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北京延庆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申遗”受到学者、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遗产”一词的内涵也逐渐扩展。在遗产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同时,遗产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本文以遗产资源丰富的北京市延庆县为例,在对延庆遗产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目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遗产资源的保护策略和发展策略。并对区内的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和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重点剖析,分别提出区内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两章。本部分首先综述了全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与内容以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等,然后对全文研究将会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遗产研究理论、地质公园研究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二部分包括第3、4章。本部分主要对延庆的区域概况进行简要介绍,对区内的遗产资源进行系统归类和定性评价,在遗产资源保护现状、管理体制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延庆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的SWOT分析,提出遗产资源保护策略和开发策略。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包括第5、6章。自然型遗产资源以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在分析公园遗产赋存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存在问题,探讨自然型遗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策。文化型遗产资源以八达岭长城为例,通过分析其旅游开发现状、管理体制和存在问题,提出文化型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1.2 研究意义与内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研究
  • 2.1 基本概念
  • 2.1.1 遗产与世界遗产
  • 2.1.2 遗产旅游
  • 2.1.3 地质公园
  • 2.2 遗产研究
  • 2.2.1 遗产保护
  • 2.2.2 遗产旅游与遗产解说
  • 2.2.3 遗产研究方法与遗产保护技术
  • 2.3 地质公园研究
  • 2.3.1 地质公园调查与评价
  • 2.3.2 地质公园规划与开发
  • 2.3.3 法制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
  •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章 延庆遗产资源概况
  • 3.1 区域概况
  • 3.1.1 自然地理
  • 3.1.2 气候水文
  • 3.1.3 动植物和矿产资源
  • 3.1.4 社会经济
  • 3.1.2 历史沿革
  • 3.2 延庆遗产资源
  • 3.2.1 遗产资源分类
  • 3.2.2 自然型遗产
  • 3.2.3 文化型遗产
  • 3.3 延庆遗产资源评价
  • 3.3.1 遗产资源特点突出,类型多样
  • 3.3.2 特色鲜明,品味较高
  • 3.3.3 南部资源开发成熟,北部利用不足
  • 第4章 延庆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4.1 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
  • 4.1.1 遗产资源管理体制
  • 4.1.2 专项法规
  • 4.2 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 4.2.1 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 4.2.2 遗产保护的资金倾斜和人才缺乏
  • 4.2.3 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有待完善
  • 4.3 遗产旅游现状
  • 4.3.1 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 4.3.2 北京是延庆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客源市场
  • 4.3.3 游客分布过于集中
  • 4.3.4 民俗旅游兴起
  • 4.4 遗产发展 SWOT 分析
  • 4.4.1 优势(Strengths)
  • 4.4.2 劣势(Weaknesses)
  • 4.4.3 机遇(Opportunities)
  • 4.4.4 挑战(Threats)
  • 4.5 遗产可持续发展策略
  • 4.5.1 保护策略
  • 4.5.2 开发策略
  • 第5章 自然型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案例
  • 5.1 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 5.1.1 硅化木
  • 5.1.2 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简介
  • 5.2 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资源状况
  • 5.2.1 地质遗迹
  • 5.2.2 人文景观
  • 5.2.3 与北京其他国家地质公园的比较
  • 5.3 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存在问题
  • 5.3.1 核心景区保护力度不够
  • 5.3.2 景观地学价值开发不足
  • 5.3.3 博物馆建设有待完善
  • 5.3.4 科研和宣传不足
  • 5.4 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对策
  • 5.4.1 对公园进行分区保护
  • 5.4.2 加强人员培训,推广地质科普旅游
  • 5.4.3 建立公园管理信息系统
  • 5.4.4 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公众宣传
  • 第6章 文化型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案例——八达岭长城景区
  • 6.1 北京长城概况
  • 6.2 八达岭长城概况
  • 6.3 八达岭长城现状及存在问题
  • 6.3.1 八达岭旅游开发现状
  • 6.3.2 管理现状
  • 6.3.3 存在问题
  • 6.4 八达岭长城保护与开发原则
  • 6.4.1 “真实性”原则
  • 6.4.2 “完整性”原则
  • 6.4.3 “地方性”原则
  • 6.5 发展对策
  • 6.5.1 扩大保护范围,把完整保护历史环境风貌放在首位
  • 6.5.2 加强长城利用的监督机制,明确管理部门的核心责任
  • 6.5.3 加强长城与当地社区的良性互动
  • 6.5.4 充分发挥解说功能
  • 6.5.5 修旧如旧
  • 第7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产权理论剖析大运河遗产资源的保护——以苏北段为例[J]. 江苏水利 2019(S2)
    • [2].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J]. 现代园艺 2019(06)
    • [3].基于遗产责任视角布达拉宫旅游商业化的控制研究[J]. 国际公关 2019(09)
    • [4].加拿大遗产河流保护体系分析与启示[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04)
    • [5].我国遗产廊道研究综述[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6].遗产认同:概念、内涵与研究路径[J]. 人文地理 2018(04)
    • [7].监督与管理: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制度性监督机制构建研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8].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8)
    • [9].中国的世界遗产资源引入课程的标准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1(10)
    • [10].申遗成功背后的护遗之路[J]. 新民周刊 2017(29)
    • [11].广西抗战遗产资源整合与保护利用规划构想[J]. 抗战文化研究 2020(00)
    • [12].基于“系列遗产”视角的青岛海防遗产整体性保护与活化路径[J]. 中国文化遗产 2019(02)
    • [13].基于价值认同的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3)
    • [14].保护世界遗产 绽放“中国精彩”[J]. 林业与生态 2019(07)
    • [15].老字号遗产资源的转化及其价值[J]. 民俗研究 2019(06)
    • [16].五台山自然遗产资源特征及其形成的地学背景[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
    • [17].基于系统论的世界遗产资源保护模式研究——以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峨眉山为例[J]. 四川林业科技 2010(01)
    • [18].后奥运时代北京旅游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J]. 滨州学院学报 2010(01)
    • [19].公众参与公共性遗产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香港保留皇后码头事件透视[J]. 旅游学刊 2009(04)
    • [20].跨界视角下的遗产[J]. 国际学术动态 2019(04)
    • [21].湘西南传统村落乡土艺术遗产资源的唤醒研究[J]. 工业工程设计 2019(01)
    • [22].解说规划的美国经验及对我国遗产保护的启示[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06)
    • [23].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J]. 城市规划 2019(05)
    • [24].北京段大运河现存体系遗产构成特征分析及影响初探[J]. 博物院 2017(04)
    • [25].纸牌游戏中的遗产教育——美国“遗产资源保护扑克”案例研究[J]. 建筑遗产 2016(04)
    • [26].三清山遗产资源评价及保护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9)
    • [27].黑龙江省重要自然遗产资源评价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5(03)
    • [28].工业遗产资源的价值内涵与保护管理[J]. 中国名城 2015(10)
    • [29].什么是优秀的场所设计?(四)[J]. 城市规划通讯 2020(15)
    • [30].视野与方法:科举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融合路径探究[J]. 大学教育科学 2019(01)

    标签:;  ;  ;  ;  

    北京延庆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