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邮传部研究

清末邮传部研究

论文题目: 清末邮传部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 苏全有

导师: 章开沅,严昌洪

关键词: 邮传部,交通业,铁路,航运,邮政,电政,清末

文献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邮传部研究这一课题属于中国近代政治史领域,本文试图从国家与社会、制度史、现代化、政策学等多个视角,运用混合型历史网络系统的史观为支撑,以1906-1912年邮传部存在期间为前后时限,努力将描绘的历史图景或结论与历史实态相吻合,准确重构历史的真实,并对邮传部的相关政策进行评析。全文计分六章,概要如下: 第一章:晚清交通事业的管理相形混乱,邮传部的成立就是这一客观现状的自然需求所致。部务交接乃权利的整合过程,而经费困窘则折射出邮传部自身的内耗。管理层中,尚书更迭频仍,其中至为关键者是陈璧、徐世昌与盛宣怀等。 第二章:邮传部的官员主要有尚书、侍郎、丞参、佥事、郎中、员外郎等,其薪俸、公费等均有定制。地方管理中主要有总协理及督办,此外则为顾问官、议员、洋务总办、交通使、邮传使及铁路总稽查等。机构中,内部机构主要是两厅四司、铁路总局等,外部机构以交通银行和学校为主,其中学校分航运学堂、铁路学堂、邮电学堂及综合性学堂等。交通规章除了四政专律外,其它较为杂乱,且大多处于建制中。洋员管理政策在后期以裁汰为主,其原因是节费的需要,这与当时的利权回收运动有关。对留学生的任用十分重视,人才匮乏是促动因素。 第三章:邮传部与中央各部门的权限划分中,与农工商部的关系最复杂,与陆军部的交涉最激烈,与外务部的折冲最被动,与度支部、学部、资政院及税务处的权限划分相形清晰,问题也较为单一。邮传部与地方督抚的权限划分集中体现在铁路及省电归部二事上,此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较量。就职掌而言,邮传部越权主要表现在矿业方面,其失位则与袁世凯、外务部及张之洞等有绝大之关系。 第四章:邮传部在航路电邮四政发展中都颇有作为,其中铁路方面主要是统筹划一、致力建设、发展铁路营运等,各地铁路因之有较大进步;航运方面主要是调查及规章建设,发展表现为内河、外洋航运两个方面;邮政方面除了调查、统计、计划、制订政策与章程之外,还加强了地方建设及联邮业务;电政方面主要是健全章程、整顿改良及调整收费等,其发展成就集中为各地电线发展及电政局的进步。四政之外,在汽车、电灯、无线电及航空领域,邮传部亦有尝试。总之,邮传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 第五章:与交通发展相关联的利权回收运动,邮传部亦有突出表现。铁路方面主要是收回京汉路,交涉苏杭甬铁路、东北铁路等,并推动材料国产化;邮政方面集中为接收邮政及打击客邮;电政方面主要是与俄国、日本、德国及英国等列强交涉;航运方面相形薄弱,这与我国航运发展状况有关。当然,利权回收运动尽管取得了相当之成就,但其代价亦极巨大,这在京汉路、苏杭甬铁路等问题上都有显现,邮政权虽经收回,但外人仍有相当势力,可谓极不彻底。在今天看来,不计代价的利权回收需要检讨。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前史

(一) 铁路

(二) 外债问题

(三) 邮电与航运

(四) 余论

二、选题意义等

(一) 选题意义

(二) 重难点与创新点

(三) 研究视角及评价标准

第一章 邮传部的成立

一、晚清交通管理沿革

二、邮传部的成立

三、部务交接

四、经费

五、管理层的变动

(一) 更迭频仍

(二) 关键人物

第二章 官制、机构与规章管理

一、官制

(一) 官员、薪俸与公费

(二) 总协理与督办制度

二、内部管理机构

(一) 两厅四司

(二) 铁路总局

(三) 其他机构

三、外部机构

(一) 交通银行

(二) 学堂

四、交通规章

(一) 四政专律

(二) 交通规章

五、洋员管理

六、留学生管理

第三章 职掌

一、与中央各部门的权限划分

(一) 与农工商部

(二) 与陆军部

(三) 与外务部

(四) 与度支部

(五) 与学部

(六) 与资政院

(七) 与税务处

二、与地方督抚之间的权限划分

(一) 铁路

(二) 省电归部

三、邮部越权

四、邮部失位

(一) 袁世凯的势力

(二) 外务部的凌侵

(三) 张之洞等的影响

第四章 发展交通事业

一、铁路事业的拓展

(一) 统筹划一

(二) 致力建设

(三) 各地方铁路发展

(四) 发展铁路营运

二、航运事业的进步

(一) 发展航运的举措

(二) 航运发展状况

三、邮政事业的推动

(一) 调查、统计与计划

(二) 邮政政策与章程

(三) 地方邮政的发展

(四) 联邮与接收邮政后的发展

四、电政事业的演进

(一) 发展举措

(二) 发展成绩

五、其他事业的开展

(一) 汽车

(二) 电灯

(三) 无线电

(四) 航空

第五章 利权回收

一、铁路修筑、管理权

(一) 京汉路

(二) 苏杭甬铁路

(三) 东北铁路等

(四) 材料国产化

二、邮政管理权

(一) 接收邮政

(二) 打击客邮

三、电政权

(一) 中俄交涉

(二) 中日交涉

(三) 中德交涉

(四) 中英等交涉

四、航运权

五、对利权回收代价的检讨

(一) 京汉路

(二) 粤汉路

(三) 苏杭甬铁路

(四) 其他铁路

(五) 邮电

第六章 政策决策

一、干路国有政策

(一) 出台过程

(二) 时机

(三) 股本摊还

(四) 策略强硬

二、借债筑路政策

(一) 邮传部的借债筑路活动

(二) 以夷制夷的企图

(三) 邮传部的失误

(四) 借款筑路的原因

三、官营政策

(一) 商电归官

(二) 招商局部辖

(三) 商办铁路的弊端

(四) 官办与商办

结语

征引史料及参考论著

心语—代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22

相关论文

  • [1].交通系与民初经济政策研究(1912-1916)[D]. 杨涛.陕西师范大学2012
  • [2].晚清中国电报局研究[D]. 韩晶.上海师范大学2010
  • [3].清末新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控制[D]. 白文刚.中国人民大学2005
  • [4].晚清交通立法研究[D]. 叶士东.中国政法大学2005
  • [5].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D]. 张华腾.复旦大学2005
  • [6].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D]. 徐爽.中国政法大学2006
  • [7].外债与晚清政局[D]. 马金华.中国人民大学2004
  • [8].中间经济[D]. 彭南生.华中师范大学1998

标签:;  ;  ;  ;  ;  ;  ;  

清末邮传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