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几种嵩草种子萌发特性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西藏几种嵩草种子萌发特性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论文摘要

嵩草属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们具有草质柔软、营养丰富等特点,为各类家畜所喜食,嵩草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建群种,它们的良好生长对维持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牧草种质资源研究是我国草地生物多样性正常发展和持续利用的必要保证。然而由于环境及人为的影响,嵩草植物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如草地退化、载畜能力下降等,而且嵩草属植物大多是无性繁殖,致使其对环境变化及不良的环境适应性不强。由于青藏高原极端的自然环境,对嵩草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适应性研究较少,因此探索其种内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系统发育关系及种子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研究了嵩草种群维持和更新的另一重要过程-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7种嵩草的千粒重、种子吸水曲线及不同溶液处理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结合种子微形态结构、变温层积及生理指标测定等,探讨了嵩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解除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嵩草都具有坚硬而厚的种皮,40%氢氧化钠处理3h,种皮的通透性有所改善,大多数嵩草的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P<0.05),且在萌发初期显著地提高了大花嵩草、高山嵩草、矮生嵩草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通过电镜扫描发现嵩草的种皮都坚硬而厚,保护组织的厚度占果实横切面厚度的比例之大是少见的;嵩草属植物小坚果电镜扫描微形态特征虽然种皮基本纹饰相似,但从种子形态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此外受材料数目限制,要通过电镜扫描种皮微形态性状还是难于确定嵩草属种间的关系,在本试验中只能作为一个系统发育关系划分的参考依据。从分子水平研究嵩草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几个关键参数进行试验优化,旨在建立适合嵩草的AFLP和RAPD技术体系。结果表明AFLP体系用于酶切的嵩草基因组DNA模板600 ng为宜,连接最适反应时间为10h过夜,预扩增产物最适稀释倍数为5倍。采用优化好的体系,以嵩草为材料进行AFLP标记,E-ACC+M-CAG、E-ACA+M-CAG、E-ACC+M-CAA和E-ACA+M-CTG四个引物均获得多态性强且质量好的AFLP指纹图谱。用筛选出的4对E+3和M+3引物及优化好的嵩草AFLP体系对11份嵩草基因组DNA进行AFLP扩增,结果共得到164条清晰可辨条带,多态性条带154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3.96%,嵩草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30,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4012,表明嵩草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11个嵩草居群划分为4类。对11个嵩草群体的RAPD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表明,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70个清晰可辨的条带,扩增带数最多的引物为22条,多态率达98.16%;带数最少的引物为10条,多态性检出率最低为45.45%。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6时,11个嵩草居群被分为4个类群。我们的研究表明嵩草居群基于RAPD (H = 0.2221和I = 0.3592)数据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低于AFLP (H = 0.2430和I = 0.4012)。基于RAPD和AFLP遗传相似系数数据的Mantel检验表明两者有着显著的相关性(r = 0.6553, p = 0.002),说明RAPD和AFLP方法在嵩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都是有效的。根据AFL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嵩草居群的遗传相似系数与海拔之间没有相关性,嵩草居群的生境的异质性影响遗传分化。序列分析为嵩草属的系统分类、探讨其种间系统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系统发育树不仅表明了各种间的亲缘关系,而且对探讨嵩草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RAPD和AFLP分子标记是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有效方法,然而其不能得到足够的信息与前人的研究相比较。我们用测基因nrITS、cptrnT-L-F、cpndhF及trnK-RPS16序列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花嵩草(L)居群和其它的嵩草居群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具有相似的生境或具有相似适应性的嵩草居群倾向聚在一起。大多数的聚类分析表明在11个嵩草居群中存在着基因变异,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或由于嵩草居群间生境的异质性引起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青藏高原概况
  • 1.2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嵩草(Kobresia)是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的首选草种
  • 1.2.2 对嵩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是青藏高原植被恢复的需要
  • 1.2.3 嵩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了解其起源和预测种源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嵩草属植物植物学特征及系统分类研究
  • 1.3.2 嵩草属繁殖对策的研究
  • 1.3.3 嵩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1.3.4 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
  • 1.4 研究目标及创新
  • 第二章 种子电镜扫描及萌发试验
  • 2.1 试验材料
  • 2.2 嵩草种子萌发试验方法
  • 2.2.1 种子含水量测定
  • 2.2.2 吸水速率的研究
  • 2.2.3 电镜下观察种子解剖结构
  • 2.2.4 采用以下多因素多位级混合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发芽试验
  • 2.3 数据分析
  • 2.4 结果分析
  • 2.4.1 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含水量测定
  • 2.4.2 嵩草种子吸水速度及电导率测定
  • 2.4.3 嵩草种子萌发过程相关酶的活性变化
  • 2.4.4 不同溶液处理对嵩草种子萌发过程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2.4.5 种子形态特征与萌发的关系
  • 2.5 讨论与结论
  • 2.5.1 讨论
  • 2.5.2 结论
  • 第三章 嵩草AFLP 及RAPD 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3.1.2 AFLP 流程
  • 3.1.3 RAPD 反应体系建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嵩草基因组DNA 质量
  • 3.2.2 嵩草AFLP 酶切体系
  • 3.2.3 嵩草AFLP 连接体系
  • 3.2.4 嵩草预扩增体系
  • 3.2.5 嵩草AFLP 体系引物组合对扩增效果的影响
  • 3.2.6 嵩草AFLP 选择性扩增扩体系
  • 3.2.7 选择性扩增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电泳银染结果
  • 3.2.8 RAPD 反应体系
  • 3.3 讨论与结论
  • 3.3.1 讨论
  • 3.3.2 结论
  • 第四章 嵩草遗传多样性AFLP 及RAPD 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4.2.1 数据统计方法
  • 4.2.2 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AFLP 方法检测嵩草的遗传多样性
  • 4.3.2 RAPD 嵩草的遗传多样性
  • 4.4 讨论
  • 4.4.1 AFLP 及RAPD 方法在嵩草材料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高效性
  • 4.4.2 遗传结构分析
  • 4.4.3 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及聚类分析
  • 4.5 结论
  • 第五章 嵩草居群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PCR 扩增反应引物
  • 5.1.2 PCR 扩增
  • 5.1.3 PCR 扩增产物的纯化
  • 5.1.4 PCR 测序反应及纯化
  • 5.2 数据分析
  • 5.3 结果
  • 5.3.1 PCR 结果检测
  • 5.3.2 测序结果
  • 5.3.3 基因序列与 GenBank 对比结果
  • 5.3.4 nrITS 系统树构建及分析
  • 5.3.5 cpndhF 基因系统树构建及分析
  • 5.3.6 cptrnT–trnF 基因序列系统树构建及分析
  • 5.3.7 TrnK-RPS16 基因间隔区序列系统树构建及分析
  • 5.3.8 cpndhF 和 cptrnT–trnF 基因序列综合系统树构建及分析
  • 5.3.9 嵩草属 nrITS、cpndhF 和 cptrnT–trnF 基因序列综合分析
  • 5.4 讨论与结论
  • 5.4.1 讨论
  • 5.4.2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电镜扫描图片
  • 附部分排序后序列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西藏几种嵩草种子萌发特性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