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Synaesthesia,可汉译为移觉,是人在受到某种刺激时产生的感觉上的反映,是运用有关某一感官印象的词来描述其他感官印象。移觉作为一种修辞格,以其新颖性、独特性引起了修辞学家、语言学家等的关注,但是多数的研究主要限于其修辞特点、修辞功能以及心理机制等层面的考察。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有人从认知的角度对移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并未对其意义建构以及解读过程中的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地分析。本文拟运用体验哲学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移觉的认知本质及其意义建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认知语境在移觉的理解与运用中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对全文做了总体介绍,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以往移觉研究中,多侧重于对移觉这种语言现象的描写、分类和心理机制的探讨,而本文则是在认知与语用结合的视野下来对移觉进行研究,并且,移觉在认知与语用意义上富有特征,这正是笔者选题的理由所在。第一章回顾了以往对移觉的研究成果,并对移觉与隐喻进行了区分,从而对移觉有更准确的理解。第二章运用体验哲学理论探究移觉的认知本质,及其特有的认知结构与功能。体验哲学理论揭示移觉是基于体验的,包括神经的与基本经验的体验性。雷可夫和约翰逊(1999)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理论,即体验哲学,严厉批判了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客观主义。其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在西方哲学界、认知科学界和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对语言成因以及其他若干相关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第三章与第四章为全文的核心部分。第三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CBT)分析了移觉的意义构建过程。Fauconnier与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多种语言现象的意义构建过程。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为研究各个层次的意义构建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本文运用该理论为框架来论证移觉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第四章结合语用学的知识,探讨了移觉在认知语境中的表达和理解。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所以称之为认知语境,其假设称为认知语境假设。现代修辞学除研究语言修辞手段和方法外,主要是研究言语规律;为了追求更高的表达效果,修辞学除挖掘、总结语言手段固有的表达功能外,还要认识语言手段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功能,不但理解语境对使用语言的影响和要求,还要探索如何利用语境达到最佳表达效果。最后为全文的结论部分,强调了从认知语用角度理解移觉的重要性,并指出这种分析能揭示移觉的本质属性及内在结构,为其能有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认知语用视角下的文化翻译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毛姆悲悯情怀的认知语用分析[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06)
- [3].析英语广告语篇互文的认知语用功能[J]. 语文学刊 2009(03)
- [4].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转喻认知语用理据的使用[J]. 新课程学习(下) 2015(03)
- [5].汉语修辞格的认知语用解读[J]. 文教资料 2020(22)
- [6].转喻心理加工深度的认知语用研究[J].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9(04)
- [7].误解消解中涌现共知信息共建的社会-认知语用阐释[J]. 中国外语 2020(02)
- [8].认知语用视角下《主持人大赛》中的概念隐喻[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12)
- [9].言辞重复的社会—认知语用阐释[J]. 外语学刊 2016(04)
- [10].中国语用学第三届专题论坛暨2014年“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03)
- [11].诗歌语篇的认知语用文体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2].认知语用视角下幽默语篇中语用预设的动态生成机制[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04)
- [13].误解的社会-认知语用解析[J]. 现代外语 2015(04)
- [14].话语标记的认知语用阐释[J]. 考试周刊 2008(22)
- [15].中国语用学第二届专题论坛暨2014年“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现代外语 2014(01)
- [16].穆旦诗歌中反讽语言的认知语用阐释[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3)
- [17].中国语用学第2届专题论坛暨2014年“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01)
- [18].认知语用文体研究——文学语篇诠释新视角[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03)
- [19].开启同声传译动态研究——“同声传译认知语用研究”解读[J]. 外语学刊 2014(05)
- [20].自然话语分析的认知语用视角[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1(11)
- [21].语言的认知语用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研究[J]. 作家 2013(12)
- [22].中国语用学第2届专题论坛暨2014年“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西南大学举行[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02)
- [23].从认知语用角度解读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42)
- [24].社会-认知语用新视角[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04)
- [25].试论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2)
- [26].“囧”的认知语用分析[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2)
- [27].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读——基于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J]. 中国市场 2016(22)
- [28].言语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认知语用功能[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9].话轮“意义沉默”及其认知语用解读[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30].中国语用学第2届专题论坛暨2014年“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