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芹(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疗中心总医院1546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264-03
【摘要】医院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影响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因此,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严格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护理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建立和发展而存在。如何加强护理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而且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一、临床资料
将我院2004至2009年护士学历、继续教育方法、各种监督手段,各种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表明以上各项目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提高产生了关键影响。
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病人自身因素
(1)早产儿、新生儿、老年人及有严重疾病者。如患恶性肿瘤、免疫功能异常症、代谢障碍性疾病、重症血液疾病、胶原组织疾病、营养障碍等;
(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癌剂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3)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易产生菌群失调即导致自身感染;
(4)接受各种损伤性(侵入性)诊断、治疗,如:手术、内镜、注射、血管及脏器内导管置入、气管内吸引或吸入。
(二)医务人员的因素
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护理工作量也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如:不规范洗手、不注意穿戴医疗防护用具,以及消毒、灭菌、隔离不严格等。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
(一)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是对有机物和污垢进行物理性消除;消毒是杀灭对人体致病的病原体;灭菌是杀灭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的物品微生物定量为零,而消毒后的物品往往残留芽孢。
(二)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一个十分活跃而重要的传播媒介,经手传播往往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医护人员勤洗手易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三)隔离
隔离包括传染性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传染性隔离以防止传染病人在传染期间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为目的,包括传染性隔离和保护性隔离的隔离方法。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是防止医院内一些对感染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护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多种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四)特殊护理
1.加强生活护理,提高非特异性防御功能
为保护皮肤、黏膜正常物理屏障作用和功能,应加强生活护理,提高非特异性防御功能,如:全身清试、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更换衣被等。
2.降低病原体感染
(1)整理床铺。尤其是卧床病人,全部生活都在床上,排泄物、分泌物的污染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据调查病人用过24h的床铺上,可以检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真菌等。更换床单、整理床铺,可保持病床清洁、平整、舒适,减少病人感染机会。
(2)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无渗液,注意及时更换敷料,并将感染敷料置于污染袋中封袋处理。
(五)污物处置
(1)病人自用脸盆、大小便器、药杯等,每次使用后用清洁剂清洗并保持干燥。
(2)在护理中注意保持护士工作衣清洁,如弯腰、俯身处置时,防止工作衣接触床铺,以免污染。
(3)病人床上用物更换后,立刻置于指定的污染袋中进行处理。
(4)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使用后,应严格规范操作,及时消毒毁型,进行无害化的处理。采血用过的注射器及穿刺用过的针头,应按严重污染处置,可有效地防范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5)处置病人排泄物、体液、渗出液等污物时,护士应戴好帽子、口罩。倒尿时,防止尿液溅到工作衣上;某些废弃物封装入袋,携出病房。
四、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预防医院内感染有关的护理制度主要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管理制度、病区管理制度等。护理部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以上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出各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制度。特别要重视侵入性治疗器材用后的预处理、体温计的消毒处理、污染敷料及被服的处理等。
做好病人健康教育管理好病人与病房秩序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如控制病人陪住率,以减少病房的人流量和空气中的染菌数,对保护住院病人安全和减少感染机会都能收到良好效果。护理人员向病人进行宣传教育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如通过个别指导、集体讲解、电视、录相、展览、广播和画册等向病人宣传预防疾病及医院感染等知识。对于传染的病人,特别要讲清隔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不随意乱串病房的好处。促进他们主动自觉地配合医师和护士做好隔离、消毒工作,使之顺利度过隔离期。
做好针刺伤的预防医务人员由于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的报道,而这一数字仅为实际发生的1/3。
五、常见医院感染的控制
呼吸道感染的控制提高医护人员对预防呼吸道医院感染的认识,熟练掌握防治环节及技术。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呼吸道医院感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加强呼吸治疗装置的管理。
泌尿道感染的控制导尿系统应保证密闭、引流通畅,无逆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尤其应注意洗手、手消毒及无菌器具的使用。对卧床或导尿病人应维持尿道口会阴的清洁和干燥,做好会阴部的护理。耻骨上膀胱造瘘者,尤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做好尿管、尿袋的护理和管理。对具有传染性或患有其他感染症的特殊泌尿系感染的病人,应施行隔离,必要时可安排隔离室。
外科切口感染的控制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日;预先治疗及控制可引起感染的潜在性疾病;按规定做好清洁及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做好胃肠道手术病人的肠道准备工作。
手术人员的控制进入手术室应戴好口罩,将口、鼻完全盖住,必要时手术者应戴护目镜,戴好帽子或头罩,将头发或头面部完全罩住,换好手术室专用拖鞋或穿专用鞋套。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和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及其他具有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均不应进行手术操作。
(1)做好手术室环境、人员、药品和器械的管理。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彻底清创,注意止血,尽量减少坏死组织和切口中异物;缩短手术时间。
(3)手套出现破损应立即更换;处理感染或污染部位后,必须更换手套。
手术后的控制措施加强换药室的管理。在进行切口的治疗前后及处理不同切口之间,必须进行手消毒。直接接触开放或新的切口,应戴无菌手套或使用非接触技术。每天观察切口,及时更换敷料。切口分泌物不得浸透外层敷料,有感染征兆应换药并对切口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对感染的切口应及早进行病原学鉴定,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严禁局部使用抗感染药物。对患有可传播感染的切口或皮肤感染的病人应实行相应的隔离。患有单纯疱疹、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的工作人员,治愈前不能接触病人手术切口。
护理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临床的许多工作,都需要护理人员去实施,而消毒、灭菌和隔离就是切断微生物的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护理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莉,倪冬青.门诊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及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60-61.
[2]花龚,张咏梅,张学敏.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护情况调查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12-13.
[3]蒋婉英.控制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794-95.
[4]张彦.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和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72-73.
[5]刘胜文.现代医学感染管理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