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奥法(浅埋暗挖法)是我国地铁隧道修建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采用浅埋暗挖法修建渡线段在国内外成功的实例很多,但是由于白学区间的双渡线段结构型式有别于目前国内常见的渡线型式,具有跨度大,断面变化频繁,结构复杂,洞群效应明显的特点,渡线段离地表较近,地表为交通繁忙的中关村南大街,地层沉降控制标准高,因此,渡线段施工是一个重要技术难点。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顺序和断面工法及支护结构进行了优化,制定了新的施工方案。本文使用FLAC3D软件对优化的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方案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地表沉降规律和塑性区分布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优化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地表沉降、土应力、钢筋应力监测,收集了比较完整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数值模拟和监测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最大地表沉降值50mm在本隧道施工是安全的,可以作为类似工程参考依据。
论文目录
致谢中文摘要ABSTRACT1 概述1.1 工程背景1.1.1 工程规模1.1.2 结构形式及工法简介1.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1.2 国内外地铁渡线隧道施工技术现状1.2.1 地铁渡线介绍1.2.2 国外地铁渡线隧道施工技术现状1.2.3 国内地铁渡线隧道施工技术现状1.3 论文研究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4 主要研究内容2 双渡线段施工方案研究2.1 渡线隧道结构及环境特点2.2 施工难点分析2.3 原方案总体施工顺序2.4 原方案隧道各断面的开挖步骤、技术措施及施工工艺说明2.4.1 单线马蹄形隧道标准断面短台阶法施工2.4.2 单线马蹄段隧道CRD施工方法2.4.3 双线连拱段隧道施工方法2.4.4 断面7-7、8-8断面的施工2.5 根据现场施工对专项方案的调整2.5.1 暗挖隧道掘进顺序优化设计2.5.2 暗挖隧道各断面优化3 双渡线施工的力学机理分析3.1 隧道支护和预支护措施的模拟3.1.1 网格栅钢拱架的力学模拟3.1.2 网喷混凝土的力学模拟3.1.3 注浆小导管的力学模拟3.2 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机理分析3.2.1 地表沉降基本概念介绍3.2.2 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成因分析3.3 FLAC3D软件及其特点3.4 双渡线段模型3.4.1 地质、水文条件3.4.2 荷载和边界条件3.4.3 计算力学模型3.4.4 支护措施模拟及参数确定3.5 建模段1的施工过程力学性态三维模拟分析3.5.1 建模段1计算模型的建立3.5.2 建模段1计算结果分析3.5.3 5-5断面分布开挖沉降控制计算3.5.4 建模段1数值模拟结论3.6 建模段2的施工过程力学性态三维模拟分析3.6.1 建模段2计算模型的建立3.6.2 建模段2计算结果分析3.6.3 数值模拟结论3.7 建模段3的施工过程力学性态三维模拟分析3.7.1 建模段3计算模型的建立3.7.2 建模段3计算结果分析3.7.3 模拟计算结论4 工程施工监测4.1 监测目的和项目4.1.1 监测目的4.1.2 监测项目4.2 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4.3 测量布置4.3.1 钢筋应力、土压力测点分布4.3.2 地表沉降测点分布4.4 施工阶段监测结果概况4.4.1 2006.12.8(5-5断面1和2号导洞完成)监测结果4.4.2 2007.1.1(5-5断面3和4号导洞完成)监测结果4.4.3 2007.2.10(5-5断面4和4’号导洞完成)监测结果4.4.4 2007.4.10(5-5断面5和5’号导洞完成)监测结果4.4.5 2007.5.1(5-5断面6和6’号导洞完成)监测结果4.4.6 2007.6.1监测结果4.5 钢筋应力监测结果统计4.5.1 钢筋应力闭合曲线4.5.2 钢筋应力时态曲线图及分析4.6 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统计4.6.1 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槽4.6.2 典型测点沉降曲线及分析4.7 监测总结5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 A索引作者简历学位论文数据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双渡线隧道论文; 施工方案论文; 数值模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