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脑组织氧分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监测,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
脑组织氧分压论文文献综述
刘彦蛟,董春艳,韩敬,刘小艳,陈志茹[1](2019)在《脑组织氧分压联合ICP监测用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脑组织氧分压(PbtO2)联合颅内压(ICP)监测用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ICP监测,研究组给予PbtO2联合ICP监测。记录两组监护期间监测参数和研究组的PbtO2监测结果,比较两组监护期间的甘露醇使用总量,统计两组监护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监护期间ICP监测天数、最高ICP平均值、平均每天ICP值、ICP>20 mm Hg次数、最低脑灌注压(CPP)平均值、平均每天CPP值、CPP<60 mm Hg次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甘露醇使用总量为(141.56±19.22) g,显着低于对照组(168.27±24.03) g(P<0.05);研究组监护6个月后的预后良好率(64.71%)显着高于对照组(38.24%)(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应用PbtO2联合ICP监测,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患者脑缺血缺氧状况,并能准确指导脱水剂的使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宋淑华,张陵湘,曾云锋[2](2019)在《老年人实时体表压力分布与经皮组织氧分压监测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体实时压力分布与压疮易患部位皮肤微循环的关系。方法选取入院符合准入老年患者54例,通过Braden评分分组后测定各部位经皮氧分压;通过建立可视压力分布平台,间隔2h实时测定体表平均压力和骶尾部经皮氧分压。结果 Braden评分各组中肩部和髋部在不同分组中的经皮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组骶尾部经皮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2h后的骶尾部平均压力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经皮氧分压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压疮易患部位皮肤微循环改变与其发生压疮风险有一定关联性,加强压疮易患部位实时体表压力监测和经皮氧分压测定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降低压疮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高玉玲[3](2018)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00例,根据麻醉实施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及对照组(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各100例。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1)、切头皮时(T_2)、切硬脑膜时(T_3)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对照组T_2、T_3时,血流动力学指标较T_1时明显提升,且显着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2、T_3时,脑组织氧分压及颅内压均较T_1时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提升患者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显着降低,具有脑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8年05期)
张礼均,刘明冬,余政,冯华[4](2017)在《不同外科减压方式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外科减压方式对中重型颅脑损伤(TBI)脑组织氧分压(P_(bt)O_2)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中重型TBI患者29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常规理化指标(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血小板、体温和血糖),以及P_(bt)O_2监测结果及其变化规律。结果两组血糖水平在术前及术后1、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手术前后P_(bt)O_2均低于5mm Hg,多表现为重度缺氧状态,而预后良好组P_(bt)O_2在15mm Hg以上,多表现为轻中度缺氧或正常。预后不良组术后P_(bt)O_2改变(-0.47±0.37)mm Hg,预后良好组术后P_(bt)O_2改变(1.73±2.15)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_(bt)O_2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脑缺氧,对早期判断患者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骨瓣减压在中重型TBI患者救治中更能改善其P_(bt)O_2。(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7年21期)
林岚[5](2017)在《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行开颅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术后给予常规降颅内压、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水平。结果入院时,2组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伤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脑血管阻力、动态血管阻力等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孙乐瑾,朱永,王华杰[6](2016)在《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7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病例组,对诊断2、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tcpO_2、tcpCO_2、动脉血乳酸等动态监测,同时计算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随机抽取30例治愈即将出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根据28 d后的预后情况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n=51)和死亡组(n=16),与对照组比较诊断2 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病例组诊断2 h的tcpO_2水平低于对照组,tcpCO_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_2、PaCO_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tcpCO_2、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tcpO_2、氧偏移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诊断2 h、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与动脉血乳酸之间均呈正相关(r=0.491、0.433,均P<0.05)。同一时间的评估指标中,二氧化碳偏移度的ROC曲线面积均大于动脉血乳酸,诊断2 h、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91、0.762、0.915、0.811。结论二氧化碳偏移度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密切相关,并且早期监测二氧化碳偏移度有助于早期评估患者的预后,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24期)
刘裕浩,李维平,宋同均,何毅,王士强[7](2016)在《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变化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亚低温治疗时实时监测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和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分析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变化,对患者预后情况指导治疗。方法本研究收集42例经诊断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疗法,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疗法的同时实施亚低温治疗。治疗中,对2组患者进行脑组织氧分压和颅内压、血液学相关指标、血液学指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亚低温疗法对于GOS(3~5分)患者和GOS(6~8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亚低温疗法能够显着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P<0.05)。亚低温疗法在缓解颅内压水平也有显着的效果(P<0.05),其中对于GOS 6~8分患者的降压效果要优于GOS 3~5分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表明脑组织氧分压得到改善的患者,p H值的变化明显(P<0.05),血液中的氧分压也出现了显着性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在亚低温治疗后出现下降。脑组织氧分压改善和颅内压的控制对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OS评分表明脑组织氧分压升高和颅内压降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亚低温疗法能够显着地改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颅内压水平,能够显着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6年08期)
王建国[8](2016)在《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用药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12月,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对象36例,分别在不同时间段,监测PbtO2、颈内动脉颅外段脉压差,进行纵向、横向对比。结果:8h后、24h后、48h后,观察组PbtO2高于对照组、脉压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不同时间段PbtO2、脉压差比较差异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有助于恢复颅内血流灌注,预防颅内缺氧缺血,进而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21)
刘倩,胡莎,饶敏,梁芬芳[9](2016)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组织氧分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覆盖区域组织内经皮氧分压(TcPO_2)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6名健康自愿者进行了试验。在研究中,于受试者足背中部第一、二跖骨之间放置经皮氧分压监测仪,然后以其为中心,覆盖一张完整的VSD人工负压引流装置。测量基础数值,负压状态下TcPO_2数值,直至TcPO_2达到稳定进入平台期。将所测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应用负压吸引后,TcPO_2立刻开始显着下降,一般经过15min左右降到最低,之后缓慢升高,约经过30min左右后达到一个平台期维持不变,最后平台期氧分压较基础氧分压数值均下降,平均为(49.8±6.6)mmH g(40.2~61.1mmH g),平均下降幅度达到25.1%。结论研究显示在应用VSD负压吸引后,会导致其覆盖区域的血分压显着减少,制造了一个相对缺氧的状态,能够加速组织的再血管化,有利于组织的愈合。(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6年04期)
蒋汉刚,李峥,龚君豪,刘洪军,唐晓平[10](2016)在《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参数(CVD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开颅手术、脱水、止血、激素、抗炎等常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尼莫地平,并连续用药直至伤后30 d。两组患者均接受持续性的脑组织氧分压(PbtO2)和颅内压监测,对不同时段PbtO2和颅内压水平统计分析,此外对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平均血流量(Qmean)、伤侧颈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动态血管阻力以及脑血管阻力进行观察记录,每例患者在伤后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试验组入院及治疗8、24、48、72 h时的PbtO2水平分别为(17±2)、(20±3)、(30±3)、(27±2)、(32±3)mm Hg(1 mm Hg=0.133 k Pa),对照组的PbtO2水平分别为(16±2)、(17±1)、(18±2)、(19±2)、(24±3)mm Hg,组内不同时点间比较,术后两组PbtO2水平均有提升,组间比较,实验组Pbt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及治疗8、24、48、72 h时试验组的颅内压水平分别为(3.6±0.5)、(3.6±0.7)、(2.6±0.5)、(2.5±0.4)、(2.2±0.5)k Pa,对照组的颅内压水平分别为(3.8±0.6)、(3.7±0.5)、(3.6±0.4)、(3.2±0.5)、(2.7±0.3)k Pa,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颅内压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试验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0%(11/20)比25.0%(5/20),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之后及早使用尼莫地平治疗,能够增加患者组织氧分压,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继发性的脑损伤减轻并促进脑部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6年04期)
脑组织氧分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人体实时压力分布与压疮易患部位皮肤微循环的关系。方法选取入院符合准入老年患者54例,通过Braden评分分组后测定各部位经皮氧分压;通过建立可视压力分布平台,间隔2h实时测定体表平均压力和骶尾部经皮氧分压。结果 Braden评分各组中肩部和髋部在不同分组中的经皮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组骶尾部经皮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2h后的骶尾部平均压力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经皮氧分压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压疮易患部位皮肤微循环改变与其发生压疮风险有一定关联性,加强压疮易患部位实时体表压力监测和经皮氧分压测定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降低压疮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组织氧分压论文参考文献
[1].刘彦蛟,董春艳,韩敬,刘小艳,陈志茹.脑组织氧分压联合ICP监测用于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2].宋淑华,张陵湘,曾云锋.老年人实时体表压力分布与经皮组织氧分压监测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
[3].高玉玲.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8
[4].张礼均,刘明冬,余政,冯华.不同外科减压方式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7
[5].林岚.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
[6].孙乐瑾,朱永,王华杰.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7].刘裕浩,李维平,宋同均,何毅,王士强.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变化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6
[8].王建国.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9].刘倩,胡莎,饶敏,梁芬芳.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组织氧分压影响的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
[10].蒋汉刚,李峥,龚君豪,刘洪军,唐晓平.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