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研究

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的总体结构和个人社会选择的情形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个性更加张扬,人们之间不期而然、彼此“合得来”、无自然约束的非正式的个人关系结合也逐渐增多。国际上,习惯将这种结合称为非正式组织。这在我国客观上程度不同的也存在这种现象。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伴而生,在正式组织中起着“二重性”的作用。它既可以协助正式组织满足成员需要,加强管理,推进工作,同时,又能发动群众抵制组织目标,破坏团结,导致变革。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研究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对于行政管理者在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团队作用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全面分析探讨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该如何引导管理。第一部分首先提出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然后分析其存在的客观性,指出行政主体中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及行政主体中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第二部分侧重对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进行判断和划分,根据形成条件将其分为血缘亲情型、地缘人际型等八种类型。第三部分着重剖析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主要从需要、文化、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探讨。第四部分从功能上对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进行分析,指出行政主体中非正式组织既有积极作用,亦有消极作用。第五部分在前四部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行政主体中非正式组织,并从人性化的角度提出了六种有价值的策略帮助行政管理者运用有效手段,提高执政能力。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4 主要问题、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
  • 2、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概论
  • 2.1 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的界定
  • 2.2 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性
  • 2.3 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
  • 2.3.1 并存关系
  • 2.3.2 复合关系
  • 2.3.3 互补关系
  • 2.4 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 2.4.1 很强的凝聚力
  • 2.4.2 心理的协调性
  • 2.4.3 信息沟通迅速
  • 2.4.4 自然形成领导
  • 3、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判断和划分
  • 3.1 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的评估与判断
  • 3.2 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 3.2.1 血缘亲情型
  • 3.2.2 地缘人际型
  • 3.2.3 业缘关系型
  • 3.2.4 年轮群体型
  • 3.2.5 感情相投型
  • 3.2.6 共同偏好型
  • 3.2.7 信仰崇拜型
  • 3.2.8 需要互补型
  • 4、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
  • 4.1 成因之一:人的需要
  • 4.2 成因之二:文化渊源
  • 4.3 成因之三:人际关系
  • 4.4 成因之四:人情关系
  • 4.5 成因之五:面子关系
  • 5、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 5.1 积极作用
  • 5.1.1 有利于缓解员工的精神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 5.1.2 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
  • 5.1.3 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利用
  • 5.1.4 有利于协助正式组织处理困扰问题
  • 5.1.5 有利于完善行政主体的沟通渠道
  • 5.1.6 有利于弥补行政主体正式命令的不足
  • 5.2 消极作用
  • 5.2.1 非正式沟通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困扰
  • 5.2.2 可能导致高素质人才的流失
  • 5.2.3 人员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 5.2.4 在考核评估中的不利影响
  • 5.2.5 非正式组织之间的矛盾削弱了团队凝聚力
  • 5.2.6 反对变革并助长“抗官方心理”
  • 6、正确认识和对待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
  • 6.1 正视行政主体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 6.2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
  • 6.3 对行政主体中非正式组织应采取的策略
  • 6.3.1 把握关键人物
  • 6.3.2 满足合理需要
  • 6.3.3 加强感情沟通
  • 6.3.4 建立机关文化
  • 6.3.5 中和双方利益
  • 6.3.6 注重中层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行政主体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