGV与机床在线同时调度方法。其次,根据激素间的拮抗和协同作用规律,建立了AGV和机床的类激素分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运输任务分配的决策机制。然后,针对运输任务分析了AGV与机床之间在线同时调度的协作过程。最后,通过与其他文献中给出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方法在解决该类调度问题时更具优越性。4、研究了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的类生物化制造系统扰动处理技术。首先,在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扰动处理方法,其次设计了具有监控和调度功能的有机制造单元,并构建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扰动检测与诊断机制。然后针对不同扰动类型给出了相应的扰动处理策略,并详细介绍了策略实施步骤。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开发了类生物化制造系统仿真平台。首先,根据类生物化制造系统的体系构架,搭建了物理仿真平台,并设计了有机制造单元之间的类激素通信协议。其次,开发了相应的软件仿真平台,并设计了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最后,通过在开发的类生物化制造系统仿真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了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的类生物化制造系统动态调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03-01)

李密辉,董竞成[6](2014)在《慢性应激介导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变化及对肿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个体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表现为焦虑、紧张、失眠、抑郁甚至是疾病,这些因素都使机体处于一种慢性应激状态。慢性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衡甚至肿瘤疾病的发生、进展都有密切的关系,明确这一网络中各途径之间的关系,可为干预肿瘤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该文就慢性应激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交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关系及其对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影响予以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4年23期)

牛文民,牛晓梅,雷政权,王卫刚,王渊[7](2014)在《针灸足叁里穴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足叁里穴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固本、延年益寿等功效,本文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角度,阐释针灸足叁里穴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蒋秋芬[8](2013)在《贝类NO系统及其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itric oxide(NO)系统在脊椎动物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既能作为免疫系统的效应部分,直接参与入侵病原的清除,又能作为神经系统的重要类型,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网络内的相互作用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目前发现,NO系统在无脊椎动物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参与调节无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学习、记忆、行为及免疫等生理活动。但无脊椎动物NO系统的组成特征,及其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网络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采取分子、细胞生物学等手段,初步查明了贝类NO系统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特征,明确了贝类NO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而确定了NO系统在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下对扇贝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从栉孔扇贝中克隆获得了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基因CfNOS。它的cDNA全长为5023bp,编码一条148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CfNOS含有PDZ、氧化型和还原型3个结构域,后两个结构域由CaM结合位点连接。通过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学分析,在太平洋牡蛎中仅发现一个NOS基因CgNOS。体外扩增CgNOS N末端、C末端及中间位置结构域的cDNA序列,均获得单一的扩增条带。除了卵母细胞和受精卵,CfNOS mRNA转录本在扇贝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均能检测到,并在性腺、外套膜、肝胰腺、肾脏、鳃、肌肉和血淋巴细胞中呈组成型表达。利用2种结构域特异性抗体OxFMN-Ab和PDZ-Ab分别检测CgNOS在血淋巴细胞膜和细胞浆中的表达,发现CfNOS蛋白同时存在于血淋巴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并且具有2-3种不同大小的蛋白形式。利用CfNOS抗体进行免疫沉淀,获得CfNOS天然蛋白后,检测其催化活性为30.31±0.26U mgprot-1。分别加入nNOS和iNOS的抑制剂Spd和SMT后,CfNOS天然蛋白的活性显着降低,而eNOS的抑制剂L-NAME对其无影响。PAMP(sLPS、PGN和β-glucan)或TNF-α的刺激使扇贝血淋巴细胞中CfNOS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上升,且对后者的应答更为迅速。LPS和SMT的共刺激降低了LPS诱导产生的NO含量和NOS活性、血淋巴上清的抗菌活性、血淋巴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呼吸爆发水平,增强了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水平、血淋巴上清中的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恢复了溶菌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LPS和TNF-α的共刺激使部分CgNOS从牡蛎血淋巴细胞膜转位到细胞浆中,其中发生磷酸化修饰的CgNOS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Pull down实验发现CgNOS与PSD-95蛋白存在相互作用。LPS刺激栉孔扇贝原代血淋巴细胞后,NO和norepinephrine(NE)的浓度都显着上升,其中NE的响应更为迅速和持久。LPS与NE/α-adrenoceptor(AR)激动剂共刺激时,NO含量显着低于LPS单刺激时的含量,而与β-AR激动剂共刺激时,NO含量继续显着升高;LPS与α/β-AR激动剂共刺激时,胞内cAMP水平显着低于LPS单刺激时的水平,与β-AR激动剂共刺激时胞内Ca2+水平也显着上升。NO供体SNP作用于原代血淋巴细胞时,胞内的NE浓度显着上升。利用LPS和TNF-α共刺激太平洋牡蛎12hr后,血淋巴细胞中CgNF-κB和CgSTAT等转录因子表达水平显着上升,而CgAP-1表达水平显着下降;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在12-24hr之间,胞浆CgNF-κB1蛋白磷酸化修饰减弱且部分从胞浆转移到细胞核内,CgAP-1蛋白同时存在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但其磷酸化修饰无显着变化;LPS和TNF-α共刺激24hr后,启动CgNOS转录的CgNF-κB1和CgSTAT活性显着增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软体动物NO系统的组成不同于脊椎动物,但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意义。贝类NOS尚未出现分型,其序列结构类似nNOS的特征,活性特征类似nNOS和iNOS,并拥有类似iNOS的免疫活性;贝类NOS仅存在一种mRNA转录本,但有多种蛋白表达形式。免疫刺激下,贝类儿茶酚胺能系统通过NE-α/β-AR-cAMP/Ca2+途径调控NO系统的活性水平,并通过NF-κB、STAT等转录因子调控NOS的转录和表达;部分NOS通过PSD-95蛋白锚定在内膜周边,免疫应答时从细胞膜转位到细胞浆内,以改变NO的合成速率;生成的NO参与了对贝类固有免疫应答反应的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3-05-01)

熊延靖,董群[9](2012)在《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的调节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叁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素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大蒜素组分别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大蒜素组小鼠给予大蒜素灌胃,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4 d后,各组小鼠取血测定促肾上腺激素(ACTH)、皮质酮(CORT)、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的水平,测定胸腺指数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NEI功能发生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TH、CORT、β-EP水平均明显升高,5-HT、胸腺指数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大蒜素组小鼠ACTH、CORT、β-EP水平较之模型组明显下降,5-HT、胸腺指数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紊乱的NEI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2年07期)

赵丽[10](2012)在《艾灸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88年正式命名。目前,CFS发病率较高,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祖国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上有一定优势,本实验通过建立复合应激大鼠模型模拟CFS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进行艾灸治疗,通过对比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生化指标,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细胞因子IL-1β、IL-6的含量来探讨CFS的发病机理、艾灸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适时饲养1周,第8天开始对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采用复合应激方法(剥夺睡眠20h和力竭游泳法)建立慢性疲劳模型,共3周,正常组不予任何刺激,正常喂养。造模结束后第二天,艾灸组取大鼠双侧肾俞、足叁里穴,点燃施灸,每天每穴灸8min,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3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不实施任何处理方法。造模前后、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治疗结束后检测对比各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和ACTH、CORT、CRH、IL-1β、IL-6的含量。研究结果:1、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均比正常组大鼠的体重轻、力竭游泳时间短、鼠尾悬挂不动时间长、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鼠出现了躯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治疗结束后,艾灸组比模型组的体重重、力竭游泳时间长、鼠尾悬挂不动时间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足叁里、肾俞穴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的体力,调整抑郁情绪,缓解大鼠的心理疲劳和躯体疲劳。2、治疗结束后,模型组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尿素氮(BUN)、尿酸(UA)、L-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肌酐(CREAT)、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O)、甘油叁酯(TG)、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复合应激造模因素影响CFS大鼠的部分生化指标。3、艾灸组大鼠的AST、ALB、BUN、LDH、CK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艾灸组大鼠的ALT、UA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足叁里、肾俞穴能够使部分生化指标有所恢复。4、模型组大鼠血清ACTH、CRH、CORT的含量情况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大鼠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亢进。5、艾灸组大鼠的血清ACTH、CRH、COR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艾灸能够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亢进状态。6、艾灸组大鼠细胞因子IL-1β、IL-6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艾灸足叁里、肾俞穴能够调节IL-1β、IL-6的含量。研究结论:1、本实验采用复合应激造模因素(剥夺睡眠20h和强制游泳)复制CFS大鼠模型,造模后模型大鼠消瘦明显,力竭游泳时间缩短,鼠尾悬挂时间延长,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较少,与CFS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动物模型复制成功。2.艾灸足叁里、肾俞穴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恢复部分生化指标,是治疗CFS的有效方法。3、HPA轴功能亢进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可能都是CFS的发病机制。4、免疫细胞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影响。5、艾灸足叁里、肾俞穴能够改善HPA轴的亢进状态,调节免疫系统,提示艾灸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是多途径的整体调节。(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4-01)

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3月16-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张运、石学敏、程书钧、唐希灿、吴以岭等八位两院院士出席大会,心血管病、脑血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李博,于晓东,刘睿哲,蔺思函.多巴脱羧酶参与调节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9

[2].张蓝飞.第十四届国际络病学大会首发《气络论》[N].医药经济报.2018

[3].刘兆群.长牡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

[4].裘文慧.双酚A及其替代物双酚S对鱼类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毒性效应与作用机理[D].上海大学.2016

[5].郑堃.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的类生物化制造系统调度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6].李密辉,董竞成.慢性应激介导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变化及对肿瘤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4

[7].牛文民,牛晓梅,雷政权,王卫刚,王渊.针灸足叁里穴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

[8].蒋秋芬.贝类NO系统及其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

[9].熊延靖,董群.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

[10].赵丽.艾灸对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标签:;  ;  ;  ;  

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论文-王凯,李博,于晓东,刘睿哲,蔺思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