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

显微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

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对比两种外路手术在视网膜脱离患者治疗中的不同结果。方法抽选我院眼科90例(9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试验组接受显微外路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路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结果、视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裂孔定位率:显微外路组93.33%,传统外路组为68.89%;裂孔封闭率:显微外路组93.33%,传统外路组53.33%;复位成功率:显微外路组88.89%,传统外路组71.11%,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显微外路手术用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

关键词:显微外路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

临床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较为常见,多通过显微和传统外路两种术式进行治疗。我院通过对90例视网膜脱落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术式治疗,现对比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抽选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眼科90例(9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由相同医师操作。45例45眼接受显微外路手术,设显微组,男女分别为27、18例,年龄(48.5±7.5)岁;45例45眼接受传统外路手术,设传统组,男女分别为29、16例,年龄(49.1±8.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裂孔数目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条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接受外路手术。

排除条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二次或多次手术;内外路联合手术。

1.3检查与手术方法

1.3.1术前检查

术前,对两组患者的裸眼与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裂隙灯等进行检查,观察裂孔部位、数目、大小和(PVR)分级。三面镜对裂孔予以定位:静态下,梯面镜查看距角范围和膜缘之间相隔13-17mm;长方镜、舌面镜分别为10-15mm、9-10mm,准确率85.4%,估测裂孔位置。

1.3.2手术过程

显微外路手术:置放视网膜下液,于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裂孔、具体变性区并进行定位;冷凝视网膜,垫压硅胶,并将过滤空气注入。传统外路手术:间接检眼镜下对裂孔进行定位,冷凝视网膜,置视网膜下液,而后垫压硅胶,观察裂孔顶压现象,并对硅胶位置做出调整,最后输注过滤空气。冷凝:直视下用CO2冷冻头(冷冻治疗仪,型号:HB-801B),对裂孔旁边的视网膜(Ⅰ-Ⅲ级)进行冷凝。放液:(斜行将巩膜针头切开进行放液,)在视网膜凸起处,用注射器针头斜行穿刺巩膜(5mL),释放视网膜下液(不用缝合切口),助手需用棉签轻按球壁,以免眼内压力降低诱发眼内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手术过程中,裂孔后缘和手术嵴顶之间的距离需控制为1/2-1DD,且裂孔边缘需处手术嵴上。术后:眼部滴用滴眼剂(非甾体抗炎类),并查看眼底视网膜复位、视力以及裂孔闭合情况;观察眼压变化,并完成激光、眼内注气等操作,随访时间为6mo-3a[1]。

1.4观察指标

视网膜裂孔定位、封闭以及视网膜复位情况,手术成功率和视力,手术并发症率。

1.5统计处理

处理数据包为SPSS17.0,用X2检验计数数据,秩和检验单向等级数据;用X±S代表计量资料,用样本t进行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视网膜裂孔定位、封闭和视网膜复位

裂孔定位:显微外路组42例患者成功定位,准确率93.33%,传统外路组31例(68.89%);裂孔封闭率:显微外路组42例患者裂孔完全封闭,占93.33%,传统外路组则24例(53.33%);复位成功率:显微外路组40例(88.89%)高于传统外路组32例(71.11%),有统计学差别(P<0.05)。

2.2两种术式对患者视力的影响

显微外路组:术后视力提高的患者为43例(占95.56%),视力下降或者是无变化的患者共2例(占4.44%);传统外路组:术后视力提高的患者共24例(占53.33%),而视力下降或者是无变化的患者,则有21例(占46.67);视力提高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显微外路手术,有助于提高视网膜脱落患者的视力。

2.3不良反应

显微外路组:6例患者因放液口周边视网膜伴有小片出血,1例患者后极部下方处出血。传统外路组:6例患者因放液口周边视网膜伴有小片出血,4例患者下方玻璃体形成积血。不良反应率上,显微外路组15.56%低于传统外路组22.22%,差异性较小(P>0.05),提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讨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重点在于找到和封闭全部裂孔。目前,手术主要分成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两种。针对裂孔靠近周边、脱离范围<2个象限,裂孔小于视盘直径(PD)者者,一般可采用巩膜扣带术[2]。有研究认为,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操作,具有显著的手术效果。目前,该术式已被临床广大眼科医生所接受。本研究通过比较显微、传统外路两种术式,结果:裂孔定位、裂孔封闭率上,显微外路组和传统外路组分别为93.33%VS68.89%;93.33%VS53.33%;有统计学差别(P>0.05);表明两种术式用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均有明显的疗效。本研究显微外路组15.56%低于传统外路组22.22%,差异性较小(P>0.05)。

我们通过分析和总结临床实践,对显微外路手术的注意要点归纳如下:1)显微直视下,要求放视网膜下液,来对眼球加以软化。若患者视网膜下液较少,可适当加放前房液。2)放视网膜下液时,应认真监控眼压,避免诱发出血或者脉络膜脱离等相关并发症。3)显微镜下,医师的操作空间相对较窄,这就需要手术者熟练掌握显微手术要点,控制好操作时间,避免影响整堂手术。4)显微外路手术,在直视下对后极部病变进行处理,术前需认真对患者进行间接检眼镜、三面镜等基础检查,找出视网膜裂孔[3]。对基层医院,以及对间接检眼镜操作不熟练的医师,建议优先选择显微镜术式,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琳,叶雪萍.健康教育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指导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

[2]刘少勤,邹召中,胡继元,等.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1)

[3]农义军,莫明辉,温利辉,等.手术显微镜与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对比观察[J].广东医学.2010,31(22)

标签:;  ;  ;  

显微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