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论文-李灵慧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论文-李灵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乌海市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李灵慧[1](2019)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综合效益评价——以乌海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乌海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乌海市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并查找相关年份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采用目视解译、主成分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空间洛伦兹曲线等方法,根据15年间乌海市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分析乌海市土地利用的转入转出方向及原因;通过绘制空间洛伦兹曲线查看每一种用地类型的分散程度;然后选取经济、社会和生态叁个方面的地均类的效益指标,分析乌海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最后结合乌海市土地利用特点与综合效益的好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乌海市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建设用地、工矿用地、林地及河流增多,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地减少;在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与综合效益之间的联系是正向的,即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城市的发展进步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小峰[2](2019)在《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极值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该区域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估,为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从分指数权重来看,该区域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依次递减;从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以上海市为首,以沪苏浙皖逐步递减的趋势,其中浙江段以杭州为中心向外递减、安徽段以合肥为中心向外递减;土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呈现以上海为首,沿"人"字型递减;土地利用环境效益以金华为首,沿"人"字型向两边递减;生态效益以湖州和杭州为中心,呈"Y"型递减。结合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优势和弱点,从产业发展协同与承接、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教育投入与科技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提出促进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升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3期)

司静波,王笑竹,黄岩,郭欣欣[3](2019)在《东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测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入手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选取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东北叁省3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间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高,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间耦合与协调度也最高,吉林省次之,黑龙江省最低,不同效益间耦合与协调格局差异显着,整体呈现由辽宁省向吉林省、继而向黑龙江省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除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盘锦市外,其余地级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均超前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沈阳市与大连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好,黑河市与绥化市为脆弱区;城市耦合度整体相对较高,多为高强度与中高强度耦合,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耦合度强于生态与社会效益,经济与生态效益较高;经济与生态效益协调中濒临与轻度失调城市居多,经济与社会效益协调中中度失调城市居多,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中濒临失调城市居多,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度强于经济与生态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较低。(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黄善林,郭翔宇[4](2019)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提升耕地利用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卓越成效。相比全国其他地区,作为人均耕地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农业收入尤其是种植业(耕地)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例,农民从耕地中获得主要收入的基本现状和事实短期内不会改变。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04-17)

林昕瑶[5](2019)在《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研究——以福建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界定以及福建省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建立了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体系。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内9个典型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综合排名,对各市(地)土地利用水平进行分类,并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现存与可能产生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而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确保土地资源利用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杜国明,田荣华[6](2019)在《市县乡村振兴规划需要算清的几笔账》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乡村规划引领,以县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县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当前,包括我省在内的全国各市县正在紧锣密鼓的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科学的市县域乡村振兴规划首要任务是要认清当前市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02-28)

李洪庆,郑菲,赵姚阳[7](2019)在《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县域尺度分析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决策农业土地最优利用模式的提供科学依据。以高集约化农业区长沙县为案例,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计算土地综合效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值从1996年的0.199增长至2016年的0.792,经济效益增长最快;土地利用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度在0.249~0.510之间波动变化,经历了低度耦合协调—勉强耦合协调—中度耦合协调的演变历程,总体土地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总趋势上升,但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建议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强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引导农户合理施肥等措施提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耦合关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张高丽[8](2018)在《农地流转模式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影响研究——以天津市静海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津市静海区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视角,选择非农就业比、化肥使用量等6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分析转包、出租和农村合作社3种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合作社模式的综合效益最高,为88.99分;其次是转包,为67.11分;最低的是出租,为61.28分。因此,笔者建议在与天津相似的平原地区,政府应适当鼓励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农村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汪露露[9](2018)在《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总体规划实践的综合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样化指数、洛伦茨空间曲线和区位熵基本原理,对徐州市2015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现状分析,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对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效益值约为91.8,土地利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但仍存在泉山区的土地类型多样性程度与其他县区相比差距较大,且徐州市除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个类型集中度较高,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比较分散,以及各区县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土地利用类型较少,且均不相同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利用效率,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欣[10](2018)在《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作为“万物之母”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载体,日益增长的土地资源需求与土地供给稀缺性的矛盾长期存在,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芜湖市是国家批准划入的长叁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大城市、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科研基地、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对其在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波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芜湖市为例,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进展、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结合芜湖市研究区概况、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时间段分析了芜湖市建成区城市用地扩展速度;其次,将芜湖市2000-2016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划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叁个层面子系统,基于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矩阵(OWA)从38项初选指标体系中择优19项构成最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分类对叁子系统效益、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以及从系统整体以及系统内部两个维度上考察了系统间的协调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2000-2016年芜湖市城市用地扩展指数为611.76,其中2000-2005年扩展指数为450,2005-2010年扩展指数达到666.67,阶段最高,2010-2016扩展指数为528.57,城市用地扩展速度渐趋合理化。(2)综合评价结果从横向时间序列来看,2000-2016年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随时间递增呈现基本稳定上升演化态势,整体看来此变化趋势与同一时间序列经济效益较为相似;从各个子系统纵向演化来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基本稳定快速上升态势,生态环境效益在较大波动中有所上升。(3)2000-2016年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呈现基本稳定上升的协调关系且趋势稳定而持续良好;社会效益与综合效益协调度均在0.4-0.7之间,呈现较高的协调关系且趋向稳定;生态环境效益与综合效益呈现波动下降的协调关系,某些年份前者的下降加之后者的上升致使两者协调关系下降;整体协调度波动起伏明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速度远超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针对各子系统效益及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和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趋势,提出提高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未来空间布局演化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极值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该区域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估,为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从分指数权重来看,该区域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依次递减;从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以上海市为首,以沪苏浙皖逐步递减的趋势,其中浙江段以杭州为中心向外递减、安徽段以合肥为中心向外递减;土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呈现以上海为首,沿"人"字型递减;土地利用环境效益以金华为首,沿"人"字型向两边递减;生态效益以湖州和杭州为中心,呈"Y"型递减。结合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优势和弱点,从产业发展协同与承接、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教育投入与科技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提出促进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升的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1].李灵慧.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综合效益评价——以乌海市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2].徐小峰.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布[J].上海国土资源.2019

[3].司静波,王笑竹,黄岩,郭欣欣.东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测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黄善林,郭翔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耕地利用效益[N].黑龙江日报.2019

[5].林昕瑶.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9

[6].杜国明,田荣华.市县乡村振兴规划需要算清的几笔账[N].黑龙江日报.2019

[7].李洪庆,郑菲,赵姚阳.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9

[8].张高丽.农地流转模式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影响研究——以天津市静海区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8

[9].汪露露.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总体规划实践的综合效益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8

[10].李欣.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标签:;  ;  ;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论文-李灵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