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疾患,据估计全美每年大约有30,000人口的健康受到影响,同时带来32%-67%的病死率。虽然早期的手术及介入治疗预防了动脉瘤的再次破裂,为进一步的术后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仍有部分患者并发严重并发症,留有残疾或死亡。延迟性脑缺血损伤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2.4%-42%,治疗后仍有15%-20%的患者留有残疾或恶化死亡。延迟性脑缺血损伤现成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延迟性脑缺血损伤表现为脑缺血和梗死症状,因多有血管痉挛基础,故又称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有学者认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与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和范围相关,但目前发现脑血管造影血管的痉挛范围和程度与临床症状并不完全相符。本文取材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近10年来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从中筛选出资料完整的344例,分析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年龄、高血压、高血糖、严重血管痉挛、入院时患者的临床分级、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等因素。对影响延迟性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Pearson’sChi-squaretest)。分析显示:患者相关因素中高血糖、严重而广泛的血管痉挛与延迟性脑缺血损伤明显相关,其他因素中如入院时的Hunt&Hess高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改良Fisher分级高级别患者的预后可以通过调整手术时机、尽量清除脑池积血来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了解延迟性脑缺血损伤的相关因素,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管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