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伽玛刀治疗脑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张玉青龚美霞李惠(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江苏徐州221006)
【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174-02
【摘要】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伽玛刀治疗脑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瘤首次伽玛刀治疗的患者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使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测评。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思维导图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法简便、实用,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患沟通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伽玛刀脑瘤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脑瘤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构成中位居第9位,已经成为危害人群生命健康的重要肿瘤之一[1]。目前伽玛刀是手术后残留及复发脑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加强伽玛刀治疗脑瘤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虽然多种脑瘤健康教育形式在各类医院被广泛采用实施,由于医护人员对于脑瘤健康教育认识不尽相同,不能达到较理想的护患交流效果。思维导图是一个用于学习和记忆的有效辅助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学习内容关键词与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习者进行高级思维和有效记忆[2]。针对我科肿瘤的特性和临床护理的现状,我们把思维导图用于伽玛刀治疗脑瘤患者健康教育中,取得满意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4月在我科脑瘤或脑转移瘤首次伽玛刀治疗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小学文化程度以上,KPS评分》70分,知情并自愿参加本项研究,排除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心理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常规组按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成员根据伽玛刀治疗的特点,将需要对患者讲解的健康教育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图画、关键词以思维导图方式绘图,并打印在A4纸上,塑封以便保存及长期使用。患者签署伽玛刀治疗同意书后,护士持此思维导图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评估和健康教育,边讲解边与患者或其家属交流,健康教育毕将此图交给患者保存。对评估中患者需要而思维导图中没有的健康教育内容,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不纳入评价内容。
1.2.2评价方法
根据我院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要求,参考我院常规使用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咨询护理专家意见,自行设计脑瘤伽玛刀治疗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年龄、KPS评分、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条件、脑瘤治疗史、生命体征等。(2)伽玛刀健康教育内容:检查、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饮食、体位与活动、心理7个项目的健康教育知晓度(3)伽玛刀治疗中的依从性(配合、基本配合、不配合)、治疗中并发症、治疗后并发症、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第(1)、(3)方面的内容由治疗中心的护士和实施健康教育的护士填写。于患者伽玛刀治疗后2~3d进行测评。发放调查表100份,均有效回收。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比较表1
表1伽玛刀治疗脑瘤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情况统计表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
3讨论
思维导图是一个用于学习和记忆的有效辅助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学习内容关键词与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习者进行高级思维和有效记。利用忆思维导图进行护患交流,一方面可以使护士对需沟通的内容记忆深刻、条理清晰,另一方面利用图形及色彩效果,吸引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便于理解、记忆[5]。本研究把思维导图应用于伽玛刀治疗脑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研究显示思维导图应用于伽玛刀治疗脑瘤患者健康教育中,在减缓伽玛刀治疗前的压力、提高脑瘤患者伽玛刀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时间、规范健康教育内容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思维导图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便于记忆,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患沟通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纪俊,陈万青,杨念念等.2003~2007年中国脑瘤发病与死亡分析中国肿瘤2012年21(9):644-649.
[2]托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
[3]刘艳.颅内肿瘤患者实施健康干预的效果评价.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