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乘数论文-陈诗一,陈登科

支出乘数论文-陈诗一,陈登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支出乘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经济周期,财政刺激政策时机

支出乘数论文文献综述

陈诗一,陈登科[1](2019)在《经济周期视角下的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考察财政支出乘数及其伴随经济发展周期的演化特征,是科学评估政府财政支出效果的基本前提,是合理制定和有效执行"精准"财政政策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新时代经济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加快建立。克服已有模型局限,将经济周期特征纳入中国财政支出乘数问题研究框架,系统测算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并着重定量考察财政支出乘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财政支出乘数高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但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支出乘数具有比较明显的逆周期特征,经济低迷时期财政支出乘数是经济繁荣期的2.3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财政支出乘数显着高于其他时期。财政刺激政策出台的时机至关重要,为提升财政支出效果,应在危机冲击发生后较为及时地推出财政支出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立勇,徐晓莉[2](2019)在《财政政策信息摩擦与财政支出乘数—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估算中国财政政策信息摩擦程度,构建纳入财政政策信息摩擦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中国财政政策有效信息冲击和噪音冲击的不同影响机制,测算不同信息摩擦情境下的长短期财政支出乘数及相应的财政政策效应损失。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存在信息摩擦;财政政策有效信息冲击和噪音冲击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有效信息冲击效果大于噪音冲击的效果;政策信息摩擦程度越高,有效信息冲击的效果越弱,财政支出乘数越小,政策效应损失越大。不同信息摩擦情境下的财政支出乘数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未实施阶段及实施前期,而在政策实施后期,不同信息摩擦情境下的财政支出乘数收敛且趋同;中国财政政策有效信息比重为0.65,财政政策效应损失度最高达35%。(本文来源于《财政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燕武[3](2018)在《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省际及时期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融领域"去杠杆"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工具中的作用愈发显现。但危机之后的各省经济增长分化表现显示,中国的财政支出乘数效应可能存在较大的省际和时期差异。明晰这一问题,对于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已有文献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够,存在较多不足。本文利用2003~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地级区域数据,结合基于GMM估计量的面板VAR和支出乘数现值式子,测算了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省际的短期和长期财政支出乘数,并通过不同滚动周期的设定,测算不同时期的财政支出乘数差异。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中国财政支出乘数要大于1,尤其是长期乘数接近于2,说明财政支出确实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2)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乘数要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各区域内部省份之间的财政支出乘数差异要更大,呈现出独立于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省际特征;(3)样本期内,财政支出乘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1年之后,财政支出乘数出现大幅下降,单位财政支出的产出效率明显弱化。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具体实践"积极"财政政策时,决策者需要区别对待各省际之间的政策,特别是在当前中央政府强调"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风口浪尖",更应当细致、科学地分析不同区域政策实施的效果差异,以便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职能。(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8年61期)

王立勇,徐晓莉[4](2018)在《纳入企业异质性与金融摩擦特征的政府支出乘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DSGE模型在考虑金融摩擦和企业异质性等特征基础上研究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并重新估算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乘数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乘数。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国有经济及非国有经济的影响机制存在较大差异;政府投资性支出乘数大于政府消费性支出乘数;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对国有经济的乘数效应均大于对非国有经济的乘数效应;金融摩擦和企业异质性对政府支出乘数有显着影响,长期政府消费性支出乘数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乘数关于金融摩擦呈单调递减态势。当不考虑企业异质性和金融摩擦时,政府投资性支出乘数与政府消费性支出乘数较大;纳入企业异质性和金融摩擦特征后,政府支出乘数明显变小。(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张开,龚六堂[5](2018)在《开放经济下的财政支出乘数研究——基于包含投入产出结构DSGE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一个含有投入产出框架的多部门DSGE模型,研究不同汇率制度下政府消费型与投资型支出对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引入投入产出结构后,财政扩张将产生乘数放大效应与部门间联动(co-movement)效应;第二,相比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下的政府支出乘数更大,对消费与投资的挤出效应更小;第叁,政府对非贸易部门的投资型与消费型支出将产生更强的乘数效应;第四,无论对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政府投资型支出的乘数效应均大于消费型支出。(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8年06期)

李明,李德刚[6](2018)在《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乘数再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的确立使得少数民族县人均财政支出显着增加。利用这一政策冲击,并借鉴模糊断点回归思路构造工具变量,本文基于约1600个县级单位1994~2007年的样本,评估了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乘数。基准回归结果显示,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大于1,这表明各级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偏好有其合理性,财政支出效果总体上还是好的。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出乘数无显着差异,但衰退期的乘数高于繁荣期,这一结论不仅表明,我国财政资金配置均等化目标有合理性,也为实施跨期预算,构建繁荣期为衰退期财政支出融资的财政规则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8年02期)

陈登科,陈诗一[7](2017)在《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研究——基于金融摩擦与“超低利率”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宏观调控的精准性日益受到重视。就财政政策而言,精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财政支出乘数的科学测算。然而,现有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定量研究非常缺乏,且忽视如下两个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金融市场摩擦严重,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有鉴于此,本文首次将金融摩擦与"超低利率"同时纳入中国财政问题研究框架,并突破已有文献多关注财政支出产出乘数的限制,系统测算了产出乘数、就业乘数、消费乘数和投资乘数。研究发现:中国财政支出的产出乘数、就业乘数、消费乘数与投资乘数分别为3.44、2.13、0.73和5.74;忽视刻画金融摩擦和"超低利率"将较大程度上低估中国财政支出乘数;金融摩擦与"超低利率"彼此加强,导致综合效应显着高于二者各自效应的简单相加。(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冉珍梅[8](2017)在《家庭借贷约束与劳动市场摩擦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支出政策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问题历年来都是各国政府和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但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和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财政状况因过度增支和债务积累而日益紧张,其旨在促进经济复苏或者刺激经济增长的大规模扩张性政府支出计划更是收效甚微,并没有产生决策者事先预期的经济繁荣局面,甚至还出现更加严重的经济下挫,政府支出乘数已陷入困境之中。如何解决这一困局,探寻影响政府支出乘数的关键因素,已成为经济学研究中一个极具紧迫性的论题。同期,我国家庭信贷政策逐渐放宽,家庭借贷约束正由过去的高借贷约束向低借贷约束过渡,家庭债务规模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劳动市场也正处于高摩擦状态。因此,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要考察中国政府支出乘数效应,寻求导致政府支出计划目标与实际效果不一致的原因,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家庭借贷约束、劳动市场摩擦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首先,本文阐述家庭借贷约束理论、劳动市场摩擦理论和政府支出乘数理论,并构造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影响政府支出乘数的作用机理;其次,利用我国的经验数据,对我国家庭债务状况、就业状况和政府支出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本文的叁点备检假设;再次,运用简单的VAR模型探讨家庭债务、就业和政府支出叁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揭示家庭部门的借贷行为和劳动参与行为以及政府部门的支出行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构建一个包含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校准和估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参数2τ、0m和2χ施加不同约束条件时的五种情形进行差异比较,模拟分析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最后,归纳阐述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利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以贷款价值比率和空缺职位的匹配弹性反映某个时期的家庭借贷约束大小和劳动市场摩擦程度,构建一个包含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会通过影响家庭借贷行为和家庭就业行为,来影响家庭的借贷水平和经济水平,进而缩小或放大政府支出冲击对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乘数效应;(2)家庭部门的借贷行为和劳动参与行为、政府部门的支出行为、企业部门的生产行为和银行部门的货币投放行为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动态关系;(3)家庭借贷行为对政府支出冲击的动态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忽视家庭借贷行为会导致政府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偏小,但不会改变乘数方向;(4)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处于“双低”情形时政府支出乘数最大,其处于“双高”情形时政府支出乘数最小;(5)高劳动市场摩擦经济体中家庭借贷约束变动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程度要远高于低劳动市场摩擦经济体。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克服已有研究从宏观视角寻找影响政府支出乘数大小的因素的局限性,从微观家庭的经济行为视角出发,对政府支出乘数效应陷入困境的原因给出了新的微观解释;(2)基于家庭异质性特征考虑,将家庭借贷约束和劳动市场摩擦纳入到分析政府支出乘数的理论框架之中,弥补了国内已有研究政府支出乘数的模型和方法的不足;(3)本文的研究表明家庭的借贷行为和劳动市场的搜寻匹配行为对政府支出冲击的乘数效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为实现政府支出政策的调控目标,走出政府支出乘数困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5-20)

王妍[9](2015)在《金融摩擦会影响政府财政支出乘数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检验财政支出乘数对于金融摩擦的非线性状态依赖特征以及政府消费乘数和政府投资乘数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整体研究的财政支出只有在低金融摩擦环境中才能有效的刺激长期经济增长;然而,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显着不同,相比政府消费,政府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更强烈,尤其是在高金融摩擦环境中。本文从政府投资的正外部性、财政支出的负财富效应以及金融摩擦的非线性影响叁个方面,给出了实证结果的经济解释。政策启示方面,需要动态监测金融摩擦的状态变化,并适时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5年S1期)

王妍[10](2015)在《金融摩擦会影响政府财政支出乘数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检验财政支出乘数对于金融摩擦的非线性状态依赖特征以及政府消费乘数和政府投资乘数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整体研究的财政支出只有在低金融摩擦环境中才能有效的刺激长期经济增长;然而,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显着不同,相比政府消费,政府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更强烈,尤其是在高金融摩擦环境中。本文从政府投资的正外部性、财政支出的负财富效应以及金融摩擦的非线性影响叁个方面,给出了实证结果的经济解释。政策启示方面,需要动态监测金融摩擦的状态变化,并适时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7-31)

支出乘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估算中国财政政策信息摩擦程度,构建纳入财政政策信息摩擦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中国财政政策有效信息冲击和噪音冲击的不同影响机制,测算不同信息摩擦情境下的长短期财政支出乘数及相应的财政政策效应损失。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存在信息摩擦;财政政策有效信息冲击和噪音冲击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有效信息冲击效果大于噪音冲击的效果;政策信息摩擦程度越高,有效信息冲击的效果越弱,财政支出乘数越小,政策效应损失越大。不同信息摩擦情境下的财政支出乘数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未实施阶段及实施前期,而在政策实施后期,不同信息摩擦情境下的财政支出乘数收敛且趋同;中国财政政策有效信息比重为0.65,财政政策效应损失度最高达3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出乘数论文参考文献

[1].陈诗一,陈登科.经济周期视角下的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9

[2].王立勇,徐晓莉.财政政策信息摩擦与财政支出乘数—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J].财政研究.2019

[3].王燕武.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省际及时期差异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

[4].王立勇,徐晓莉.纳入企业异质性与金融摩擦特征的政府支出乘数研究[J].经济研究.2018

[5].张开,龚六堂.开放经济下的财政支出乘数研究——基于包含投入产出结构DSGE模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8

[6].李明,李德刚.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乘数再评估[J].管理世界.2018

[7].陈登科,陈诗一.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研究——基于金融摩擦与“超低利率”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7

[8].冉珍梅.家庭借贷约束与劳动市场摩擦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7

[9].王妍.金融摩擦会影响政府财政支出乘数吗?[J].中国管理科学.2015

[10].王妍.金融摩擦会影响政府财政支出乘数吗?[C].第十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标签:;  ;  ;  

支出乘数论文-陈诗一,陈登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