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对偏氟乙烯(VDF)分散聚合的成核机理及初级粒径的增长方式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以分散聚合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核磁共振(19F-NMR)和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等分析方法确认了VDF分散聚合的主要成核机理为低聚物机理,而乳胶粒粒径(d)与转化率(X)呈d~X0.36的关系,与反应压力(P)、初始引发剂质量浓度(ρI,0)以及分散剂质量浓度(ρs)之间呈d~P1.20Ρ1,-0.76Ρs-0.33的关系。研究表明,反应压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除了粒径之外,本文还对乳胶粒生长过程的熔点、分子量、结晶行为、链结构等进行了跟踪和研究。以VDF分散聚合的成核理论以及自由基聚合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了VDF分散聚合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二特丁基过氧化物(DTBP)为引发剂的高温VDF聚合体系和以过氧化二异丙基二碳酸酯(IPP)为引发剂的中温VDF聚合体系,研究了高、中温引发体系的引发剂质量浓度(ρI),单体质量浓度(ρM)和分散剂质量浓度(ρs)对反应速率(Rp)以及单位体积乳胶粒数(Np)的影响。在120℃的高温引发体系中,N=4.72×1017Ρs0.99ΡI,02.31ΡM-3.58,Rp=2.50×10-6φ1/3Ρs0.16ΡI0.43ΡM1.85。在50℃的中温引发体系中,Np=1.01×1019Ρ1.92ΡI,00.10ΡM-3.11,R这=1.76×10-8φ1/3Ρ0.36ΡI0.60ΡM3.83。与VDF分散聚合模型相比,高、中温体系的Rp对Np分别呈0.16和0.19的指数关系,接近于1/6的模型值。在低温溶液聚合的研究中,本论文以双全氟-2-正丙氧基丙酰过氧化物(PPOPF)为引发剂实现了VDF的均聚以及VDF与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PPVE)的共聚。采用核磁共振(19F-NMR及1H-NMR)、差热(DSC)以及热失重(TGA)的分析方法对各种VDF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微结构、端基、热稳定性逐一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引发剂分解产生的CF3CF2CF2OCF(CF3)~自由基是聚合物端基的主要来源。根据该自由基可计算得到VDF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分子量。这是非含氟引发剂所不具备的特点。采用该含氟引发剂可获得Tg~-42.2℃,TDEC~43.3℃的VDF均聚物。与非含氟引发体系相比,该类均聚物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采用Fine-Rss方法则进一步得到了30℃C时VDF与PPVE及PMVE的竞聚率分别为rVDF~1.06,rppve~0.036及rVDF~1.33, rPMVE~0.032。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第2章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性能、制备及应用2.1 聚偏氟乙烯(PVDF)的特点2.2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发展、应用及生产2.2.1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发展2.2.2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应用现状2.2.3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生产状况2.3 聚偏氟乙烯的制备2.3.1 偏氟乙烯的聚合方法2.3.2 分散聚合2.4 聚偏氟乙烯的结构2.4.1 晶型2.4.2 链结构2.4.3 端基2.4.3.1 端基类型2.4.3.2 端基的影响第3章 实验3.1 实验原料与仪器3.1.1 实验原料与试剂3.1.2 实验仪器3.2 偏氟乙烯的聚合过程3.2.1 偏氟乙烯的分散聚合3.2.2 偏氟乙烯的溶液聚合3.3 含氟引发剂的制备3.4 产物的表征3.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3.4.2 示差扫描量热仪(DSC)3.4.3 热失重仪器(TG)3.4.4 核磁共振(NMR)3.4.5 凝胶色谱(GPC)3.4.6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3.4.7 激光粒度仪(LS)3.4.8 X射线衍射(XRD)第4章 偏氟乙烯分散聚合的粒子成核及生长4.1 引言4.2 成核4.3 生长4.3.1 各种因素下的粒径变化过程4.3.1.1 分散剂的影响4.3.1.2 引发剂的影响4.3.1.3 反应压力的影响4.3.1.4 对粒径的综合影响p)的变化过程'>4.3.2 单位体积乳胶粒数(Np)的变化过程4.3.3 形貌的变化4.4 其它性质的变化4.4.1 分子量的变化4.4.2 结晶行为的变化4.4.3 链结构的变化4.5 本章小结第5章 偏氟乙烯分散聚合的反应动力学5.1 引言5.2 分散聚合速率模型p)'>5.3 单位体积乳液的乳胶粒数(Np)H)'>5.3.1 亨利系数(KH)P'>5.3.2 高温引发剂体系的NPP'>5.3.3 中温引发剂体系的NP5.4 偏氟乙烯分散聚合的反应速率5.4.1 高温体系的反应速率5.4.2 中温体系的初期速率研究5.5 单体在反应区和水相的分配系数(α)5.6 本章小结第6章 含氟引发剂引发的偏氟乙烯溶液聚合6.1 引言6.2 双全氟-2-正丙氧基丙酰过氧化物引发的偏氟乙烯均聚6.2.1 引发剂的表征和作用机理6.2.2 均聚物的核磁表征6.2.3 聚合机理6.2.3.1 链引发阶段6.2.3.2 链增长阶段6.2.3.3 链终止阶段6.2.4 分子量的确定6.2.5 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6.3 双全氟-2-正丙氧基丙酰过氧化物引发的VDF与PPVE共聚6.3.1 共聚物的核磁表征6.3.2 共聚动力学6.3.3 共聚物分子量的确定6.3.4 PPVE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确定6.4 双全氟-2-正丙氧基丙酰过氧化物引发的VDF与PMVE共聚6.4.1 共聚物的核磁表征6.4.2 共聚动力学6.4.3 共聚物分子量的确定6.4.4 PMVE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确定6.5 本章小结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偏氟乙烯论文; 分散聚合论文; 动力学论文; 含氟引发剂论文;
有机过氧化物引发的偏氟乙烯高、中温分散聚合及低温溶液聚合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