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科学‘目标引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浅析“小学科学‘目标引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官雪梅(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沙坪坝400030)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2-0098-02

摘要:上世纪80—90年代,“目标教学”提出了“前提诊断、展示目标、达成目标、检测目标”的课堂操作程序,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了区域教学质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活动也由注重“教”发展到更注重“学”,那么又该怎样继承和创新“目标教学”呢?本文结合我们对“新型目标教学”思考和探索,从基本结构和实施策略两方面对“小学科学‘目标引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作初步解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实施策略

我们称之为“‘目标引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张志勇先生提出的“构建动场、自主学习、交流探索、整合建模”的目标教学课堂四阶段不谋而合。这似乎在印证某个倾向性的问题,目标教学应该也可以在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主动学习、走向课外学习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回应。实践证明,这个回应不但是积极的,而且也是成功的。目标教学已经在课程改革的感召下,在时代背景的衬托下,由一批课堂改革先锋们率先走出了所谓的“高原现象”区域。教师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重新理清思路、整理成果、提高认识,继承目标教学的优秀成果,把握目标教学的一些基本特征,结合教育改革研究的先进经验,使目标教学充满新的活力。下面从基本结构和实施策略两方面对“小学科学‘目标引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析。

一、“‘目标引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目标引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就是“三环四步”教学法(如下图)。

这个基本结构在具体化的课程中,也将会有一些变式产生。

二、“‘目标引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如前所述,“目标引领,自主探究”的科学课堂教学一般按这样的过程进行:创设情景,构建动场,展示目标;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引发学生自觉、主动地自主学习;加工处理信息,促进多元、多维的交流提炼;发现法则,整合建模,拓展应用。正是在“构建动场、自主学习、交流探索、整合建模”的过程中,把科学概念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目标揉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能力化、认知与情感的结构化。这里结合课例加以说明。

1.创设情景,构建动场,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是“构建动场”的开端,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开课环节,通过有效的情景创设,迅速激发学生大脑的兴奋点,适时展标,带领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较好地引发学生对本堂课基本知识和技能渴求掌握的欲望,让课一开始就如悬疑影片般扣人心弦。

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教师用几片很普通的叶,在投影仪上几下就搭拼出了一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学生见后,跃跃欲试,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非常强烈,教师适时展示目标:“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观察来认识各种各样的叶,学习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热传导》一课的导入,教师出示一只铁锅提问:你们觉得这只铁锅在使用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这个问题的答案的面很宽很大,给学生以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决定把“锅把变热的种种假设和改进锅把”等问题作为探究的方向,“认识热传导现象和了解不同物体的热传导能力”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将学生的思路与教学目标巧妙契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促进了学生个体的自主创新和潜能开发。

2.问题牵引,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科学教学中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指路灯”。教师根据目标要求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或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将要探究的问题蕴含其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带着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开展自学和互学活动,以探索问题来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目标的过程中,也落实了“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历的探究过程如野外探险般一波三折。

在《热传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玻璃棒、小木棍、竹筷、塑料尺、细铝棒、细铜棒、细铁棒等材料,学生观察材料后就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材料都能传热?金属材料传导热的本领一样吗?带着“探究金属材料的传热本领”这一任务,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这个探究任务完成后,他们又会从这一探究结论中引发了联想:液体、气体是不是也有热传导的本领呢?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自主学习的欲望越强,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越能得到培养。

3.加工信息,交流互动,归纳提炼。

“交流提炼”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相互的语言沟通、分析判断,完成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将自己自学和互学的成果与全班分享,在此群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产生思维碰撞,相互补充、甄别、批判,教师适时进行思维启迪和难点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提炼科学概念,熟悉掌握科学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在处理信息时,首先通过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和他们的看法,引导他们进行初步的分析、加工,以确定信息的质量和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让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利用讨论式教学法将讨论的中心置于学生之中,让学生在互学和群学过程中,结合自己和别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甚至争论,直至找出规律,以此掌握选择、处理信息的方法,实现科学素质的真正提升。

4.发现法则,整合建模,拓展应用。

“发现法则”是指对信息处理之后归结出规律性的结论,也是“整合建模”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法则,不仅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且让学生回顾现象与规律的联系是什么,自己用了哪些方法获取了科学概念,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主体在学习中起的作用。“拓展应用”是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对学习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它一方面是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主体的能力解决类似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手段。这一过程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延伸到生活,由少年延伸到成年,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最易迸发,改变世界的大发明就是在学习的拓展中产生的。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不仅在课内要求学生力求创新,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思维,对学生的新设想,也动员他们在课外去自行探究、拓展应用。例如:在课堂上学习了《水的浮力》后,学生发明了“浮力秤”;在学习了《电磁铁》的知识后,发明了“电磁防撞车”;这样的创新小发明实例很多。近年来,沙坪坝区已有五名学生荣获了“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殊荣。这也是扎实推进“目标引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结出的硕果。

研究与践行“目标引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增强学生课堂思维的深刻度,实现“让教师更会教”、“让学生更爱学”、“让教学更有效”。科学探究课堂虽提倡“三环四步”的基本教学结构,但并非是每堂课都要按固定框架设计,更注重的是“目标引领下的自主探究”这一教学思想,只有师生双方都心中有目标,根据预定目标科学地取舍教学内容,选择教法、学法,就能将课堂化繁为简,使科学课更科学。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教育的永恒主题[J].《创新教育》(理论版),2009.05.

[2]胡继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随议[J].《基础教育》,2010.06.

[3]杨四耕.目标教学“十一五”课题研究规划[J].上海教科院普教所,2007.07.

[4]杨志遥.目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J]《目标教学管理》,1995.08.

作者简介:官雪梅,女,现年43岁,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沙坪坝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秘书长。

标签:;  ;  ;  

浅析“小学科学‘目标引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