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铁路重载运输在我国的可行性已经在大秦线、神朔线等重载运输专线上得到了实际的验证,对运输中车站场线布置形式、线路数量及有效长、运输组织模式等都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国铁路网中,既有技术站站场场型的布置,重载运输装车、卸车点的选址,以及组合列车组合分解作业站的选址问题,在重载运输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重载铁路还将继续向着车辆大轴重化发展,随着新型大轴重货车的开发并投入运营,会对铁路重载运输线路,尤其是道岔带来很大的影响。未来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成网后,既有线重载运输的模式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目前以整列式重载列车开行为主的模式也将改变,新型大轴重货车必将在既有线上运行,但是由于车辆轴重大,对技术站站场结构布置和线路特别是咽喉区道岔的结构和技术性能有新的要求。重载列车运输组织模式需要在现有货物列车运输组织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技术站的站场场型布置形式将会对重载运输组织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如何针对不同的重载铁路模式、重载列车模式,合理选择技术站站场场型布置形式以适应重载运输,扩大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是铁路运输中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重载列车的开行对道岔的破坏十分严重,特别是侧向通过的道岔,紧固锚栓频繁剪断,几何尺寸变化加快,尖轨磨耗严重,辙叉伤损增多,导致道岔维修周期缩短,维护费用大幅增加。本文将通过对23t、25t轴重货车通过不同型号道岔的轮对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货车通过不同型号道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不同型号的道岔对通过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还将研究技术站咽喉区不同型号道岔的布置对通过能力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分别对单、双线铁路提出对技术站咽喉区道岔型号选择的建议。选择适宜的道岔型号,在满足运输能力的条件下,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研制新型道岔或对既有道岔进行加强,延长道岔设备的使用寿命,是铁路重载运输中待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论文目录
致谢中文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重载运输的定义1.1.2 重载运输现状分析1.1.3 客运专线成网后既有线重载运输发展分析1.1.4 重载运输站场线路相关问题分析1.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主要研究内容2 技术站站场布置形式与重载运输组织方式适应性研究2.1 重载列车模式2.1.1 单元式重载列车2.1.2 组合式重载列车2.1.3 整列式重载列车(重载混编列车)2.2 重载铁路模式2.2.1 全封闭式重载铁路2.2.2 半封闭式重载铁路2.2.3 全开放式重载铁路2.3 技术站站场场型布置2.3.1 重载列车组合分解作业站的站场配置2.3.2 一级三场技术站2.3.3 二级四场技术站2.3.4 三级六场技术站2.4 枢纽内重载列车组织模式2.4.1 并列式铁路枢纽2.4.2 顺列式铁路枢纽2.5 本章小结3 货车通过道岔时动力学性能分析3.1 道岔的技术特性分析3.1.1 道岔垂向不平顺特点分析3.1.2 道岔横向不平顺特点分析3.2 货车道岔区轮轨力3.3 货车道岔区护轨横向冲击力3.4 不同轴重货车道岔区脱轨系数3.5 不同轴重货车道岔区轮重减载率3.6 道岔区尖轨与心轨开口量3.7 本章小结4 货车轴重对道岔区列车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仿真实验4.1 仿真模型4.1.1 轮轨空间接触几何关系假定4.1.2 仿真模型的建立4.2 不同轴重货车对不同型号道岔动力学性能影响4.2.1 23t轴重货车过岔动力响应4.2.2 25t轴重货车过岔动力响应4.3 道岔对货车轴重增加的适应性分析4.4 道岔结构的加强与维护措施4.5 本章小结5 道岔对重载列车通过能力的影响5.1 列车编组情况5.2 不同轴重货车过岔限速及其影响5.2.1 起车附加时分5.2.2 停车附加时分5.2.3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5.3 单线区间道岔对重载列车通过能力的影响5.3.1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和会车间隔时间的计算5.3.2 不同型号道岔对单线铁路列车通过能力的影响5.3.3 道岔型号的比选5.4 双线区间道岔对重载列车通过能力的影响5.4.1 不同型号道岔对双线铁路列车通过能力的影响5.4.2 道岔型号的比选5.5 本章小结6 结论及展望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6.2 论文的不足和展望参考文献作者简历学位论文数据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重载铁路论文; 技术站论文; 道岔论文; 计算机仿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