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密不可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体内的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IL-6)被认定为炎症反应的中枢性调节因子,而高敏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炎症反应主要血液标志物。他汀类药物对于ACS早期干预亦屡见报道,但是对其早期的强化治疗尚存争议,且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他汀类剂量普遍偏小。本文以ACS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外周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IL-6、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浓度的影响。拟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选取诊断为ACS住院患者92例,入选者全部接受ACS常规治疗,同时发病48h内按就诊时间和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10mg组)30例,除基础和对症治疗外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立即服用,以后每晚睡前服用;B组(阿托伐他汀40mg组)31例,基础治疗外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立即服用,以后每晚睡前服用;C组(对照组)31例,仅给预基础和对症治疗,未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服药持续时间为2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3h、6h、24h、48h、72h、1W和2W抽取空腹静脉血,待测血清炎症因子、血清脂质和肝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1.不同剂量服药者治疗前后血浆TC浓度变化及与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C浓度无明显区别(P>0.05),B组治疗后2周时血浆TC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也低于A、C组同期检测结果(P<0.05)。2.不同剂量服药者治疗前后血浆LDL-C浓度变化及与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血浆LDL-C浓度无明显区别,B组治疗后2W时血浆LDL-C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低于A、C组同期检测结果(P均<0.05)。3.不同剂量服药者治疗前后血浆IL-6浓度变化及与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6浓度无明显区别,B组治疗后3d、1W和2W时IL-6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A、C组同期检测结果,同时A组治疗后2W时IL-6浓度也明显低于治疗前和C组同期检测结果(P<0.05)。4.不同剂量服药者治疗前后血浆CRP和TNF-α浓度变化及与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血浆CRP和TNF-α浓度无明显区别,B组治疗后3d、1W和2W时CRP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C组同期检测结果,同时B组治疗后部分指标也低于A组同期检测结果,A组治疗后2W时CRP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低于C组同期检测结果(P<0.05)。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服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3d后,可明显降低CRP、TNF-a和IL-6等炎症因子血浆浓度,以服用大剂量者,效果更明显,提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应用即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以大剂量组疗效更明显,可能由此起到了稳定斑块的作用。2.本研究结果亦证实了当ACS患者服用10 mg/d的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W后,就能显著降低TC和LDL,其中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干预组上述调脂作用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