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作为证券市场中的一级市场,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市场是证券市场的源头,对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明显,但是,价格发现等其他功能的作用没有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在一个企业以融资最大化为目标、投资者不能够通过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去进行价值投资的市场里,市场的投机气氛最终会使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下降,市场的融资功能因而会衰退。要扭转这一局面,十分关键的措施就是建立起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通过制度保障来纠正相关市场主体的目标与行为。本文从价格发现的角度出发,分析IPO市场的价格发现过程,进而分析IPO市场的机制建设。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至第四章是对一般商品市场以及IPO市场的相关价格发现问题做理论上的探讨;第五章至第八章由理论探讨深入到对微观机制的现实考察,比较国际上不同的IPO机制,对中国IPO机制进行制度分析与实证研究,提出中国IPO市场改革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就有关价格发现的主要经济思想进行梳理、归纳,分析有关价格发现的不同理论观点,探索价格发现的市场机理。有效率的价格发现要求被估计出的现实供求曲线必须向真实供求曲线靠近。市场的透明性、公平性、流动性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到价格发现的效率。当信息成为公共产品时,政府以促进信息供给为目标而对市场进行干预就成为合理的政策选择。为了从理论上对价格发现做更深入的探讨,本文分别考察了与价格发现紧密相关的两个问题:价格决定与价格形成。价值理论是价格决定的思想基础。从价格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价格发现的三种机理:市场供求机理、市场参与者调整机理以及信息搜寻机理。在对价格发现一般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IPO市场的价格发现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价格发现功能对于股票市场十分关键。与一般商品的情形类似,决定股票价格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但股票价格的形成却比一般商品更为复杂。发行价格受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又缺乏发行之前的价格信息做参考,所以,IPO的后市表现成为判断一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IPO的价格异象成为经济学界对IPO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将不同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信息与理性两条主线分为两大类,即基于信息因素的理论与基于理性因素的理论。前者主要包括:发行人、投资银行与投资者三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即委托定价理论、投资银行的声誉理论;投资银行与投资者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即动态信息获取模型;发行人与投资者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即信号发送理论、风险补偿理论;投资者内部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即赢者的诅咒理论、信息生产模型。后者主要包括:非理性的老股东理论,即期望理论;理性的投资银行理论,即避免诉讼风险理论;非理性的投资者理论,即信息瀑布理论与泡沫驱使理论。在综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沿着信息与理性两条主线,分析了IPO市场中一般情况下的价格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关于IPO市场主体行为的均值一方差模型。模型指出,从长期看,股票市场中“次品”上市公司的累积会将投资者逐出二级市场,市场深度以及市场的流动性会受到不良影响,最终引发一、二级市场的整体萎缩。避免市场萎缩的措施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市场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市场主体外在监督的加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国际上以及中国的IPO机制进行了现实考察。IPO机制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监管机制、承销机制和发售机制。这些机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IPO价格发现效率的高低。中国在探索IPO的历程中经历了比较曲折的道路。本文对中国IPO机制的历史演进做了制度分析,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两方面的研究结论均表明,虽然中国不断推出新的机制,但鉴于新机制本身的缺陷以及在执行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股票一级市场的未来制度改进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最后,本文指出,鉴于中国新兴与转轨市场经济的特点,需要在完善配套机制的前提下,稳步引入市场化的机制。中国的市场建设偏重于融资功能的倾向必需扭转,价格发现功能需要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对于监管机制,需要改进目前的核准制,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注册制。对于承销机制,需要鼓励全额包销机制的推行,但不应拘泥于单纯的任何一种承销机制。对于发售机制,本文主张在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询价制的同时,还要保持发售机制多样化的制度安排。另外,需要对股票市场进行整体结构优化,组建完整的市场体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股票市场透明度、信息份额与价格发现效率[J]. 中国管理科学 2012(03)
- [2].交易者有限理性、信息披露质量与价格发现效率[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0(07)
- [3].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在开、闭市期间存在差异吗?——来自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证据[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9(01)
- [4].价格发现速度与流动性[J]. 系统管理学报 2012(06)
- [5].股票市场透明度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基于开盘竞价方式转变的事件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05)
- [6].基于市场微观结构视角的中国证券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研究[J]. 经济视角(下) 2013(07)
- [7].基于非对称信息结构的证券市场资产价格发现实证研究[J]. 系统工程 2009(04)
- [8].期货价格对相关行业股票的“价格发现”效果[J]. 市场研究 2018(04)
- [9].新能源的价格发现和价格实现[J]. 国家电网 2009(08)
- [10].中国新三板市场阶段性集合竞价制度的价格发现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20(02)
- [11].涨跌限制对股市波动率、流动性及价格发现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2020(09)
- [12].沪深300期指与富时A50期指价格发现效率的比较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2(09)
- [13].“标车”——二手车市场价格发现的创新模式[J]. 汽车与配件 2010(15)
- [14].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转换与价格发现能力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5].中国股票市场买卖报价对价格发现的贡献差异研究[J]. 管理评论 2018(06)
- [16].社交媒体能促进价格发现吗?[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7].股市透明度与价格发现效率:指令不平衡驱动视角[J]. 南方经济 2012(12)
- [18].价格发现能力的变化及其解释——来自AH交叉上市股票的证据[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8(03)
- [19].开盘集合竞价透明度与价格发现效率[J]. 上海经济研究 2012(11)
- [20].人民币汇率定价权动态演变及其价格发现力[J]. 上海金融 2020(04)
- [21].中国钢材交易市场价格发现动态演化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01)
- [22].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 2016(46)
- [23].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的原理与方法[J]. 中国医疗保险 2020(09)
- [24].我国豆油期货价格发现效率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0(09)
- [25].中国沪铜与伦铜、纽铜市场影响力比较研究——基于价格发现和溢出效应动态关系的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8(03)
- [26].历史价量信息在价格发现中更有效吗?——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13(S1)
- [27].分析师预测修正的文献综述[J]. 商 2014(05)
- [28].基于非同步交易的国内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贡献度研究[J]. 统计研究 2008(12)
- [29].美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在农业收入保险领域的应用[J]. 中国证券期货 2018(02)
- [30].上证50指数与衍生品市场价格的发现能力[J]. 商业研究 2019(01)