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

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公司监督机制是现代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与否对保证公司正常运转,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公司法》确立了以监事会为主要监督主体的公司内部监督模式,但公司监事会整体失效己是不争事实。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新《公司法》,一改往日监事会的“柔弱”形象,扩张了监事会的职权,强化了监督手段,使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与国外先进制度相比较,我国监事会制度仍然存在抽象性和针对性不强等缺陷,如何使监事会制度在立法上完善,仍然是我国公司法学界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全文共分四章,第1章“监事会制度产生及理论基础”,从监事会制度产生及基本原理角度着手,揭示出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有很深的分权制衡理论的烙印,在构建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时,应以分权制衡理论为基础。第2章“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及缺失”,对我国《公司法》监事会制度运行状况及缺失的分析,表明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已虚化,其直接原因是监事会制度在立法上存在先天缺陷,应通过立法完善,强化监事会的监督权力。第3章“国外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及借鉴”,分析了英美法系“一元制监督模式”和大陆法系“二元制监督模式”的架构、背景、特征及利弊,得出我国监事会制度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脱离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基础,特别是我国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第4章“完善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建议”,综合以上研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得出我国监事会制度不应是简单的废止,而是应该通过立法进行完善,并提出了一整套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有所裨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文献回顾
  • 四、研究思路、结构与创新
  • 第1章 监事会制度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 1.1 监事会制度产生
  • 1.2 监事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 1.2.1 代理成本理论
  • 1.2.2 分权制衡理论
  • 1.2.3 出资者所有权理论
  • 1.3 小结
  • 第2章 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及缺陷
  • 2.1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立法现状
  • 2.2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缺陷
  • 2.2.1 监事会的独立性不强
  • 2.2.2 监事会职权虚弱
  • 2.2.3 监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缺陷
  • 2.2.4 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关系不明确
  • 2.3 我国监事会制度缺失的原因
  • 2.3.1 思想观念上的原因
  • 2.3.2 经济体制上的原因
  • 2.3.3 公司立法上的原因
  • 2.4 小结
  • 第3章 国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立法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 3.1 英美法系独立董事制度—一元制监督模式
  • 3.1.1 一元制监督模式产生的背景
  • 3.1.2 一元制监督模式的基本架构
  • 3.1.3 一元制监督模式的特征及利弊
  • 3.2 大陆法系监事会制度—二元制监督模式
  • 3.2.1 二元制监督模式产生的背景
  • 3.2.2 二元制监督模式的基本架构
  • 3.2.3 二元制监督模式的特征和利弊
  • 3.3 外国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3.4 小结
  • 第4章 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建议
  • 4.1 确保公司监事会的独立性
  • 4.1.1 监事会组织的独立
  • 4.1.2 监事会行使职权的独立
  • 4.1.3 建立监事会独立经费保障机制
  • 4.2 完善公司监事会的职权
  • 4.2.1 完善会计事务监督权
  • 4.2.2 赋予董事任免权
  • 4.2.3 增强公司代表权
  • 4.2.4 细化股东大会召集权
  • 4.2.5 扩大职务监督权的行使范围
  • 4.2.6 明确监事会职权的行使方式
  • 4.3 强化监事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 4.4 丰富监事会的监督方式
  • 4.4.1 建立“主银行体制”
  • 4.4.2 引入独立监事
  • 4.5 厘清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关系
  • 4.5.1 统一价值取向
  • 4.5.2 界定二者的性质
  • 4.5.3 区分二者职能范围
  • 4.5.4 定位二者职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