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基于地震资料的流体识别技术在储层预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勘探重点由原来的构造油气藏向岩性油气藏、隐蔽油气藏的转移,流体识别已成为储层预测中遇到的新的挑战和瓶颈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波在含流体介质中的传播理论,包括有效介质理论、Gassmann理论、Biot理论和BISQ理论。基于Biot理论采用双相各向同性介质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一个理论模型进行正演模拟,通过地震波场快照、单炮记录以及最小炮检距时间剖面,分析研究弹性波波场特征、地震波主要类型、主要成分等。同时建立了四川广安地区实际复杂气藏模型,提出了一套建模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波对流体的反映情况。在流体识别方面,就基于三参数(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属性集的流体识别和基于频率信息的流体识别技术两个方面展开系统的研究。基于三参数属性集流体识别技术方面:介绍了三参数提取方法(叠前同步反演理论),并系统归纳了三参数属性集的成员,并进行分类;着重研究了三参数属性集成员对流体的可识别性,提出了基于概率分布的单属性流体可识别性方法和基于定量交会图的双属性流体可识别性方法,其应用效果明显。基于频率信息的流体识别技术方面:介绍了利用频率信息流体识别的基本理论,针对影响频率的内、外在因素,提出一些针对措施,以获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保幅、保频分析数据;通过时频分析方法的比较,选取高精度的时频分析方法提取时频属性;提出共单频属性进行流体识别的分析方法流程,结合全频带数据,分出几种共单频属性异常带模式;联合转换波资料和纵波资料,提出基于纵横波联合时频分析进行流体识别方法;研究了频率域内不同流体类型AVO现象;引进一种广义傅立叶分析方法:Proni吸收滤波,研究其抗噪性以及进行地震处理解释的流程;将这些技术应用川东北五百梯区块进行生物礁储层流体的识别和川中广安陆相碎屑岩的流体识别,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对上述两种技术进行模块软件的集成。流体识别技术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本文利用地震资料对流体识别技术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频率保护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第1章 前言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2 基于地震资料的流体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双相介质的正演模拟研究现状1.2.2 流体识别技术研究现状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 研究内容1.3.2 技术路线1.4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第2章 地震波在含流体介质中传播理论2.1 有效介质理论2.2 Gassmann方程2.3 Biot理论2.4 比奥-喷射(BISQ)理论第3章 双相介质的正演模拟3.1 双相介质弹性波正演理论基础3.2 双相介质理论模型的正演研究3.3 复杂气藏双相介质模型正演模拟研究3.3.1 复杂气藏地质-地震建模方法3.3.2 广安复杂气藏地质-地球物理建模3.3.3 基于岩石物理和测井的储层参数计算3.3.4 复杂气藏模型弹性波方程数值模拟3.4 小结第4章 基于三参数属性集的流体识别技术4.1 三参数的求取4.1.1 叠前同步反演理论4.1.2 流体替换4.2 三参数属性集成员提取4.2.1 不带参数属性集成员的提取4.2.2 带参数属性集的提取4.2.3 三参数属性集与含油气的关系4.3 三参数属性集流体可识别性分析4.3.1 单属性流体可识别性分析4.3.2 双属性流体可识别性分析4.4 应用实例4.5 小结第5章 基于频率信息的流体识别技术5.1 频率信息流体识别的基本理论5.1.1 利用低频信息进行流体识别基本理论5.1.2 利用高频衰减异常流体识别基本理论5.2 影响频率的因素及其针对措施5.2.1 内在因素对频率的影响及针对措施5.2.2 外在因素对频率的影响及针对措施5.3 常规频率信息提取5.4 时频分析流体识别技术5.4.1 时频分析方法选取5.4.2 共单频属性集的提取和分析5.4.3 时频分析衰减属性集提取和分析5.5 频率域振幅随偏移距分析5.6 Proni吸收滤波流体识别技术5.6.1 Proni吸收滤波方法提出5.6.2 Proni吸收滤波的基本原理5.6.3 Proni吸收滤波的抗噪性5.6.4 Proni吸收滤波的处理解释方法5.7 应用实例5.7.1 基于频率信息的流体识别技术在碳酸盐岩地区的应用5.7.2 基于频率信息的流体识别技术在陆相碎屑岩地区的应用5.8 小结第6章 软件系统编制6.1 运行环境6.2 系统功能介绍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流体识别论文; 双相介质论文; 三参数属性集论文; 时频分析论文; 吸收滤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