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韦文浩雷海红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韦文浩雷海红

韦文浩雷海红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526040)

【摘要】目的研究非小细胞型肺癌放射治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进行住院,接受放射性治疗的经确诊为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80例,分别对其进行不同剂量的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肿瘤体积的变化大小及临床疗效与放射剂量、肿瘤临床分期及选择的放疗方案密切相关。放射剂量<60Gy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50%在一年之内死亡;剂量>70Gy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可达40%,但是2年生存率为0;当剂量控制在60-70Gy时,患者生存率为64.71%。结论肺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期肿瘤体积受放射剂量、临床分期的影响,放射剂量宜控制在60-70Gy,可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非小细胞型肺癌放射治疗肿瘤体积变化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256-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进行住院,接受放射性治疗的经确诊为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分布早31~73岁之间,平均年龄59±3.48岁,具体资料见表1。

表1一般资料

中央型周围性左肺癌右肺癌合计

男3012162440

女2513142640

合计5525305080

1.2治疗方法

对于接受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均根据肺CT或MRI确定其肿瘤位置、范围、大小,参考患者本身体质和病理类型制定具体放疗方案。放射治疗采用普通X线模拟定位机对其肿瘤进行定位,照射包括原发病灶或手术后残余病灶,同时包括同侧纵膈淋巴结引流区域和同侧肺门,应用西门子直线加速器(PRIMA)对患者进行体外照射,选用射线能量为:6MVX线,开始时采用前后对穿照射,每次照射剂量为2Gy,每日一次,每周5次,照射剂量达40~45Gy后,改为前后斜野对穿照射,以避开脊髓,并逐渐缩小照射野,直至照射剂量达60~70Gy。并对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体积变化大小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选研究对象接受放射治疗结束后,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发烧,气短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临床症状进而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放疗结束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见表2。

表2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肿瘤体积变化情况

体积变化无变化缩小消失增大

例数1237265

百分比(%)15.0046.2532.506.25

2.2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肿瘤体积的变化大小及临床疗效与放射剂量、肿瘤临床分期及选择的放疗方案密切相关。放射剂量<60Gy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50%在一年之内死亡;剂量>70Gy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可达40%,但是2年生存率为0;当剂量控制在60-70Gy时,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率,可达64.71%。因此非小细胞肺癌行放射治疗时,放射剂量宜控制在60-70Gy。可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见表3。

表3放疗后肿瘤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讨论

目前,放射治疗对于肺癌的治疗目标,一般用于姑息性治疗,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达到根治的效果。放射治疗对于减轻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压迫症状、止血、止痛、延缓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目前尚没有找到可以替代放射治疗的方法[1]。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放射治疗结束后肿瘤大小的变化和生存率存在密切相关性,放疗结束后,肿块越大,其预后越差。本研究显示,放射剂量<60Gy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50%在一年之内死亡;剂量>70Gy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可达40%,但是2年生存率为0;当剂量控制在60-70Gy时,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率,可达64.71%。因此非小细胞肺癌行放射治疗时,放射剂量宜控制在60-70Gy,可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还显示,对非小细胞型肺癌进行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森,付晓光.肺癌放射治疗进展,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5;4:222.

[2]栈洁,蒋国良,王丽娟.等.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511例分析,中华肿瘤学杂志,1993;2(4);235.

标签:;  ;  ;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韦文浩雷海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