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丁·戈迪默三部小说中的跨种族爱恋及白人女性的身份建构

论纳丁·戈迪默三部小说中的跨种族爱恋及白人女性的身份建构

论文摘要

纳丁·戈迪默因其对南非文坛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被誉为“南非的良心”。她的创作生涯悠久,跨越了南非官方的种族隔离时期。作为多种文学奖项的摘冠者,戈迪默先后于1974年及1991年荣获布克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在戈迪默大多数的作品中,她频繁地对白人女性的形象进行细致刻画并且将其内心世界及外部生活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与此同时揭示了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南非白人女性身份挣扎的艰辛历程。本文运用斯图尔特·霍尔和琳达·马丁·阿尔科夫关于身份的理论以及拉康的“他者”理论,旨在探讨纳丁·戈迪默的三部小说——《恋爱时节》(1963),《大自然运动》(1987)及《邂逅》(2001)中所体现出来的白人女性的身份建构,从而揭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白人女性身份的不确定性,尤其侧重于她们经历跨种族爱恋前后身份所发生的变化。本文以白人女性在其生活圈子中所体现的“他者”形象为主线,以不同的途径来建构身份作为出发点,分析戈迪默在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白人意识”。通过分析种种独特的身份建构过程,本文揭示出身份的本质寓于个人的历史文化之中,并且身份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随之变迁、重构。此外,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显示出戈迪默在创作中始终受到了其种族身份的限制,她并未刻意地对黑人身份进行刻画,相反,她对于南非白人女性的身份建构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纳丁·戈迪默的生平,回顾了其作品相关的文学评论,阐述了身份的定义以及相关的理论。论文的主体部分由第二到第四章构成。这三章分别就白人女性身份建构的过程进行论述:身份的缺失,身份的建构以及身份的重建。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其中对戈迪默聚焦于白人女性身份建构以及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ABBREVIATIONS OF THE NOVEL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Nadine Gordimer and Her Literary Career
  • 1.2 Literature Review of Occasion for Loving, A Sport of Nature, and The
  • 1.3 Definition of “Identity”and Related Literary Theories
  •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Occasion for Loving : Loss of Identity during the ApartheidPeriod
  • 2.1 Jessie’s Disconnected Identity
  • 2.2 Jessie’s Relationship with the Black Man
  • 2.3 Jessie’s Loss of Identity
  • Chapter Three A Sport of Natur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 3.1 Hillela’s Picaresque Identity
  • 3.2 Hillela’s Love for the Black Man
  • 3.3 Hillela’s Hybridized Identity
  • Chapter Four The Pickup: Re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during the Post-apartheid Period
  • 4.1 Julie’s Ambivalent Identity
  • 4.2 Julie’s Transnational Marriage with the Black Man
  • 4.3 Julie’s Journey towards a New Sense of Identit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戈迪默对南非黑白身份认同问题的历时性书写[J]. 天中学刊 2017(01)
    • [2].在迁移中重构身份:读戈迪默《偶遇者》[J]. 文学教育(上) 2017(10)
    • [3].亮[J].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2017(04)
    • [4].浅析戈迪默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倾向[J]. 北方文学 2017(23)
    • [5].纳丁·戈迪默《另几种结局》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17(27)
    • [6].纳丁·戈迪默出版新作《告诉时代》[J]. 世界文学 2011(01)
    • [7].“我所关心的是人的解放”——纪念南非诺奖得主纳丁·戈迪默[J]. 世界文化 2014(10)
    • [8].论戈迪默后期作品的异化主题[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1)
    • [9].南非的良心——我眼中的戈迪默[J]. 文学界(原创版) 2014(10)
    • [10].“艾拉出走”背后——纳丁·戈迪默小说《我儿子的故事》中的现实关怀[J].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0(02)
    • [11].论纳丁·戈迪默后殖民写作困境的超越之途[J]. 当代外国文学 2012(02)
    • [12].戈迪默的自由人文主义观念[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5)
    • [13].朝着自我的行走——南丁·戈迪默的《无人伴随我》及其他长篇[J]. 中州大学学报 2011(04)
    • [14].中国戈迪默研究论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5].民族化的性别和性别化的民族——论戈迪默的长篇小说《我儿子的故事》[J]. 外国文学 2009(04)
    • [16].戈迪默去世[J]. 世界文学 2014(05)
    • [17].那位不苟言笑的老太太[J]. 新民周刊 2014(29)
    • [18].“未定时期”的预言故事——评纳丁·戈迪默《朱利的族人》[J]. 外语研究 2010(02)
    • [19].纳丁·戈迪默宗教意识研究[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作家的基本姿态——评戈迪默新作《时代故事:1954-2008年写作与生活》[J]. 外国文学动态 2011(01)
    • [21].试析纳丁·戈迪默小说《伯格的女儿》中主人公罗莎的成长历程[J]. 巢湖学院学报 2015(05)
    • [22].混杂策略及其困境——以纳丁·戈迪默《我儿子的故事》中索尼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3].从《朱利的族人》探析戈迪默笔下的南非泛生态系统[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4].浅析戈迪默新作《空前时代》[J]. 青年文学家 2012(11)
    • [25].论纳丁·戈迪默《邂逅》中的身份认同[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03)
    • [26].戈迪默《偶遇者》中的身份倒置寓言[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06)
    • [27].青春在何处——解读库切的《青春》和戈迪默的《伯格的女儿》[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2)
    • [28].记忆、回声与独语:戈迪默《历史》的叙事艺术[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11)
    • [29].纳丁·戈迪默出版新作《没有一个时代像当今》[J]. 世界文学 2012(06)
    • [30].论纳丁·戈迪默小说《我儿子的故事》中的写作姿态[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2(01)

    标签:;  ;  ;  ;  ;  ;  

    论纳丁·戈迪默三部小说中的跨种族爱恋及白人女性的身份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