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演变为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的高速数据业务、多媒体功能和多标准按需接入要求,要求天线和射频前端实现更高程度的小型化、高性能,天线的分集技术和双频技术在近几年受到特别的关注。基于目前对无线通信对天线的高性能、小体积、多频段、高宽带等要求,本论文研究了天线的分集技术和双频技术,并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中天线的研究现状、表征天线性能的几个重要参数,以及天线的电磁分析方法及仿真软件。其次,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极化混合馈电微带贴片天线,天线采用孔径耦合馈电与探针馈电相结合的混合馈电方式,结合“T”型馈线提高了两端口隔离度,采用"Hour glass"形的槽改善了输入端口的阻抗特性。天线的工作频率为2.37 GHz,两端口的反射损耗分别为-16.08 dB和-21.92 dB,两端口隔离度为-24.24 dB。而后又研究了天线的频带展宽技术,采用在天线地板的中心线上开4个槽的方法,使天线的频带宽度有明显的展宽。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宽频带双频差分天线。该天线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简称LTCC)技术,采用矩形环状贴片,并使用两条特性阻抗为50Ω的、叉形微带馈线进行差分馈电,是一种具有平衡结构的宽缝隙天线,这种结构使得天线拥有较宽的频带宽度。该天线实现了双频段工作,其两个工作频率为2.63 GHz和5.13 GHz。该天线性能良好,两个频段的奇模反射系数分别为-14.43 dB和-15.67 dB。天线同时拥有非常好的宽频带特性,两个工作频率的绝对带宽分别为220 MHz和1.49 GHz,相对带宽分别为8.37%和29.04%。天线有良好的增益,并在E面与H面具有稳定的全向辐射特性。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2 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的研究现状1.2.1 分集天线1.2.2 差分天线1.3 微带天线的双频与宽带技术1.3.1 微带天线的双频技术1.3.2 微带天线的宽带技术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参考文献第二章 天线基础理论2.1 引言2.2 天线的基本参数2.2.1 天线的辐射方向图与方向性2.2.2 天线的极化2.2.3 天线的输入阻抗、驻波比与回波损耗2.2.4 天线的频带宽度2.2.5 天线效率2.2.6 天线增益2.3 电磁仿真算法-有限元法2.3.1 有限元离散化2.3.2 单元支配方程2.3.3 单元组合求解2.3.4 FEM求解的一般步骤2.4 仿真软件HFSS2.4.1 HFSS的理论基础2.4.2 软件HFSS中的参数2.4.3 Ansoft HFSS功能介绍2.4.4 HFSS仿真设计的步骤参考文献第三章 分集天线的研究与设计3.1 引言3.2 分集技术3.2.1 分集技术概念及分类3.2.2 极化分集与双极化天线3.3 分集天线的设计3.3.1 天线结构3.3.2 天线设计与性能分析3.3.3 仿真与测试结果3.3.4 宽带技术3.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四章 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双频差分天线的研究与设计4.1 引言4.2 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4.3 差分理论4.3.1 差分天线的输入阻抗4.3.2 两端口网络的奇模激励和偶模激励4.4 基于LTCC的双频差分天线4.4.1 天线结构4.4.2 天线敏感性分析4.4.3 仿真与测试结果分析4.5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五章 天线测量5.1 天线测量的基本理论5.1.1 天线测量中的互易性5.1.2 S参量5.1.3 天线辐射场5.2 天线参数的测量5.2.1 S参数的测量5.2.2 天线方向图的测量5.2.3 天线增益的测量参考文献第六章 总结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参与科研的项目致谢个人简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无线通信系统论文; 分集技术论文; 双极化微带天线论文; 差分天线论文; 双频天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