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以来,延续了大约1300年。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对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巩固有着重要贡献。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经义与诗赋之争则是宋代科举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学术界至今尚无专文对宋代科举经义与诗赋之争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宋代科举经义与诗赋之争的背景、目的、经过、内容和意义,揭示出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脉络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全文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北宋进士科经义与诗赋之争。唐、五代进士科考试内容对北宋科举考试改革有一定影响。这个部分重点讨论庆历新政中进士科改革和熙宁变法中进士科改革。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南宋进士科经义与诗赋之争。南宋初期政局的形势对进士科改革有着重要影响。进入南宋中期,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对经义与诗赋之争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朱熹作为理学的代表人物,对经义与诗赋的态度又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科举制度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评议宋代经义与诗赋之争带来的影响。其一是对宋代学术的影响,其二是对八股文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唐代进士科改革与文学[J]. 北方文学 2018(11)
- [2].辽朝进士题名录及说明[J]. 科举学论丛 2009(02)
- [3].唐代进士科试《日中有王字赋》的现实内涵[J]. 青年文学家 2019(18)
- [4].明代科举与会元科名[J]. 人文论丛 2011(00)
- [5].试论唐代进士科的流弊及其消极影响[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 [6].唐代古文运动与进士科举[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7].宋代进士科考试的政治宣传价值分析[J]. 中原文化研究 2016(02)
- [8].五代至宋初科举制度探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9].越南阮朝进士科乡试入试资格略论[J]. 科举学论丛 2013(03)
- [10].湖南科举述略[J]. 科举学论丛 2014(01)
- [11].唐代科场“通榜”之风与古文运动[J]. 北方论丛 2009(01)
- [12].探寻科举制与唐诗繁荣的津梁做学生历史理解的摆渡人[J]. 林区教学 2019(01)
- [13].明代役籍制度浅析——以进士的役籍为例[J]. 科举学论丛 2017(01)
- [14].略论牛李党争期间李德裕对进士科的改革[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7)
- [15].“科举”含义与科举制的起始年份[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6].武则天与进士科关系考辨——从武则天人才理想的角度[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7].隋朝建立科举制度的雏型[J]. 学语文 2015(04)
- [18].试析唐代士大夫的转型——以韩愈所论“士大夫”为中心[J]. 学术研究 2011(10)
- [19].进士科考与晚唐词体文学发展关系考索——以温庭筠为个案[J]. 社会科学家 2011(11)
- [20].宋代福建科举的地位与四个科第中心区域的形成[J]. 科举学论丛 2013(02)
- [21].唐代进士科“策体”发微——“内容体制”考察[J]. 文学评论 2014(05)
- [22].唐代进士科人才经学贡献述论[J]. 管子学刊 2012(03)
- [23].打造自主创新民族品牌的科举人物数库——《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 [24].唐代进士科在写作领域里的现代效应[J]. 文学教育(下) 2011(08)
- [25].欧阳修不敢马虎[J]. 新湘评论 2015(08)
- [26].古代科举结果如何揭晓[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2018(10)
- [27].北宋进士科诗赋经义取士之争与儒学复兴[J]. 中国考试 2018(12)
- [28].“制科”指代考析[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9].浅谈唐代进士行卷的兴衰及启示[J]. 教育与考试 2009(01)
- [30].谈《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的治学方法[J]. 长江丛刊 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